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一单元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家、思想家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3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统一六国条件:变法,实力强大;渴望统一;秦王广泛吸引各国贤士,如楚国的 。商鞅人民李斯4 2.建立集权统一国家。(1)中央:建立皇帝制,设置 、太尉、。(2)地方:实行 ,南征 ,北击 。(3)其他:统一文字、货币;修筑水陆交通:和人工渠道。3.暴政:焚书坑儒,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墓等。丞相御史大夫百越匈奴郡县制度量衡驰道5【学法指导】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要掌握分清主流与支流关系的原则,即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要看其长远影响和后果,也要看其历史活动的主流是什么,最后依据
2、其主流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秦始皇虽然在其执政期间实行暴政,但他顺应春秋战国时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潮流。6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贞观之治。(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选贤任能;实行 政策;推行 ;减轻刑罚;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休养生息均田制科举制7 2.开明的民族政策:设置 成为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设置 ,管理西域地区;与 和亲,促进了民族关系及西藏的发展;实行册封。3.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4.对唐太宗的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
3、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吐蕃8【学法指导】唐太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开元盛世局面打下坚实基础。他一生的为君为道,特别是晚年的反省和总结,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总之,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9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 ,加强了对 、贵州、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的统治。(2)统一台湾,设 ,隶属 。,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三藩之乱云南福建台湾府
4、福建省10 (3)亲征 ,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最终平叛成功,维护国家统一。(4)尊重民族传统,加强民族团结。崇尚儒家文化,恢复 ;尊重 ,册封达赖、哲布尊丹巴、四大活佛。噶尔丹昭莫多开科取士喇嘛教班禅章嘉11 2.维护国家主权中俄签订 。(1)内容: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 属俄国,以东属中国。(2)意义:这是两国经过 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 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作为签约一方,清政府第一次使用了“”这一国号。尼布楚条约外兴安岭以西平等协商东段库
5、页岛中国12【学法指导】一般说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依据其历史活动来对其进行评价。即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内容和范围不是他一生的全部活动,而主要限定在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活动范围内。针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帝,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我们对康熙帝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其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3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复合型概念,包括两部分,即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第一,专制主义是指中央政权的决策机制。主要特点是:帝位终身制与
6、皇位世袭制;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权带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等。14 第二,中央集权是指一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机制,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各领域须服从中央政府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第三,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目的从制度上保证中央和君主个人的权威。(2)形成背景:社会经济条件: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的局面已经出现。15 政治条件:战国商鞅变法等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奴隶社会残余,确立封建制度,适应了新兴地主的政治与经济的利益与要求。思想基础: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提出中央集权和法制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3)特点
7、: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官吏,控制人事大权,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16 2.如何看待“贞观之治”的出现。(1)含义:在唐太宗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因其执政时期的年号为“贞观”而得名为“贞观之治”。(2)原因:吸取隋亡于苛政的历史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采取轻徭薄赋、重农等政策;个人因素: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17(2009全国卷)下图所示战役是()A.明朝与瓦剌之战 B.明朝与后金之战 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 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注意图
8、片中的关键词“京师”和“乌兰布通”。答案为C。解析例118(2009浙江卷)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BCD本题考查书本基础知识,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即可做出明确的判断。答案为C。解析例219(2010江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
9、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例320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1第(1)问考查的是对清朝康熙收复台湾的目的的理解。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经济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上保护沿海安全,稳定社会秩序。第(2)问考查的是对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措施和作用的理解。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答;作用: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参考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