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217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58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 真题示例例 1(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 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 30 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 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 8 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

2、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 分)答案(1)作用:前期为推动领导力量,后期为阻碍反对势力。原因:前期:在武士阶级中地位低下,俸禄微薄,接触西方思想,反对幕府。后期:明治维新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中下级武士的利益,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被取消;难以适应向近代社会的转变,生存艰难。(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是推动领导力量,根据材料中

3、 1877 年士族拥戴西乡隆盛发动叛乱可知,明治维新后期中下级武士成为阻碍反对势力。第二小问原因,明治维新前期从武士所处的地位、享受的俸禄和西方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后期根据材料从武士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化以及生存条件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例 2(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 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

4、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 12 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

5、开议院为时过早”“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中“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等信息概括。例 3(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

6、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9分)答案(1)区别: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意义: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此前

7、的纪年方法是以在位年序纪年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概括原纪年方法,依据材料“汉武帝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概括改革后的纪年方法,从而得出区别。第(2)问,依据材料“此前的纪年方法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例 4(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19491966 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

8、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 年 11 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 年 12 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

9、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771981 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 分)答案(1)背景:“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10、建设。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中的“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文革”时期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结合所学世界史关于科技方面的相关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对外开放,世界科技革命影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第(2)问,“内容”,由材料中“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

11、技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可以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可以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可以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需要根据上述内容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知识回答。例 5(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

12、。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7 分)答案(1)原因: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

13、;地方官员推动。(2)不同: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创设了湖南保卫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两方面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保卫局由官商合办”“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在因素、创办形式以及管理形式等角度分析即可。例 6(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

14、回眸(15 分)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 1537 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 500 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 条、流放刑 154 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

15、失”。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 分)解析 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 特点之一 是对之前 的法律兼 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 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

16、简要而不繁琐。(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规律总结1归纳改革背景和原因的一般方法改革背景(原因)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经济基础。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及必要性。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矛盾激化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性。改革力量:阶级条件和组织条件。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和主观条件。内部、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2对历史特点的理解和分析改革特点的方法(1)对历史特点的理解:历史特点的含义是某一个历史事物区别于另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点,是历史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个性,

17、它包括历史事物内在性质和外在表现,它具有特殊性(个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源于历史事物自身,但又高于历史事物本身,是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结果,要求语言必须简洁、精练。它能较全面地体现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能力(记忆、理解、分析、归纳、综合表述的能力)。(2)分析改革特点的方法宏观把握改革总体特点:准确确定材料及命题的主旨,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生习俗等方面把握总特征。如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都涉及了政治制度改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如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汉族地主为官,更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的政治

18、制度,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思想文化习俗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体现在汉化政策。逐句分析提炼改革特点,尤其从材料中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前后内容的对比抓住改革的变化。这也体现了改革的特点。结合目的、背景、影响等推测改革特点。例如吏治改革为了惩治腐败往往需要强化监察制度;赋役改革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往往有重视农耕、限制兼并的举措等。3回答改革意义/影响/作用类题目的一些术语(1)经济改革了原有不合理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商品、货币流通;缓和社会矛盾;促进了体制改革进程;稳定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地

19、区开发;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2)政治改革了原有不合理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政治文明程度;为后世政治改革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文化推动了文化兴盛,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形成;提升了人民文化素养,提高了国民素质;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传播。4教训、启示类题目的答题术语(1)破除阻挠改革的旧势力。(2)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3)依靠人民与改革派。(4)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5)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20、重要动力,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7)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8)改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善于借鉴外来的(或他国的)改革经验、教训。专题作业1.(2019福建师大附中高三 5 月模拟)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伴随着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以及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妄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南宋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新律规定:州县、监司的司法官员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讼双方当事人出具包含有案情事实、法律适用和审断理由的法律文书“断由”,以此作为诉讼当事

21、人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官员的民事审判虽然经常会参酌人情,以使判决更加圆润,但人伦情理仅是对法律的补充,而不是颠覆,更不是所谓的“伦理法”“父母官诉讼”等传统学说所能涵括。实际上南宋司法官员早已践行了依据证据判决的成文法传统。南宋司法理性化、近世化趋势,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乏历史启迪与思考。摘编自张本顺变革与转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法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宋法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民间好讼风尚;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引起的不良诉讼现象;南宋原有法律体系的不完善。(2)有利于南宋诉讼程序规范化(维护司法秩序

22、);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近现代司法改革提供借鉴。解析 第(1)问,从南宋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变革与转型期”“民间争言财利的好讼风尚”“无审级限制诉讼制度所引发的非法越诉、妄诉现象对司法秩序的冲击”以及“对原有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等信息,可以从社会的转型、社会风尚、原有法律体系的弊端等方面概括背景。第(2)问,从材料中“必须在民事案件审结后给争讼双方当事人出具法律文书”知其程序性、公正性加强;从民事诉讼当事人获得“依次上诉”的法定依据、南宋司法具有了“理性化、近世化趋势”等信息,知其对解决司法案件和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对当下的司法改革亦不

23、乏历史启迪与思考”,知其对现代司法改革的借鉴作用。2(2019大庆高三质检三)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清代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历史时期,政府的粮食储备制度用于赈济的投入很大。公元 1793 年,乾隆发现,较之康熙年间的人口“计增十五倍有余”。并担忧:“以一人耕种而供十数人之食。盖藏已不能如前充裕”。实际上早在康熙时代,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问题已经在南方一些地区有所显现。当时为解决北方粮食供应问题,朝廷不得不考虑在关外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从此,东北的大片土地和内蒙古河套地区成为新的产粮区。清代的农业技术并无突破性发展,但单产却高于明代,这源于南方的“一岁数收”,提高复种指

24、数,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种植面积的扩大等。此外,马铃薯也在 1705 年左右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成为粮食的替代品。康熙十八年(公元 1679 年)后,浙江沿海兵民贩米出洋,大量出口导致浙江米价不断提高,为此朝廷下令:“商民除自用米粮外,严禁装载 50 石以上贩卖”。雍正六年(公元 1728 年)定舶来米谷免税。此后乾隆时期又细化了进口政策。乾隆初,仅晋、鲁、豫、陕等北方 4 省的烧锅(酒厂),不计农民自酿估算,“城镇之坊,大小相折,以县四十为率,每岁耗谷已千数百万石”。于是,清政府下令 4 省永禁造酒,节约粮食。摘编自刘坚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康乾时期

25、的粮食问题及其应对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康乾时期应对粮食问题采取措施的影响。答案(1)问题:由于灾害频繁、人口增多、开垦潜力枯竭、酿酒耗粮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等原因,造成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粮食短缺储备不足的问题。措施:开垦边疆;精耕细作,提高单产,增加储备;扩大种植高产作物;禁止粮食出口,鼓励粮食进口;禁止用粮造酒。(2)影响:开发了边疆省份,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康乾盛世提供了物质基础;粮食储备用于赈济灾民,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带有保守的重农抑商的思想;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解析 第(1)问,清代康乾时期的粮食问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代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历史

26、时期”“较之康熙年间的人口计增十五倍有余”“每岁耗谷已千数百万石”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应对措施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当时为解决北方粮食供应问题,朝廷不得不考虑在关外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复种指数”“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种植面积的扩大”“严禁装载 50 石以上贩卖”“雍正六年(公元 1728 年)定舶来米谷免税”“清政府下令 4 省永禁造酒,节约粮食”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第(2)问,清代康乾时期应对粮食问题采取措施的影响,应当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开发边疆省份、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影响和带有保守的重农抑商思想、限制了海外贸易发展的消极影响等方面来回答。3(2019山东

27、潍坊高三模拟)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近代随着上海开埠通商,西医进入中国,因在手术、药效、公共卫生防疫等方面的长处,开始为政府和社会所认识和采纳。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而传统中医因自身“阴阳五行”理论与西方科学无法融合,成为“不科学”的标靶,受到猛烈抨击。1929 年 2 月,南京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一经公布,全国舆论哗然,各地中医药团体及报社、商会纷纷致电南京政府,表示强烈反对,随后成立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推选代表赴京请愿。由于当时国产西药无法满足需要,只能大量依赖进口,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而美国的“洛克菲勒药品帝国”以学术基金会的名义捐钱支持中国

28、的西医药界,企图彻底操纵、把控中国的药品及市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医界打出了“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的旗号,在全国舆论的支持下,终于迫使国民政府收回成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医危机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收回成命”的原因。答案(1)背景:西学东渐,西医传入;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国民政府推行废止中医改革;列强妄图操纵中国药品市场。(2)原因:民族危机严重,反侵略斗争推动;中医界团结一致坚决斗争,合理运用斗争策略;中医的价值及传统文化的影响。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西医进入中国”“民国初期,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南京政府通过废止中医案

29、”“企图彻底操纵、把控中国的药品及市场”,从西医传入、新文化运动、政府支持和列强操纵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医危机出现的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各地中医药团体及报社、商会纷纷致电南京政府,表示强烈反对”“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严重、中医界的努力和中医的价值等方面分析“国民政府收回成命”的原因。4(2019湖北高三最后一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05 年,清政府明令取消科举制,并着手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下设教育部,任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教育总长。随后由教育部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

30、。新的教育宗旨取消了忠君、尊孔的封建指导思想,突出了公民道德训练和知识技能的教育。规定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等科,并以文、理为主。留学生回国对近代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在新式学校里讲授近代科学技术和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不仅把新的科学知识传入中国,而且为该学科培养了一批批科技人才。因此近代教育体制实质上成了近代科学的摇篮。据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条件。答案(1)相同:创办新式教育,引进先进技术。不同:清末教育是为了遏制革命,民国教育突出公民道德和知识技能,取消封

31、建教育思想,完善大学教育。(2)近代工业的产生,西学东渐的影响,废科举,近代教育创办及科技人才的培养,留学生的努力。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 1905 年清政府取消科举制,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等可以看出相同点主要包括都创办了新式教育,引进西方技术。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教育是为了遏制革命,维护封建统治,而民国教育突出公民道德和知识技能,取消封建教育思想,完善大学教育。第(2)问,根据材料“规定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等科,并以文、理为主”可以看出近代工业的兴起和西方学说的传入对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废科举,近代教育的创办,留学生的

32、影响都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5(2019安徽淮南高三二模)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55 年新中国出台了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方案,在此后的 20 多年中基本没有落实。1980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个人所得税首次以独立税种的身份出现,起征点是月收入 800 元,而当时中国人月平均收入不到 100 元,该政策主要是对外国人在中国经营所得征税。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修改,纳税人主要为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中国公民,调高起征的标准,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税率,2018 年 8 月 31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将个税

33、免征额由 3500 元提高到 5000 元,征管模式由代扣代缴为主转向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等。摘自聚焦个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个税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个税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体现科学性、公平性;范围扩大,税种统一;引导诚信纳税;政府主导;落实税收法制化原则。(2)意义:有利于调节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税收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利

34、于弘扬孝道等传统美德;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 第(1)问,根据“1955 年新中国出台了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方案”“1980 年 9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公布实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得出逐步推行,渐进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根据“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税率”得出以人为本,体现科学性、公平性;根据“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得出范围扩大,税种统一;根据“征管模式由代扣代缴为主转向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征管模式”得出引导诚信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得出政府主导,落

35、实税收法制化原则。第(2)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稳定的角度论述;根据“调高起征的标准,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税率”得出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得出推动税收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根据“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得出有利于弘扬孝道等传统美德。6(2019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 5 月模拟)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 1856 年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本人深

36、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全国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承认:“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更加危险了。”原沙皇政府财政大臣康克林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时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工业,就如同处于某种野蛮状态,如果同高度文明的民族发生冲突,就会成为大的“祸害”。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直截了当地声称:“我们不能再欺骗自己了我们比一等强国虚弱和贫穷,另外,我们不但在物质方面,而且在智力资源方面(尤其管理方面)比它们贫乏。”扎依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废除材料二 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与他们

37、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官僚的升迁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而非门第出身。于是,19 世纪 3040 年代,官僚中间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当时被称为自由派官僚。自由派官僚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它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改革是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俄国 1861 年改革既废除了旧的根本阻碍俄国前进的落后的农奴制度,又在此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为俄国的近代化构建了基本框架。张桂荣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

38、革的再思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上层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认识。(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认识:农奴制度是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农奴制是造成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农奴制是造成俄国落后并导致克里木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2)原因: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俄国自由派官僚的文化素养较高;自由派官僚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思想进步。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

39、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 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是,1861 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解析 第(1)问,根据“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许多不服从地方管制的事情”得出农奴制度是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根据“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得出农奴制是造成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根据“看到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得出农奴制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根据“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得出农奴制是造成俄国落后并导致克里木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得出上层统治阶级主流对改革的正确认识;根

40、据“与他们的整体素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对即将进行改革的纲领及实施方式意见相近的人”得出俄国自由派官僚的文化素养较高;根据“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否定,对新制度和新思想的认同”得出自由派官僚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思想进步。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从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分析解答。积极方面,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和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角度回答。消极影响,可从 1861 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的角度分析总结。本课结束 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