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要求展示知识内容要求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识网络构建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概念1.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称为_。可以分为_(约占2/3)和_(约占1/3)。2.内环境是由_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请在下图填写内环境成分名称。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二、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的几个方面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其大小取决于_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的含量有关。人体血浆在37 的渗透压在770 kPa左右。血浆的含水量在90%92%之间。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性,pH为_。三、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1.直接相关的系统:_、_、_和_。请在下图中填出相关系统名称。2.起调节作用的系统:_、_和_。3._体液_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四、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_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_和_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_含量和血含氧量是供给
3、机体所需_的重要保障。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_。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_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自我校对】一、1.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2.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无机盐、蛋白质中7.357.45三、1.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消化呼吸泌尿2.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3.神经免疫四、1.渗透压2.温度pH 3.血糖能量4.中毒5.内环境稳态正确区分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界环境1.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
4、,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血浆组织液淋巴等(2)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2.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间的关系由下图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细胞名称所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4.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1)细胞代谢废物积累 2过敏反应3毛细淋巴管受阻 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渗透压升高 组织水肿 4营养不良5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血液。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能全看做内环境,因为血液中含各种血细胞(如红
5、细胞、白细胞等)。而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及细胞内物质,如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例1】(原创)以下关于内环境和稳态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胃液、尿液和唾液不属于内环境C.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的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解析】递质小泡和氨基酸属于细胞内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胃液、尿液和唾液是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局部存在的液体,已经不在狭义的体内,不属于内环境。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实现的。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答案】B
6、 内环境成分的确认方法 确认某种成分是否为内环境成分的最简单方法是先确认该成分是否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凡是存在于这些当中的都属于内环境。注意,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1)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都不看做内环境。1.(原创)下图表示人体代谢废物的产生以及排出体外的途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中所有的细胞都能够完成与A细胞相同的生理过程B.B细胞所示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肾脏C.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
7、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人体只要依靠循环、呼吸、消化三个系统就可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解析】人体中有的细胞如皮肤的表皮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就不能够完成与A细胞相同的生理过程。B细胞所示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的肝脏。人体要依靠循环、呼吸、消化和排泄几个系统才可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答案】C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1.内环境稳态的内容(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如血浆的成分)成分含量水约90%蛋白质约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少量(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渗透压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成因: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
8、越少越小越低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约在7.357.45。维持因素:与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K和HCO3、HPO24、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血液中存在着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酸碱缓冲对。比如,剧烈运动时会因缺氧而产生乳酸,这时,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等强碱盐和乳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的酸性小,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酸碱度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
9、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活动增强,增加通气量,将二氧化碳排出。当摄入碱性食品后,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盐也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酸碱度基本不变。温度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 左右。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内环境稳态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3)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消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
10、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失调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例2】下列图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假设为淀粉则所形成的由肠腔进入A中的方式是_。经过A 的运输,可到达身体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2)假如图示组织细胞为肾上腺细胞,A中的钾盐含量偏高,那么该细胞醛固酮分泌量会增多,该物
11、质可通过_途径传送到所作用的部位。(3)正常人体内A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4)某人一吃河虾就会腹痛、腹泻即发生了过敏反应,这是由于在过敏原河虾的刺激下,由某种细胞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最可能存在于图中_部位。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该物质结合,使上述部位细胞释放出_等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解析】淀粉通过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葡萄糖是能源物质,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肾上腺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或血液循环途径传送到所作用的部位。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有
12、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答案】(1)主动运输 氧化供能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2)体液传送或血液循环(3)H2CO3与NaHCO3 (4)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组织胺1.内环境的三种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是掌握本部分知识的一个关键,要注意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尤其是要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角度看同一问题的区别,如: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就是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说的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2.人体内环境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考点。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
13、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渗透到血液中,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中。可见组织液来自血浆,淋巴来自组织液。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3.血浆pH的调节:(1)血浆中的主要缓冲物质(缓冲对)有NaHCO3/H2CO3(其比例为201)、Na2HPO4/NaH2PO4、血浆蛋白等。(2)剧烈运动使大量乳酸进入血液时,会发生以下变化:C2H4OHCOOHNaHCO3C2H4OHCOONa(乳酸钠)H2CO3 H2CO3H2OCO2 CO2可由肺
14、排出体外,缓冲了体内产生的过多的乳酸。(3)碱性物质(如Na2CO3)进入血液时,会发生以下变化:Na2CO3H2CO32NaHCO3 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出,从而缓冲了体内的碱性变化。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是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细胞不是。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血液中存在的缓冲物质消耗,H可与HCO3反应生成CO2和H2O。Na、K的重吸收是肾小管的功能。当血浆流到
15、组织毛细血管时,血浆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部分组织液又可回流到血浆,同时还有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由淋巴循环再回流到血浆,所以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答案】C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1)生物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_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2)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NaH2PO4等的溶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实验过程 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检测并记录初始pH每滴入5滴0.1 mol/L HCl或NaOH测定并记
16、录一次pH,直至滴入30滴以pH为纵轴、以酸或碱滴数为横轴将记录的数据作图比较得出结论你的实验测得的不同情况下的pH是否存在误差?分析误差存在的原因,如何降低误差?3.实验结论及评价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pH为纵轴,画出不同材料的pH变化的曲线。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充分冲洗烧杯”,为什么?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反应,减少误差。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2.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4.问题探究(1)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2)内环境的稳态
17、会不会失调?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失调?【自我校对】1.(1)缓冲物质思考:提示:有误差。原因:(1)烧杯清洗不干净。(2)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3)加入酸、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等。3.4.(1)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2)会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比较项目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概念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验证已知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验假设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因结论是已知的,故不存在假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