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分数除法(二)精编导学案课题分数除法(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计算教学不是简单的计算方法的概括与总结,而是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经历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把“授之以渔”的精神实质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本设计突出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分饼来导入,通过比较、思考与交流,发现整数除以整数(不为零)与整数除以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语言,初步体会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又通过“试一试”的内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求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中商与被除数的关系。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
2、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激发学生思考、求知、解答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先学后教做好铺垫。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圆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数除法(二)(1)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举例说明。2.举例说明分数除以整数(不为零)的计算方法。1.全班交流,相互评价。2.结合计算过程阐述分数除以整数(不为零)的计算方法。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442 2二、动手操作,感知计算方法。(15分钟)1.出示教材57页上面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组织操作,体会算理。(
3、1)组织学生根据题意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2)引导学生根据分、画、涂的过程推导结果。(3)组织学生小组汇报。注意引导多种算法的汇报。3.引导学生观察每一道题的两种算法,猜测分数除以整数(不为零)的计算方法。1.理解题意,汇报交流。2.(1)动手操作,用课前准备好的4张圆片代替饼按照题意进行操作。(2)根据操作过程推导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3)小组汇报,重点汇报两道分数除法的计算依据和过程,注意说清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算理。3.通过观察、讨论,达成共识。(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2.填空。(1)一根绳子长6 m,如果截成每段长2 m的短绳,可以截成()段;如果截成每段长
4、 m的短绳,可以截成()段。(2)55()()(3)300 kg的是()kg,()kg的是300 kg。3.计算下面各题。 2三、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5分钟)1.出示教材57页中间例题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完成表格。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3.组织学生完成教材57页下面例题中的计算题。1.观察表格,交流表格中各项的意义,填写表格。2.借助长方体的面积,交流对“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理解。3.独立计算,交流计算过程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能约分的要先约分。4.看图列算式。列式为_列式为_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1.出示教材58页
5、3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2.组织学生完成59页9题。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观察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题意后独立解答。5.算一算。46.一壶水可以倒几杯?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第2课时分数除法(二)(2)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举例说明。2.举例说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全班交流。2.举例,结合计算过程阐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22二、动手操作,感知计算
6、方法。(15分钟)1.出示教材58页“试一试”的内容。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商与被除数的关系。1.独立计算,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内交流得出:一个数除以分数,如果除数是真分数,商比被除数大;如果除数是假分数,商就和被除数相等或比被除数小。2.在里填上“”“”或“”。21332三、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5分钟)1.引导学生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2.完成教材59页4题。1.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商与被除数的关系。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想一想,把得数小于5的算式圈起来。555 551 5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完成教材59页
7、5、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在里填上“”“”或“”。444434442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
8、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