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东北育才2011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模拟语 文 试 题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谈“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顾起元说:“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用现在的话来说,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
2、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关键在融。有些诗,情景并同,然而妍媸各别。谢榛曾说:“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
3、,无限凄感,见乎言表。”这大约是因为,司空曙的两句诗,仿佛信手拈来,抒写自然,善藏善露,能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也就是情与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可知,同是情景交融,也自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是有程度的不同。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情景浑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与此相联系,诗人抒情写景,莫不“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因此之故,同是情景交融之作,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比如,“大概李(白)写景入神,王(昌龄)
4、言情造极。”(胡应麟语)又如:“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方回熔景入情,故秾丽。”(周济语)如此等等。情景交融,说到底不过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而要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最终还得看整个诗篇的立意。所谓“情景交融,错综唯意”(胡应麟语),所谓“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惟意所适”(王夫之语)。这都较明确地指出了在情景交融过程中,意所应有的统摄作用。所以,抒情写景,贵在立意。 (摘编自任中杰谈谈“情景交融”,有删节)1下列有关“情景交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和“景”相互生发与渗透,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B从我
5、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C“情景交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含蓄蕴藉的特点和浓郁的诗味,使人读来有悠然神远之感。D情景交融不过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这种方式最终是由整个诗篇的立意决定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顾起元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受到内在主观情感和外在客观事物的共同作用,当主客观相互碰撞时,美丽的诗篇就产生了。B作者认为诗人在创造诗歌意境时,都必须经过“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这一过程。C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能够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同时让读者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D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不仅能够让诗
6、歌更形象、具体和生动,而且当诗情画意高度融合时,更能加强诗歌的美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的表现,这让中国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物我同一”的理想艺术境界。B由于诗人个性的差异,即使同是情景交融的作品,不同的诗人在写法与风格方面,却各呈异彩,各有千秋。 C 司空曙的两句诗虽然在景情方面与韦庄和白居易的诗句没有差别,但因为情景融合得好,不露痕迹而最为人津津乐道。D 胡应麟和王夫之都认为情景交融可以创造出既优美而又深切动人的意境,同时情景交融又理所当然地要受到诗歌的立意的统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
7、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童心说(节选)明李贽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
8、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 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有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谈,则假人喜。
9、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注矮人,指民谚矮人看戏,比喻是非好歹不分,人云亦云的情况。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遽:突然。B童心固自在也。固: 本来。C著而为文辞著:写作。D言虽工,于我何与工:精巧。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童心丧失原因的一组是(3分) 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 有道理从闻见而入,以为主于其内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以
10、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A B C D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贽认为童心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本心,是要彻底摒弃虚伪而保有纯粹真诚之心。B李贽认为“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所以为了不失去童心,人一定不能读书。C李贽指出圣人著书立说不是为了妨碍读书人的童心,后人误解圣人初衷,反倒因读书而失去童心了。D李贽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指出“童心既失”的可怕后果;社会充满了虚伪的风气,人人都说假话。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 (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
11、少哉!(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观斗鸡偶作 韩 偓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注释】韩偓(844914?),晚唐诗人。枭,猛禽名,即猫头鹰。8这首诗塑造斗鸡怎样的形象?(5分)9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面上描写斗鸡,实际是影射讽刺唐末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你是否认可这种观点?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品内涵的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内有(1)宫中府中, 。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2)望西都, 。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谐之言曰
12、:“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周逍遥游)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橘 子 李培俊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
13、,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
14、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
15、警车。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
16、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头寥寥数笔就勾勒
17、出一个逃亡者粗略的形象轮廓,同时这段肖像描写也暗示读者这个逃亡者的身份和经历,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B第一段中的对“他”动作的细致刻画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下意识”和“犹豫着”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他”心中的矛盾和挣扎。C两天后,“他”又来到水果摊前想对摊主表示感谢并想再要几个橘子,但顾忌到自己的身份只能欲言又止。D8年后,为了立功减刑,在劳改农场服刑的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避免了一场灾难性事故的发生。E这篇小说选材独特,构思颇具匠心,通过设置悬念和伏笔,使作品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是一篇文学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作品。(2)小说为什么要以“橘子”为题?请结合作品做具体分析。(6分)(3)作者的
18、初稿里,小说的结尾原来还有这样一句话:“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这句话是否应该保留?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你是如何看待人性中的善良的呢?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经历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伍连德:永远的防疫战士 慕景强几年前,我还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记得在校部图书馆和分子生物学馆之间,矗立着一座半身人物石雕像。雕像不算高大,人物面容平和。由于座基周围有一个圆形的花坛
19、,在花坛外流连的人们并不容易看清楚雕像的介绍信息。有些来图书馆办事的人,看到雕像总会好奇地问一句:“这个人是谁呀?”在场的老同事便会直言相告:“伍连德。”如果提问的人一脸茫然,老同事便会加一句:“哈医大的老校长。”提问的人多半依然一脸迷惑,然后若有所悟地走掉了。其实,这也多少体现了伍连德在当代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要说普通人,即便身在医疗卫生系统的人,了解甚至知道伍连德的也为数甚少。真实的伍连德是个什么样子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历史上没有伍连德,东北三省不会发展成现在这般模样;甚至可以说,没有伍连德,中国历史的轨迹也会改变许多。他为世人所知始于近一个世纪前那场骇人听闻的瘟疫。1910年10月
20、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数月内波及5省6市,死亡达6万多人。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一时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无不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当时有“哈尔滨鼠疫死亡数千人,尸体泼油焚烧三天三夜”的记载。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之震惊。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很快,伍连德便探明传染病源来自于旱獭,并组织力量灭杀病源。为搞清病因病理,他在疫区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为阻止呼吸传染,他设计并命令赶制了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被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以钦差大臣身份在疫区紧急征用学校、戏院、浴室,把它们改装成临时消毒所,又把庙宇和教堂改为急救医院在回忆
21、录中,他如此生动地描述自己的角色:“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经过3个月的艰苦工作,这场可怕的疫情方才告止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大型瘟疫的记录。那年,伍连德31岁。之后的1911年,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起我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于当年4月在盛京(沈阳)召开国际鼠疫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近代中国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著名鼠疫专家。伍连德在大会上做了关于东北鼠疫防治经验的学术报告,得到各国专家的高度评价,被冠以“鼠疫斗士”的称号。上世纪20年代
22、,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这样评价伍连德:“科学输入垂50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1879年,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17岁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学士学位,后在英国疟疾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onald Ross门下学习。1903年,他又前往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在俄裔细菌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lieMetchnikoff教授指导下研究破伤风。24岁时,伍连德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伍连德是我国首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先后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学校20余所,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等10余个学会,并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在
23、他的倡议下,北平中央医院成功创办,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医院,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他曾在1914年积极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的中国医学委员会进言,要求在北京地区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医学教育机构。1921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成,伍连德为之倾注了不少心血。对于预防医学,伍连德也有独到的见解。在1928年给国民政府的建议中,他首先对国内公共卫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在我国倡行公共卫生的障碍、前景及办法进行了论说。他认为,对于医界中人,不能只一味地专注于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观念即便现在提起,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也是在他的竭力推动下,我国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1960年,与瘟疫搏斗一生的科学家
24、伍连德永远地安息了。回顾他的生前语录,其中鲜有豪言壮语,他只是这样总结道:“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科学家伍连德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他个人行事低调,不事张扬而陷入默默无闻的境地。B在作者看来,伍连德不仅影响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轨迹。C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地区发生了大型瘟疫,这一消息震惊了全国,清廷唯恐日俄借机侵略,慌忙委任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D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兴办都与伍连德有关,如北
25、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北平中央医院就是在伍连德的倡议和支持下创办的。E伍连德认为医界中人不仅要专注治疗,更要注重预防,他的“防病重于治病”的观念指导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2)伍连德在回忆东北鼠疫防疫的经历曾说:“我扮演了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对医生、警察、军人,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请结合传记内容,概括伍连德为东北鼠疫事件所做的工作。(6分)(3)作者认为“伍连德是永远的防疫战士”,请结合传记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4)伍连德说:“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这段话对你有哪些启示?请联系结合传记内容和你的生
26、活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海尔集团原是一个亏损的集体小厂,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发展如阪上走丸,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企业。B高考作文命题虽然越来越鲜活,却仍没跳出大而化之的圈子,很多命题空泛、苍白而又缺乏实际价值。 C草圣张旭性情放达,常在酒醉之后乘兴挥毫,左驰右鹜,天马行空,极尽诡异变幻之能事。 D有科学家预测,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这一危机的始作俑者正是人类自身。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亚裔的购买力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
27、的47%,亚裔成为可以堪称美国最大的消费族群。B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现象正日益演变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C智利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调集了净水设备、汽油发电机、毛毯、帐篷和救灾物资90余吨并于3月4日空运到地震灾区。 D在刘心武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告诉读者,全本的红楼梦不仅存在过,而且八十回后散失的故事也是可以探佚出来的。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只是有些“美妙”感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科学不是艺术
28、 。A B C D16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40字以内)。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5分)(1)标题(2分):(2)感想(3分):17 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每段不超过45个字(6分) (1)2010年3月14日8时至15日8时,雨雪天气再袭辽宁。受较强冷空气影响,辽宁遭遇了虎年新春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雪过程,沈阳等地区降暴雪。 串联词(3分)(2)2010年3月以来西南地区持续
29、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的旱情持续加重。西南很多地区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串联词(3分)(3)欧盟委员会3月17日公布了评估欧洲科技创新能力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创新能力正以超凡的速度赶超欧洲。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玻璃容器唯一的开口处设置成漆黑的环境,然后将一只苍蝇和一只蜜蜂放进去。实验的结果是:蜜蜂在经验的指导下一直拼命往透明的玻璃壁上去撞,直至死亡;苍蝇则由于没有“光亮处就是出口”的经验知识,四处乱撞,往往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从出口处钻出。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的是“死于经验,
30、生于无知”。生于无知,实际上是生于灵活与勇气;死于经验,实际上是死于固执和畏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9分)1(3分)【答案】D。【解析】情景交融是创造诗歌意境的手段与方式,诗篇立意决定的是情景交融创作出的结果意境。译出大意给2分;“见”“政事”“根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答案】于是天下的至理名言淹没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学者,这种情况难道还少见吗。译出大意给2分:“至文”、“湮灭”、“假人”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二)(11分)8(6分)【答案】这首诗塑造了在人供养下身强体
31、壮,神采奕奕却不知报答人养育之恩,也不能抵御外来侵扰,只知处心积虑对待同类的可恶的斗鸡形象【答案】抓住诗歌中“报稻粱恩”、“ 金距”、“ 花冠”、“ 枭鸣”、“同群”等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9(5分)【答案】我赞成这种看法。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用斗鸡影射割据一方,只知对内争权夺利、残民逞强,却不思对外抵抗异族侵扰的藩镇军阀。作者身处唐朝走向末路的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现象十分严重。首句“ 何曾解报稻粱恩?”严正地谴责藩镇势力的忘恩负义,他们根本不知报答养活了他们人民;第二句写出藩镇在国内争权夺利,为了一点利益就像斗鸡一样以“金距”、芥羽”伤人;而在外来的侵扰“枭鸣”于国土之上、危及社稷时
32、,他们却“无意”过问。这首诗成功运用象征手法,所托之物物象鲜明,所言之志情激语愤,显得内涵颇深,耐人回味。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注意注释介绍的作者的生卒年,联系唐朝的灭亡时间以及唐末的历史来思考作答;手法上要考虑托物言情的象征手法。(三)(6分)10(6分)(1)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2)意踌躇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11(1)【答案】答B给3分 答E给2分 答A给1分 答C或D给不给分【解析】A项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不是粗略的形象轮廓。C项基本正确,但“再要几个橘子”理解不当。 D项因果倒置,“立功减刑” 是挺身而出的的结果。
33、(2)【答案】橘子是小说的线索。通缉犯因为橘子结识了摊主,因为摊主给他的橘子而感受人间的善良。以橘子为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能够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标题是物品的通常就是线索。(3)(6分)【答案】保留。(1分)“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和作品开头摊主摆橘子摊用善意挽救他的灵魂构成完美的照应,使作品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2分);“他卖起了橘子”也表明他在传承摊主善良的品格,使作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3分)不保留。(1分)小说以“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结尾已经足以体现作品“善良拯救灵魂”的主题,(2分
34、)小说的矛盾冲突已经完全解决(1分),情节结构很完整(1分),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塑造得比较丰满。因此不必保留。(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从章法结构入手,考虑情节的完整和主题的表达。(4)(8分)【答案】示例:我认为善意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善良的人在行善的时候也把善意传播开去。就像小说中的摊主,他只是出于善意给通缉犯的两个橘子,却触动了通缉犯内心的善意。于是通缉犯选择特殊的方式报恩,并且下定决心做一个善良的人;他在劳改农场挺身而出正是摊主的善行净化灵魂的结果。小说最后,摊主弥留之际的决定让通缉犯的情操变得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净。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多向人表达善意,多施与善行
35、,不仅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情操,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解析】将题干中“善意产生善行”的表述和作品的主旨“善良拯救灵魂”结合起来思考作答。12(1)【答案】答B给3分 答E给2分 答C给1分 答A或D给不给分 【解析】A项中“个人行事低调,不事张扬”无中生有。C项基本正确,但“震惊全国”理解不当,应是“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之震惊”。 D项中应是 “伍连德是我国首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科院校的” 创始人,北平中央医院成功创办是伍连德的倡议。(2)(6分)【答案】临危受命,担任防疫全权总医官探明传染病源,并组织力量灭杀病源在疫区亲手实施中国医学史
36、上第一例病理解剖以查明病理病因设计并命令赶制防疫用加厚口罩征用公共建筑,改建临时消毒所和急救医院从理论总结东北鼠疫防治经验,促进鼠疫防治的国际交流。每点1分,完全照抄原文不得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注意题干中“为东北鼠疫事件”这一限定词,扑灭鼠疫后的后续工作也要归纳进来。(3)(6分)【答案】正式从医之前,伍连德重点学习和研究了防疫相关知识回国后主导扑灭了我国东北地区的鼠疫。建立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在国际鼠疫学术会议上介绍防疫经验,被誉为“鼠疫斗士”。 提倡预防医学。推动收回海港检疫主权。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注意伍连德求学的细节。五、(20分)13(3分)【答案】B【解析
37、】A项,“坂上走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B项,“大而化之”化,改变,转变。原指把真诚、善良、完美的品德发扬光大而使人在思想品质上受到感化。后也表示做事马虎,不细心。C项,“天马行空” 比喻才华横溢,气势豪放,不受约束。D项,“始作俑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14(3分)【答案】B 【解析】A项中“成为”和“堪称”语意重复,“可以”和“堪”语意重复。C项并列不当,不合逻辑。D项成分残缺,介词结构误用导致主语残缺。15(3分)【答案】D 【解析】从关联词入手,辨识各分句的逻辑关系。16(5分)【答案】(1)标题:人生的美德。(2分)(2)感受:人生难免遭遇逆境和顺境,逆境时的坚韧和顺境
38、时的节制都应是我们坚持的美德。(3分)【解析】要注意观察画面整体的象征意义。17(6分)【答案】串联词在辽宁人民和暴风雪斗争的同时,我国西南地区的人民正在迎战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3分)串联词抗击旱灾既要统一协调、众志成城,更要尊重规律,科学减灾。下面来看一条科技方面的消息。(3分)【解析】串联词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到承上启下的特点以及新闻报道比较正式的语言风格18(60分)参看2009年辽宁高考招生语文学科作文评分标准。【解析】着重理解“生于灵活与勇气”和“死于固执和畏缩”两个要点。可以论证“经验束缚思维或创新”和“无知能给人胆量”两个要点。作文评分标准一等(2016分)二等(1511分)三等(
39、106分)四等(50分)基础等级内容20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挚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符合文体要求机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符合文体要求机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机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工整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自己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0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有文采略有创意个别语句有深意个别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个别地方有创意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
40、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复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涵义范围沾边的的套做,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龙洞山农给西厢记写序时,在末段说道:“聪明智慧的人,可千万别讥刺我还保留着一颗童心,这就可以了。”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的人;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有真诚的本
41、性。童子是人的最初阶段;童心是人的最初本性。人心本性怎么可以失掉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许多人的童心很快就失去了呢?恐怕正值人的童年时,通过耳目得到了视听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就会取代童心的位置。当人长大后,有很多道理从视听信息的积累中逐步形成,这些道理又会取代童心的位置。这样长期发展下来,随着成年人的各式仁义道德和各种信息量日益增多,所谓见识也就日益增多。于是又增加了追逐美名的欲望,而追逐美名的欲望必然取代童心;同时成人又懂得不好的名声是可卑的,于是便想方设法来掩饰自己的丑行,童心又必然丧失很多;这些道理见识,大都是从多读书多明白仁义道德而得来的。古代的圣人哪一个不读书呢?即使不读书,童心依然存在
42、;即便多读书,也是为了巩固童心让他万勿失掉罢了。绝不像后来的学者们,反而因为多读书多懂得仁义道德竟然蒙蔽了原本的童心。学者们既然因为多读书多懂仁义道德而遮蔽了童心,圣人又何必要多多地著书立说流传后世,用来蒙蔽学者们呢?童心被蒙蔽之后,在这样的基础上来与人交谈,语言不会真实;表现在处理政务上,政务就会失掉根基;表现在著书立说上,文章词语就不能诚信通达。如果不凭借心灵深处美轮美奂的道德修养,如果不依靠人格中光辉灿烂的诚信品行的锤炼锻铸;想要求得一句道德真知,那也是根本办不到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就因为至信真诚的童心丢掉以后,只剩下虚伪的仁义道德和道听途说的见识来迷惑心灵了。既然只剩下虚伪的仁义道德和道听途说的见识来迷惑心灵,那么所谈论的必定都是道听途说的事情和理论,而不是发自童心的真诚话语。语言虽然说得精巧,对我们又有什么益处呢?这难道不是借假人来说假话,做假事,写假文章吗?恐怕人要是假的,那一切就都成假的了。由此可知,在社会中往往是用假话与假人交谈,假人就会高兴;把假事告诉假人,假人也会高兴;写假文章与假人交流,假人必定也是高兴的。没有什么不是假的,又有什么必要来辩白真伪呢?于是天下的至理名言淹没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学者,这种情况难道还少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