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89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6页
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7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一)关于命题指导思想 1命题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化学谭程标准(实验)和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科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这两个依据中,前者语言描述较为笼统,比较难把握度,后者相对语言简练,容易确定复习的深广度。因此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应该加大对考试大纲的揣摩。 2考查侧重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较原来强化了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为背景考查内容点,突出强调了重要方法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注意发掘

2、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重视对考生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3方向性要求:命题既要保证平稳过渡、又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平稳”要求制约试题命制的各种因素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体现新课程理念”强调新课程较原教学大纲的不同点,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4控制指标:试题应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6左右。 (二)关于试卷结构 考试分必考和选考两大部分。在选考的范围内,考生有选择性。可以选做部分题目,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选考模块原则上对应新课程标教学的选修模块,选考内容基本都在选修的范围内,但选修与选考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有些内

3、容虽是选修,如化学反应原理,是理科生具备完整的化学知识所必需的,是应该掌握的。尽管它们是选修内容,但也被列入必考范围。 化学7个单选题(4分7=28分)、3个综合题(14分3=42分)、从3个选做模块中选择1个小题作答(8分),共计78分。 (三)关于考试范围: 1必考部分: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 较原教学大纲新增加或强化的内容点: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能用

4、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常见金属元素增加了Cu。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较原教学大纲弱化的内容点: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氧化不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要求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晶体结构不做要求。了解

5、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等不做要求。元素化合物内容仅限于所规定的元素,不要求到族的范围。有机化合物仅限于所规定的几种常见物质,不要求掌握到这些物质的同系物,即就物质论物质,不再延伸。定量实验仅强调了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实验没有提及。 2选考部分: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三个模块各命制一个习题,要求学生只选择一个作答。在这三个模块中,相对于原来的考纲要求,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所要求的考查点几乎是全新的;有机化学基础模块所要求的考查点几乎没有任何增减;化学与技术模块所要求的考查点的内容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增加,但该模块侧重的是实

6、际的化工生产细节。(而此类问题的实质是考查学生应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制备和分离知识、晶体知识、绿色化学观点、经济合理性等知识分析生产实际中各种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考生能否看懂生产流程图,一些化工术语也会成为考生答题的“拦路虎”。*新增要求(含选考内容)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重点明确前三周期元素及第四周期常见金属元素如铁铜) 2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3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5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6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7理解金属键的

7、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8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9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10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四)关于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是对所学化学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理解(掌握)是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8、。综合应用是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五)关于考试能力要求 “理科综合”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考查。既重视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更关注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此处的信息包括学生通过日常生活获取的已有经验和在课堂上获取的已有知识,也包括试题的题干中现场提供的新信息,考生应该具有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提取有用内容点解答试题的能力。即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能够通过

9、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考试能力要求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考试能力要求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

10、技能。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六)关于试题示例及参考试卷的启示: 1试题示例 例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C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等 D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 命题意图分析: 命制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物质构成、性质及其变化实质的理解,考查学生头脑中对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情况。并希望通

11、过类似的试题将高中化学教育的着眼点引向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的化学概念、构建重要的化学观念方面。 本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观念性知识: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微观粒子在构成物质时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按照特定的方式结合才构成特定的物质;每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独有的性制裁是因为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微观组成和结构物质一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微观结构乃至微观组成就改变了,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改变了;这种微观组成、结构、微粒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等的改变决定了化学反应是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还是往环境中释放能量。

12、 上述观念的学习经历的时间较长,在初中阶段先形成了对分子、原子、化学反应的初步认识,到高中阶段又必修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共价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因此上述观念的建立有足够的认识基础,题目的解答难度属中等偏易。 例2:合成氨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运用,满足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为有机合成提供了足够的原料一氨。合成氨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Na(g)+3H2(g)2NH3(g)。在298K时:H=92.2KJmol1,S=198.2JK1mol1,KP=6.6105Pa2。(忽略温度对H和S的影响) (1)从平衡常数来看,反应的限度已经很大了,为什么还需要使用

13、催化剂? 。 (2)试分析实际工业生产中采取700K左右的温度的原因: 。 (3)298K,1.01105Pa,在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氮气、30mol氢气和20mol氨气,开始的瞬间,反应向 (正或逆)方向进行,反应一段时间(tmin)后体系能量 的变化为 (吸收或放出)194.4kJ,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倍,t min时反应物(若正向进行则为氮气,若逆向进行则为氨气)的转化率为 。 (4)若将生成的氨气0.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则该溶液的pH为(298K,Kb(NH3H2O)=1.7105molL1)。 (5)若在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 7

14、(埴、或=),在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使溶液的浓度增大,水解平衡向 (正或逆)方向移动。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涉及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本模块主要研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限度和速率问题,在化学平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本题主要考察的内容是本模块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反应的限度和速率问题及其相关计算、实际工业生产中适宜外界条件的选择问题、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盐的水解平衡的移动及其相关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相关计算。在能力层面上,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本模块主要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整体建构能力,主要是会从限度和速率两个不同的视解认识和控制化学反

15、应,并会运用这些核心内容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会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分解,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整体性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对所提供的信息的筛选、整合及运用能力。(1)、(2)、(3)、(4)和(5)的第1个空较为简单,(3)和(5)的第2个空属于较难题。2参考试卷的启示。 (1)可能的考点分析:从参考题来看,化学题目虽少但必考部分应该首先确立三个与实际生产生活、化学的研究热点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以此为背景设计可能考查的内容点,命制三个大题,估计应该侧重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的推断及相关知识、综合实验

16、能力的考查,未涉及到的重要内容点可能在选择题中尽量体现,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选考部分试题的设计应该尽量体现模块本质特点,设计相关情境,找最能体现本模块最本质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题目命制。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朝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迈进。 (2)可能的区分度体现点:由于选考题目由学生选择解答,为保证高考的公平性,三个模块的选考题应该保持相同的难度,命题者要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不会将题目难度故意加大,所以,试题的区分度应该会在必考题中出现。 (3)教材参考的可能情况:由于考生所用的教材属于不同版本,并且不同版本对于有关内容的处理可能还存在着差异,因为所有版本都是合法教材,所以在复习和答题过程中

17、就使用我们学过的形式即可。命题者应该会有意避开冲突较大的内容点。 (4)题目设计的可能变化: 注重化学学科基本理念的考查,即对学科本质内容、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题目的设计意图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纯知识点掌握熟练程度、深入程度和拓展程度,可能会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实用价值,即学生能够顺利解答该题到底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能起到多大作用。 注重于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尽量着力引导考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来对有关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并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题目将保持立意明确。文字简约,图文并举的风格考查考生能否读懂化学素材中文字与图示的意义;能否理解资料中说明的各种概念、各种物理

18、量之间的关系。领悟其中的规律性而且题目中保持了一定量的文字表述性答案减少题目的文字阅读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获取信息。 试题的计算因素将受到关注,突出自然科学的理性特点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等内容的考查中的“计算因素”,将有所重视体现了对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出化学研究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特征。 实验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将是一个比较活跃的板块实验能力的考查将特别突出实验设计和表达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能力,体现考查考生对实验的全面性和整体性认识考查的重点放在对实验及其使用装置的理解和实际使用能力上答案要求考生有相当的字表达能力,能言简意赅地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19、使得题目具有开放性此类试题的命题思路值得重视。 体现开放性、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考查。部分试题具有开放性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思路开放。问题角度开放、观点开放、答案开放,体现高考命题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教材的特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的一,但是考生的回答要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它给考生发挥个性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开放性试题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开放性的答案还是有条件限定、有局限性的,这一点相引起高度重视。 二、07年高考内容分析 (一)原大纲与新课标对照 在内容呈现形式、课程结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

20、容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新课程标准较原教学大纲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从课程标准一级内容主题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努力做到: (1)综合反映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对全体高中生的共同要求; (2)全面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课程目标维度的要求,以化学学科核心观念、基本知识和技能、科学探究与化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对待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态度等作为核心内容线索,构建科学素养在义务教育基础之上新的发展平台。“认识化学科学”主题 明确要求学生应对化学科学的性质,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化学科学对社会的重要价值等有进一步

21、的认识和了解,该部分内容在原教学大纲中没有正式提出。标准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知识”也归人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定理认识化学物质、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角度和框架学习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知识。“化学实验基础”主题 将“化学实验基础”独立成为一级主题,是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又一明显不同。从高中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实验技能、实验习惯和综合的实验探究方法、能力和安全操作等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学习标准。这些学习内容标准强调了化学实验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核心实验技能,突出了科学探究中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主题 这一主题与原大纲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首先是

22、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角度选择元素化合物,然后再按照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选择了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进而综合考虑在周期系中的代表性、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影响的典型元素和化合物。“物质结构基础”主题 本主题内容在原教学大纲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律前元素化合物部分学习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规律,再利用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律后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学习,巩固运用总结概括出的规律。而在新课程标准中,由于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不要求到族的范畴,故“物质结构基础”这一内容仅仅起到一个总结作用。 对于化学物质的认识应该在以下方面有所发展:原子与元素的关系,原子的内

23、部结构特点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化学键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物质种类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 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应该在以下方面所提高: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学生从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本质与现象、积极应用与负面影响、内因与外因、化学反应的外部条件和发生环境、内部动因与外部控制、化学反应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丰富和发展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和理解。“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 本主题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

24、中的“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更加凸显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强调化学在促进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一主题还包括必修阶段有机化学知识的必要内容,综合考虑有机物的类型和官能团体系的需要,选择在生产生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代表性物质进行学习,对于该部分内容的呈现,仅仅是就物质而谈物质,不上升到物质的类别及每一类物质的通性。这也是与原教学大纲的明显不同。过程方法的强化 第一,要求学生认识科学的一般过程和特点,学习一些主要的科学方法,“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提出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

25、础的实证研究方法的内容标准。 第二,要求学生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过程方法,“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第三,学习化学实验的过程方法,既要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也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去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前面两项过程方法内容标准在我们国家高中化学课程中是首次提出的。在化学实验方面,本模块的课程标准不仅针对实验技能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而且

26、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发展性要求。STS涵义内容的强化 将具有STS涵义的内容列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是一大变化,一方面要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学生学以 以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这对于学习和认识化学科学是积极有益的,对于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

27、。 STS内容在必修模块中是分散渗透式体现的,例如:“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意义等

28、等。 (二)各部分知识内容专题的课标要求与高考要求 必修课程模块的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常见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和重要的化学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考查考生的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情况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考查中学生对描述化学反应的物理量,如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等,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运用这些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产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必考内容分可为如下十个专题:1(1

29、)认识化学科学(2)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3)化学反应与能量(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6)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7)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8)无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9)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0)化学实验基础。2选考内容单独列为独立专题。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具有创造性内、实用的化学科学 第2节 化学研究方法与物质分类 第3节 化学反应及其分类 第4节 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化学科学课标要求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2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3

30、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化学科学高考要求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查阅并初步学习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 3感受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感受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化学研究方法与物质分类课标要求 1认识实验、模型、 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4化学研究方法与物质

31、分类。高考要求 1知道实验、模型、分类、比较、观察、假说等方法的界定,使用步骤,实际应用,能说出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并具有运用此程序的意识,体验这些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体验实验、假设、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标准,并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认识分类的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知道化合物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以及电解质的电离;知道在溶液中电解质又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够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5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

32、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归纳酸、碱、盐等每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关系。 6知道分散系、胶体、溶液、浊液的界定及其区别,理解胶体的性质,体验溶液、胶体等分散系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应用和重要意义。化学反应及其分类课标要求 1依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高考要求 1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本质,能够辨别氧化还原反应。 3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产

33、物、氧化性的还原性。 4知道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简单判断方法。 5知道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与失是守恒的。 6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7理解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电离,能够判断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8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其发生的条件。 9说明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归纳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掌握溶液中Ag+、CO 、Cl、SO 等离子的检验。 10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化学计量物质的量及其应用课标要求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高考要求 1了解物质的

34、量这一物理量的含义。 2知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并了解关于“1mol微粒”的规定。 3认识阿伏加德罗常数,并会运用其进行物质的量和微粒个数的换算。 4了解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表达式和单位。 5利用摩尔质量进行质量和物质的量的换算,并会区别摩尔质量、物质的式量和1mol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6知道Vm=22.4Lmol1的条件,会利用其进行标况下气体的体积和物质的量的换算。 7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表达式、含义及其单位。 8根据已知条件会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9理解溶液的含义和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溶解度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相互换算。第

35、2章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1节 原子结构 第2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第3节 化学键原子结构课标要求 1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高考要求 1知道原子的3种基本构成微粒及其质量关系、电性关系、个数关系、占有体积关系。 2知道X表示原子的组成。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物质组成的元素观,初步学会查阅有关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应用的资料。 4知道质子、中子、电子数量对元素或核素性质和特点起到的决定作用。 5了解原子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分子相对分子质量的界定。 6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简单排布规律。 7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

36、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种表示方法。 8能够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课标要求 1能够结合有关数据的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高考要求 1了解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化学性质、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呈现的变化规律;认识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是由结构的变化规律决定的。 2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划分标准。 3知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初步学会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

37、规律。 4能应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周期律发现的意义。化学键课标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合和性质的关系。高考要求 1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理解化学键定义中的3个要点,即“相邻”、“强烈”、“相互作用”。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因、类别。 2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3知道离子键的共价键的定义、成键的微粒、成键的实质、成键条件和形成过程。 4知道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界定,会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5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6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第

38、3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1节 化学反应与热能 第2节 化学反应与电能化学反应与热能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能通过查阅材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3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4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5了解反应热和焓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高考要求 1能说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能说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转化形式。 3感悟各种能源形式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关系,能说出重要的新型能源及其特点,认识化学对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作用。 4能查阅有

39、关能源种类的资料,能提出合理利用能源并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措施。 5了解什么是反应热,什么是焓和焓变,认识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以及反应热(或焓变)产生的原因,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6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7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初步学会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或焓变)的有关计算。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课标要求 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

40、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高考要求 1知道化学能与电解转化的意义及其应用。 2了解电解的原理,并能说出电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指出电解池中的阳极、阴极以及电解过程中电子与电流的方向,并掌握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反应式的书写;能模仿自制电解池。 3认识电解在工业上的应用,能利用电解原理解释和解决与电解有关的问题(如电解饱和食盐水、电镀等)。 4了解原电池原理,能说出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以及原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电子流向和电流流向,并掌握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以及原电池反应式的书写;能模仿自制原电池。 5会利用原电池原

41、理解释或解决有关化学问题,感受化学电源与生活的关系(如太阳能的存储与利用),注意电池的回收,防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感受金属腐蚀的危害,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类型,认识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的实质。 6了解金属(尤其是钢铁)防护的方法及其防护原理,尝试采取相关措施防止金属腐蚀。第4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2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3节 化学平衡 第4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化学反应的方向课标要求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

42、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高考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体验化学反应速率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测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会查阅有关影响反应因素速率的资料。 3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总结规律。 5认识催化剂的应用,探究生物催化剂一酶的与化学工业上常用催化剂性质、作用的异同,感受催化剂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化学平衡课标要求 1能描述化

43、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能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高考要求 1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感受化学平衡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知道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以及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够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 3理解平衡转化率的含义,能够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平衡转化率。 4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能说明温度、浓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寻找影响化学平衡的一般规

44、律。 5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高考要求 1能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分析工业合成氨的最佳条件。 2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体会选择化工生产适宜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第5章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1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 第2节 盐类的水解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4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课标要求 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2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 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5、高考要求 1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存在电离平衡,会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电离平衡移动问题。 2认识水的电离,知道什么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会分析外界条件改变后水的电离如何移动。 3知道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知道pH=1gc(H+)。 能说出溶液的酸碱性与pH、c(H+)、c(OH)间的关系,能完成一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盐类的水解课标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能举例说明盐类的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高考要求 1了解什么是盐类的水解以及盐类水解的实质,会分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 2能说出盐类水解的规律,会书写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知道影响盐类水解平

46、衡的外界条件及改变外界条件水解平衡的移动情况。 4感受盐类水解后生产、生产中的应用,能用水解规律及水解平衡移动规律解决有关化学问题。沉淀溶解平衡课标要求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高考要求 1认识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知道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沉淀溶解平衡。 2认识溶度积的概念,初步学会利用溶度积计算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3知道沉淀溶解平衡有哪些应用,会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决有关化学问题(如沉淀转化、沉淀生成等)。第6章 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1节 氯及其化合物 第2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3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碳和硅 第5节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通性氯及其化

47、合物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考要求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从物质类别和氧化还原两个角度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完成实验:证明氯气的漂白性。 3利用氯气的性质体会其用途。 4了解氯化氢、次氯酸、次氯酸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等氯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其重要用途。氮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考要求 1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通过结构特点分析其化学性质,根据性质体会其重要用途。 2知道氨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及其制备方法。 3了解铵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重要

48、应用。 4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重要应用。 5了解氮的固定及其实际应用。 6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了解含氮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查阅有关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合物的资料,体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硫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考要求 1了解硫的物理性质,从物质类别和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角度认识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从物质类别和中心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通性:强还原性和氧化性,作为性质特例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3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二氧化硫的用途和危害,了解其对环境的

49、污染,初步学会查阅有关减少向大气中排入二氧化硫的资料。 4了解稀硫酸的通性、纯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四大特性。碳和硅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考要求 1知道碳元素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了解金刚石、石墨和C60等的结构特征及相应的物理性质。 2了解CO的物理性质及强还原性,并知道运用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 3了解CO2物理性质及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具有弱氧化性。 4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认识温室效应及导致的简单原因,体验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5知道硅单质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了解晶体硅的物理性质及硅单质

50、的化学性质,了解硅单质的制备、提纯及实际应用。 6了解二氧化硅的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实际应用。 7感受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通性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高考要求 1了解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布、原子结构特点与性质特点、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依据。 2了解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 3知道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常见类型。 4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第7章 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1节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2节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

51、3节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4节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5节 金属及其化合物通性钠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标要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高考要求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其应用。 3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鉴别及其应用。 4了解钠与钠的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标要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高考要求 1了解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铝钾等铝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铝与铝的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

52、标要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高考要求 1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了解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 2了解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应用。 3能独立操作实验验证铁盐的净水作用。 4掌握Fe2+、Fe3+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及相互转化。 5掌握Fe3+的检验方法。 6掌握铁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铜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标要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高考要求 1了解铜的物理性质,掌握铜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铜的氧化物(尤其是氧化铜)、氢氧化铜、硫酸铜等铜盐的性质及其应用。

53、 3了解铜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通性课标要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高考要求 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金属的物理性质。 2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 4了解与焰色反应有关的知识,能完成几种盐的焰色反应的实验探究。 5了解合金的概念和特点,体验金属及合金材料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掌握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分类。 7掌握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及热稳定性等)及其应用。 8了解常见盐的性质(如溶解性、热稳定性等)第8章无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1

54、节 海水的综合利用 第2节 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 第3节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与环境保护海水的综合利用课标要求 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高考要求 1能说出海水中的重要化学资源。 2能指出海水中重要的化学元素,并能说出哪些是常量元素,哪些是微量元素。 3认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说出海水制盐的生产方法和过程、能说出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提溴、提镁的过程并能写出与之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4模仿查阅海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资料。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课标要求 以矿物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

55、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高考要求 1了解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 2知道铝土矿、铁矿、铜矿的化学成分和综合利用。课标要求 认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高考要求 1知道氯气、氯化钠、硫、硫酸、氨气、氮气、硝酸等重要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理解水资源的保护、大气污染和酸雨,能说出酸雨与SO2、光化学烟雾与NO2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习调查当地水污染及治理情况,能说出常见污染事故的防治方法,如选择合适的洗衣粉等。 4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第9章常见有机化合物

56、及其应用 第1节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第2节 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其产物 第3节 食物及其转化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4节 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课标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有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2能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高考要求 1了解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以及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的成键特征,即单键、双键、三键、苯环中的特殊键,碳和碳可以相互连接成长短不同的链或环。 2知道表达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两种形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3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参与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结构模型,体验物质种类多样性的原因。 4了解同分异构体的定义,

57、会辨认简单的同分异构体。 5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定义、性质特点。 6知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能决定其性质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其产物课标要求 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高考要求 1了解石油的组成、炼制方法及炼制产品。 2初步学会查阅有关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制取重要的化工产品的资料。 3了解煤的组成、煤的干馏的定义和产品分析,体会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意义。 4会写出甲烷、乙烯、苯的电子式、结构式,知道其空间结构。 5了解甲烷、乙烯、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同系物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完成乙

58、烯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6了解甲烷、乙烯、苯的用途。食物及其转化中的有机化合物课标要求 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高考要求 1会写乙醇、乙酸、常见糖、油脂和蛋白质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知道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原理及方法,淀粉的水解及水解产物的检验实验,乙醇、乙酸主要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3体会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4模仿设计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体会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转化中的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课标要求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

59、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高考要求 1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等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会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成分。 3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成高分子材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 4理解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的意义,初步学习查阅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的方法第10章 化学实验基础 第1节 化学实验及实验安全 第2节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3节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 第4节 物质的制备与实验设计 第5节 有关的定量实验化学实验及实验安全课标要求 1认识化学实验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化验科学探

60、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高考要求 1了解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两类化学实验的实验程序,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 2尝试科学探究过程,运用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3了解实施化学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及正确应对方法,树立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守则,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学会浓酸、浓碱的使用方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课标要求 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高考要求 1知道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原则。 2知道过

61、滤、蒸发、蒸馏、萃取是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基本方法,并会用这些基本方法。 3能说明并灵活运用酒精灯、试剂瓶(滴瓶),认识并灵活运用试管和试管夹、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铁夹)、蒸发皿、长颈漏斗、漏斗、试管刷、玻璃棒、石棉网、烧瓶、分液漏斗、坩埚和研钵等常用实验仪器。 4理解药品的取用、溶解、加热、仪器的洗涤、振荡和搅拌等基本实验操作。 5掌握粗盐提纯原理及其基本操作。物质的检验和鉴别课标要求 初步学会物质检验的实验技能高考要求 1了解物质检验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学会物质检验的基本步骤。 2了解物质鉴别的一般方法,学会三种类型的鉴别题型。 3了解焰色反应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与实验设计课标要求 初步

62、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高考要求 1了解制备物质应遵循的原则,学会制备常见物质的基本思路。 2掌握O2、NH3、CO2、H2、SO2、NO2、Cl2、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备。 3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要求,知道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了解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4说明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并掌握集气瓶、药匙、水槽的使用。 5学会连接简单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备与收集等基本操作,了解水浴加热。 6体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关的定量实验课标要求 1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初

63、步认识数据处理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高考要求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pH试纸定量测定溶液的pH,感受用pH计测定酸碱滴定过程中的溶液pH的变化,并绘制滴定曲线。 2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会配制溶液,学会数据记录和处理。理解并掌握量筒、托盘天平、滴定管、容量瓶、胶头滴管、锥形瓶等常用实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理解中和滴定,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等基本操作。 三、复习建议: 1总体复习思路:注意明确各部分专题内容的课标要求与高考要求。按知识系统性进行复习。 二轮:将必考内容分为十个专题进行,将知识进行系统化整合。(1)认识化学科学(2)物质结构与元素

64、周期律(3)化学反应与能量(4)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溶液中的离子平衡(6)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7)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8)无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9)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0)化学实验基础。选考内容单独列为独立专题。 三轮:将上述必考内容分专题进一步整合为四大模块,将知识进行螺旋式提高、整合、应用。(1)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2)元素化合物(3)有机化学(4)化学实验。选考内容单列为学生自行选择专题,进入巩固训练阶段。 2复习注意事项: (1)正确理解“即要平衡过渡,又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一命题指导思想。 (2)牢牢抓住“课标和考纲”,特别关注课标与原大纲、新考纲与原考纲的不同

65、之处。即原来有而现在没有的内容不要再深究,原来没有而现在有的内容必须给与足够的重视,如过程和方法、STS内容等。 例1某课外活动小组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再用下图装置,对获得的铜粉(含炭)样品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用品:仪器:天平、分液漏斗、锥形瓶、硬玻璃管、干燥管、酒精灯、洗气瓶等 药品:红褐色铜粉(含炭)样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碱石灰。浓硫酸等 (三)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在C中加入样品标本W克,D中装入药品后并称量为m1克。连接好仪器后,检查气密性打开A的活塞,慢慢滴加溶液。对

66、G进行加热。当G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A的活塞。停止加热冷却后,称量D的质量为m2克。 (四)计算:样品中的铜的质量分类= (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五)问题和讨论: 实验完成后,老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G中反应完全、D中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的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B与G之间加入一个装置。再次实验后,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那么,原来实验所测得的铜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在B与G之间加入的装置可以是 ,其中盛放的药品是 。 例2:测定一定质量的铝锌合金与强酸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可以求得合金中

67、铝和锌的质量分数。现有下列实验用品: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800毫升烧杯、100毫升量筒、短颈玻璃漏斗、铜网、铝锌合金样品、浓盐酸(密度1.19克/毫升)、水。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设合金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不超过100毫升)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反应开始进行(铁架台和铁夹的安装可省略): 将称量后的合金样品用铜网小心包裹好,放在800毫升烧杯底部,把短颈漏斗倒扣在样品上面。 (2)合金样品用铜网包裹的目的是: 例3:碘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正常人体内共含碘15mg20mg,其中70%80%浓集在甲状腺内。碘缺乏病是因地球环境缺碘

68、而引起的一种地域性疾病,而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民用食盐的碘添加剂是KIO3。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推广食盐加碘后人群的智商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加碘食盐的碘元素添加剂是KIO3,为什么不是KI呢? 。 (2)各级盐务监察部门检验市售食盐是否加碘的方法是:先按一定比例把KI、淀粉混合后加硫酸酸化成检验试剂,取少量待检食盐于白色瓷质点滴板凹槽内,加入23滴检验试剂,跟标准比色板比较蓝色的深浅,即可以确定该食盐是否加碘和加碘是否达到商检标准。请写出该检验方法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其中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3)

69、如果检测部门怀疑某超市所售加碘食盐的碘元素添加剂是KI,而不KIO3,为了验证该怀疑是否属实,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取适量待测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黄色沉淀生成。运用该实验方案操作后并未发现黄色沉淀,请你作出自己的评价: (4)请你为其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要求不再使用碘酸盐)。 (5)在1993年论证全民食盐加碘时就充分考试了有两部分人群是不能食用碘盐的,即:高碘地区的人群和因治疗疾病(特别是甲状腺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1994年8月23日李鹏总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63号令,即“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已明

70、文规定上述两部分人群是不食用碘盐的。据此请你简述人体补充微量元素的注意事项: 。 3重视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程序体系的建构。 4注重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形成。 例1: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纯度越高,性能越好 B混合物的性质比其中各种纯净组分都好 C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 D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彻底不一定越好 例2: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有电子转移 C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转移 D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的反应 例3:根据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做出如下推理,其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71、三周期、第VA族 B磷原子不如氮原子和硫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 C磷单质不如氮气和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 D磷的氢化物(PH3)受热时不如氮的氢化物(NH3)和硫的氢化物(H2S)稳定 例4:下列对“摩尔(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C1mol任何气体所含的气体分子数目都相等 D用“摩尔”(而不用“个”计量观粒子与用“纳米”(而不用“米”计量原子直径,计量思路都是扩大单位 5注重问题本质的掌握,增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思路和方法的形成过程,认识问题的本质,便于深刻认识并灵活运用知识。 6关注信

72、息的获取和加工能力。注意开放性题目应对措施。拓展知道面,积极将所学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现象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2007年考纲的一大特色就是更加强调化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考生要注意扩大视野,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医学、海洋资源、大气资源、生态环境等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联系的领域很可能是命题的切入点。“国内首家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国能单县生物发电厂于12月1日正式投产”,在我省乃至全国是一件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大事,可深入发掘其发电原理,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化学原理和知识进行探讨。 7注意探究性题目的应对措施。 2007年考纲特别提出了探究能力,而且实验要求中增加的内容均与探究能力有

73、关。实验题本身就是考查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通过大量重复练习解决。要将考纲中的实验要求对照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练习,从中体会考纲要求的实质,并进一步拓展。若时间或条件有限,至少要创造条件将常见仪器、试剂在教室予以展示、随时进行基本操作练习;也可将某些练习进行“实验化”改造,以提高探究能力。还要加强对基本实验仪器、常用简单仪器组合的绘制。 8关注时事和重大事件的纪念日。 9真实性问题的分解与解决,解答综合性题目。 例:某地有一池塘,生长着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多种鱼、虾。后来,由于化工厂将大量污水排入池塘中,使水质恶化,各种水生生物先后死亡。根据题意回

74、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平衡角度看,池塘这种变化说明了 。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3)经检验,污水中含有0.012mol/L的游离溴,可用亚硫酸钠除去污水中的溴,请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4)处理5L这种污水,需加入0.05mol/L的亚硫酸钠 升才能将溴全部除去。 (5)要使池塘恢复本来面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首先要恢复的生物是 。复习注意事项10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性题目。 (定量实验)(05年全国I. 28)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ag试样放入锥形

75、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重复步骤和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疏酸接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可不变) (4)步骤的目的是 (5)步骤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请简述一种

76、不同的实验方法。 5答案:(15分)(1)样品重,砝码轻 (2)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 (3)偏高 (4)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 (5)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6) (7)答案略。各种方案设计参考如下: 方案干扰因素解决办法方案11生成的CO2中混有H2O2空气中的CO2和进入吸收CO2的干燥管3烧瓶中残留的CO2的无法被吸收方案2排水量气是,CO2会有一部分溶解于水 方案3称量操作与滴定操作的误差。注意读数的准确性与操作的规范性方案41溶液中的CO 如何确定全部转移到沉淀中2过滤后的滤纸上会粘有部分沉淀3沉淀上会吸附一些杂质离子

77、4沉淀如何确定完全干燥1取上层清液,继续加钡盐,看是否有沉淀。2将滤纸和沉淀一起干燥,滤纸和沉淀一起称量,或使用无灰滤纸,干燥后将滤纸点燃。3将沉淀进行洗涤23次。4利用连续两次干燥,是否存在质量差。方案6如何确定CO 完全转移到气体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并用pH试纸进行检验,使溶液成酸性。方案7分析类似方案4:1溶液中的Cl和CO 如何确定全部转移到沉淀中。2过滤后的滤纸上会粘有部分沉淀3沉淀上会吸附一些杂质离子4沉淀如何确定完全干燥分析方法类似方案4:1取上层清液,继续加钡盐,看是否有沉淀。2将滤纸和沉淀一起干燥,滤纸和沉淀一起称量,或使用无灰滤纸,干燥后将滤纸点燃。3将沉淀进行洗涤23次4利用连续两次干燥,是否存在质量差。*方案5如何确定沉淀中没有碳酸银:加过量的稀硝酸,并用pH试纸进行检验,使溶液成酸性。11有关教材的使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