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一、 填空。1、3个0.1可以看成30个( ),0.15可以看成( )个( )。2、一盒月饼有6个,共46.8元,每个月饼多少元?这是一道求( )的题,可以用( )方法计算。3、用竖式计算18.96中,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为什么5要商在百分位上?4、一盒鸡蛋有12个,共11.4元。平均每个鸡蛋多少元?估一估每个鸡蛋大约是( )但不超过( )元。理由是()。5、这四个空,都是利用的( )的规律,被除数与除数( )乘或除以( )的数( )除外,( )不变。7.50.05=( )55.1( )=5104250.150.3=( )37( )=7000356、30分=
2、( )时0.15元=( )角( )分23分米=( )米0.25吨=( )千克403分米=( )米0.05米=5(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7.79954 2.53.2135.40.121.082.758.84.2三、解决问题。1、重阳节快到了,爸爸准备买些优质鸡蛋送给外公外婆。(1)80个优质鸡蛋共重4.96千克,平均每个优质鸡蛋重多少千克?(2)爸爸买80个优质鸡蛋共花了96元,平均每个优质鸡蛋多少元?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
3、、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蜗牛1分钟爬行8.2厘米,照这样计算,蜗牛爬行61.5厘米需要多少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
4、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妈妈买了4.5千克西红柿,给售货员20元,找回6.5元,每千克西红柿多少元?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