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三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考点考情摸清规律 预测考情全国卷命题点2014201520162017生态系统的结构T31T4、T31T5生态系统的功能T31T31、T4T5、T5、T3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T4、T4T5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课前专题 自查 课堂考点 突破 答案填空:_ _ _ _ _ _ _ _答案:双向传递 全球性 循环性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抵抗力 负相关 自我调节能力易错诊断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正误判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
2、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6)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7)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8)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9)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1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1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
3、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13)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15)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16)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真题重做1(2016高考全国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
4、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C解析:选C。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项错误;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B项错误;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C项正确;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
5、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D项错误。2(2014高考全国卷)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
6、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解析:(1)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7、答案:(1)(2)捕食 消费者(3)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核心提炼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区别和联系2.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2)同化量呼吸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3碳循环过程分析(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a.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4图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四个误区误区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
8、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题型突破题组一生态系统成分与营养结构的数量变化分析1(2017衡水冀州中学第三次月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D代表光合作用,代表细胞呼吸C解析:选C。分析该图,由14的关系可知两者为生产者、非生物环境两种成分,而1、2、3各有箭头指向4,故4代表非生物环境,1为生产者,2为消费者,3为分解者。A选项,1、2、3所包含的所
9、有种群才可构成群落。B选项,3(分解者)中有真核生物,如某些真菌和腐生动物。D选项,可代表捕食,代表细胞呼吸,可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2017广西南宁高三月考)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选D。根据三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关系,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出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正确。种群B在第
10、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捕食者数量的增加、C食物来源的减少,B正确。B和A这些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1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腐生型”,凡腐生型生物均属于分解者。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技巧(1)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2)
11、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的来源减少或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例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食草鸟减少,则兔将更多地被鹰捕食而减少,绿色植物因捕食者减少而增多。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功能1(2017云南师大附中月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A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解析:选A。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消费者
12、,丁为分解者。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为植物提供了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0200100%15%,B正确;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752008751 250(kJ),C正确;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C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D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少B解析:选B。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
13、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据图可知,能量在流动中是逐级递减的;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若乙的数量越多,则丙获得的能量越多。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选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3点提醒(
14、1)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2)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3)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能量利用率a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b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c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3个误区(1)误以为碳循环就是CO2在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碳循环和物质循
15、环中的其他循环一样,指的都是某种元素循环而不是具体某种物质的循环。(2)误以为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化能合成作用也是途径之一。(3)误以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因为只有分解者进行呼吸作用才能将粪便、遗体或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比较题组三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下图是一个食物网,假如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植物()A900 g B500 gC200 g D600 gA解析:选A。当能量
16、传递效率为最大值即20%时,消耗的植物量最少。鹰经兔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2/5)20%20%200(g);鹰经蛇、鼠途径消耗的植物量为20(1/5)20%20%20%500(g),共计消耗植物量为200200500900(g)。2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41,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倍。解析: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如下图1,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为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是28(如下图2)
17、。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1.96倍,这也就说明后者可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1.96倍。答案:1.96能量传递效率中至多(最多)、至少(最少)的相关计算生产者最少消耗选最短食物链选最大传递效率20%获得最多最多消耗选最长食物链选最小传递效率10%获得最少消费者(1)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3;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10%)3;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D营养级获得的最少能量N(10%)3。(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3)设食物网 分情况讨论如下:已知 D 营养级的能量为 M,计算至少需要 A 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短食物链 AD,并以 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 M20%;计算最多需要 A 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链链 ABCD,并以 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等于 M(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