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月光曲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90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月光曲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月光曲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建议-月光曲人教版、这篇课文在知识、思想情感、意境等方面同当前五年级学生都有一定的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去说、去想象。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课文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可从以下三方面体会: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种人物形象。教学时,可以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受到人格力量的陶冶。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理解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着重向学生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以

2、及他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贝多芬为穷兄妹俩弹奏乐曲这一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不辞劳苦,一心为民作曲弹琴的精神。作为劳苦大众的代表穷兄妹俩,他们生活很困苦,但十分爱音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穷兄妹俩能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依为命,这种善良的品性正是审美教育的“源流”。从生动的语句中感受文之美: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

3、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也能通过充溢着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从优美的乐曲中品味艺术美: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分清课文中的事物与联想:在教学第八、九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读文,再看图,知道哪些语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

4、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如,贝多芬面对纯洁、善良、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思绪万千,心情激荡,决定再给她弹一首曲子。这时,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如果去掉这些联想的句子,只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这段文字就失去了一大半的美。通过学生的比较阅读,教师总结

5、: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就能按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观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课文景美情深,根据这一特点,整篇课文的朗读应该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要通过指导,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都应该读得恰如其分,读出其中所蕴含的感情。、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茵”读“yn”,不读“yng”;“霎”读“sh”,不读“ch”;“粼”的左半部分要范写清楚。“盲”上边一个“亡”,是“无”“没有”的意思,下面一个“目”,没有目,就是瞎子、盲人,这正是“盲”的意思。老师可以提醒学生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对字词进行分析比较。此外,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啊”的变调,如,这首曲子多难弹啊“n”,那有多好啊“u”,弹得多纯熟啊“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