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7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4页
2012届历史一轮复习讲议2.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考点9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 高考定位 考纲要求: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读考纲: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了解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

2、现代化建设的意义。5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是考查重点。考点梳理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2)实施: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作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定。(3)成就:到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进程:农业:1953年起,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起,掀起兴

3、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手工业: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方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结果: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3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成就:中共“八大”: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八字方针”: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2)教训:表现:a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

4、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c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d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影响: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c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深度思维 1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三者之间有何共同特点?答案:(1)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并没有改变农业落后的局面,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2)共同特点: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进行的。都采取了逐步推进的原则。实质上都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上来的

5、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内容: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力发展乡镇企业。(3)意义: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国有企业改革:(1)概况: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

6、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深度思维 2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率先从农村开始?答案: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当时有8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进行农村经济改革,把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中国的经济面貌就焕然一新。其次在农村搞经济改革试点,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再次,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

7、体制改革之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党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的成功做法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推广的。名师归纳 1.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原因、教训(1)19561976年间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大跃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生产力实际,无端变更生产关系;到“文革”期间更是以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2)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国

8、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主观原因:a.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b.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对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c.毛泽东的晚年,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d.没有正确处理“左”、右倾错误的关系。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人们在心理上认为越“左”越革命。从而造成了“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多数人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3)我们从中得出的教训:党和国家的方针

9、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和反映中国的具体实际。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之,就会造成失误甚至遭受挫折。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前提、本质、内容及意义(1)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

10、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本质: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内容: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在城市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5)意义:经过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城乡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1)含义: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

11、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息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2)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

12、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坚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以上五种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原因: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单纯的市场调节又带有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4)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和国有企业

13、缺乏活力等问题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建设。考题研析 【例1】命题视角:利用图表资料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2010山东)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所考查知识点为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因受“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之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和三年自然灾害,从1959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经济

14、呈现负增长。为此,中央以1960年冬开始采取“八字”方针来调整国民经济。到1965年,调整国民经济任务完成。答案 C 变式演练1“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过渡时期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解析 A、B、C三项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严重破坏了经济建设比例,“八字方针”是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答案 D【例2】命题视角: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2010四川)下图是四川

15、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 B C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起步,主要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这有助于企业革新技术、拓展市场、变革经营模式、突破计划经济体制,题干中的图片信息是“承接直接订货”不能体现“实现中外合作生产”,排除。答案 C 变式演练2 1984年10月,中共十

16、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自此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从国营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 C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 D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 解析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1984年,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我国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A 【例3】命题视角:考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2010上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

17、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意在考查学生根据史料综合分析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极为落后。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 C 变式演练3(2009广东单科)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份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18、问题的能力。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浮夸风盛行,66%的增长率是虚假的,因此1958年增长率也不能说是增长率最低的1955年的12倍。表中没有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一五计划期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是可信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 A 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对于过渡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考查较多,题型涉及选择题和材料问答题。在今年的高考备考复习中应对以下内容多加关注:一、对“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等需深度理解;二、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三、对经济建设中失误的反省。高考展望 1.考查“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下图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57

20、1960年”。由图可知工业产值上升,农业产值下降,反映了我国工农业比重失调,这应是“大跃进”运动的消极影响。答案:D 2考查经济体制改革 有人说“乡镇企业就是镇办、村办、户办、连办,四个轮子一起转”,这句话既形象又简练地概括了乡镇企业的组成。从这个组成来看,我国乡镇企业崛起的客观条件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农村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D对外开放使大量外资融入 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排除A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乡镇企业属于公有制企业,与外资融入关系不大,排除D项;20世纪80年代初,农

21、村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这就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答案:C 备课资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区别(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农民只是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22、4)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例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D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因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搞承包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以排除A项;在合作社中,农民没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所以排除B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不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因而排除C项。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