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隋唐至宋元线索一政治文明的成熟与鼎盛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线索二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线索三思想文化的繁荣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2、项目年份考向202020192018试题分布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新高考卷(山东卷),3(唐代朝廷内部权力的分配);新高考卷(山东卷),4(王安石变法);全国卷,26(宋代科举制)全国卷,26(北宋募兵制)全国卷,26(唐朝三省六部制);全国卷,25(唐朝藩镇割据);全国卷,25(宋代科举制)唐宋时期的经济变革全国卷,26(宋代的土地利用)全国卷,26(北宋民营手工业)全国卷,26(自耕农经济)隋唐至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全国卷,25(唐代的绘画艺术);全国卷,25(唐代壁画);全国卷,26(唐代的书法艺术)全国卷,26(唐朝推崇阳刚与力量);全国卷,26(程颐的理学思想)命题视角高考对本讲的考查集中
3、在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变革及隋唐至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等主干知识点上,多从时空观念上联系以往朝代的内容,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综合考查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对这一时期的现象进行历史解释,并从家国情怀的高度认识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理解程朱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一、隋唐时期1政治。(1)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也提高了行政效率。(2)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历朝沿用。(3)地方行政区划: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唐朝
4、后期地方设置节度使,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经济。(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出现了筒车。(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商业: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草市)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城市中坊市分开并有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3文化。(1)思想:佛、道盛行,儒、佛、道三教合一。(2)科技: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3)文学艺术。诗歌: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绘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
5、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书法:楷书代表人物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代表人物有张旭、怀素等。二、宋元时期1政治。朝代主要内容影响北宋中央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强化了中央集权。造成“三冗”“两积”的局面地方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设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元代中央只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入中书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省制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地方行省制2.经济。(1)农业: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6、,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自耕小农进一步衰退。(2)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宋代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唐宋出现青花瓷器,元代走向成熟。(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夜市、晓市、街市活跃,坊市制的时间、空间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地区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3文化。(1)思想:理学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程朱理学:以二程和朱熹为代表,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仁”,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修养。陆九渊心学: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7、。评价。a积极性: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和身体力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b消积性:具有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维护封建伦理,压抑思想进步,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进一步完善和西传。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领先世界;王祯的农书特别重视农具及农业技术。(3)艺术。文学宋代文学以词著称,豪放派代表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和李清照;元代以散曲和杂剧为代表;宋元时期出现话本书法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绘画文人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风俗画描写市井生活,代
8、表作是清明上河图戏曲两宋南方出现南戏;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1(2020全国卷)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解析:由材料“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可知宋太祖明确了殿试的程序,强化了殿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录取程序,故选C项;隋唐开科取士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否定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负责的殿试,而
9、非省试考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而非具体的内容,不能得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C22020新高考卷(山东卷)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解析:根据材料“备君主顾问”“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等信息可知唐
10、代翰林学士在草拟诏制、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反映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故选D项;根据材料“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可知唐代翰林学士参与决策,并非“逐渐控制了决策权”,排除A项;宋代重文轻武,文官地位日益提高,与材料所述时间“唐代”不符,排除B项;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六部的总称,与材料主旨“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不符,排除C项。答案:D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这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其中三省制的特点是:集体宰相制唐朝实行宰相集中议事制度,集中在门下省开会,三省长官负责全国政务的处理,这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
11、中央集权决策与行政分离在三省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说,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推动机构运转(2)科举制。特点:标准的客观性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方式的公平性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范围的广泛性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时间的延续性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废除评价:是相对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使平民阶层有机会进入统治集团,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发展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12、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以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还推动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此外,还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唐朝选官的方法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影响了社会心理科举考试的长期实行使中国古代社会普遍重视教育,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心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明清以来,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不允许随意发挥,禁锢了人们的头脑,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影响深远考向二唐宋时期的经济变革1(2020全国卷)北宋时,宋真宗
13、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解析:占城稻是水田作物,在多旱地的北方得到推广,大、小麦是旱地作物,在多水田的南方得到推广,表明宋代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故选择A项;翻车是灌溉农田用的,对大、小麦种植用处不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广南东路惠州等地的大小麦和其他作物种植的比例进行比较,无法判断是否“均衡”,排除C项;“根本改变”太绝对,并且没有比较无法得出是否根本改变,排除D项。答案:A2(201
14、8全国卷)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据题干可知,北宋前中期,四川地区采取新制盐技术,井主雇佣大量外地的工匠,且受雇工匠对工作条件和待遇有要求,不然就另谋高就,这折射出该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工匠,故选A项;仅从雇佣工匠的待遇要求无法全面说明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出制盐业的雇佣工匠现象,并
15、不能说明雇佣劳动的普及,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现象与盐业专卖制度无关,排除D项。答案:A知识链接宋代手工业发展与工匠身份的变化(1)宋代手工业发展规模大、分工细,需要大量工匠,私营手工业多采取雇佣制,官营手工业工匠也不是无偿服役,而是付给一定的“雇值”,有利于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的松弛。(2)手工业作坊中工匠身份的变化,促进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特点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朝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在手工业和采矿业中,官营规模不断缩小,民营规模日渐扩大,这也是私有制不断增强和发展的趋势的反映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租佃制成为最基本
16、的生产关系。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佃农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在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势。在宋代,雇募制成了普遍的方式国家干预的减少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国家更多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现了唐宋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考向三唐代至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和文化交流1(2020全国卷)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
17、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解析:隋唐时期我国绘画艺术达到高峰,隋唐绘画重情趣求意境,步辇图生动表现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故选择C项;吐蕃不在西域范围,排除A项;“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是宋代绘画风格,排除B项;步辇图没有浪漫主义色彩,排除D项。答案:C2(2019全国卷)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解析:试题以程颢诗句为背景材料,
18、考查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的诗句体现的主旨是天地万物都蕴含道理,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故选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张扬自我和无为而治,排除C、D两项。答案:B宋元时期思想、科技文化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1思想宋元时期,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2科技宋元是三大发明的成熟阶段,更是其西传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3文学宋词一方面是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悲愤情怀的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
19、生活的需要。元曲反映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政治黑暗的现实。4书画艺术宋元诸多书画家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盛行的风俗画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景象的写照。提炼观点类大题(2020金太阳模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即宰相,是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内与皇帝参决军国大事,外则总领朝政百官,综理朝政。汉武帝时期,皇帝在宫廷内任用尚书、侍中等官员作为自己的助手,组成内朝,发布一切政令。隋朝采用了“三省”制度,三省长官尚书令(正一品)、左右仆射(从二品)、纳言(正三品)、内史令(正三品)均是宰相职务。唐代大力推行人
20、才选拔上的变革,使宰相的人数突破三省长官的范围,大量增加。北宋前期,“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诏不干预政事。摘编自黄龙霄浅析中国宰相制度的历史演变材料二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在问文学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摘编自明史辑要(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相权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指导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分析出宰相由一个变成多个,得出
21、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根据材料一“并将门下、尚书两省置于外朝,尚书令、侍中没有特诏不干预政事”分析出宰相逐渐有名无实,不参与具体政事,得出相权由实到虚,地位下降。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历代封建王朝皇帝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通过不断分化事权或者另立机构的方式削弱相权分析得出试答:_(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相权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双向作用。指导语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政治制度的角度辩证分析概括试答:_答案:(1)趋势: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相权由实到虚,地位下降。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2)积极作用: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和完善,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
22、展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皇权,平衡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有利于国家政局稳定,政治清明;丞相辅佐皇帝决策机要,对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具有重大作用。消极作用: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造成政治动荡,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题行文的“四性”逻辑性:论述部分的同一段内部要先后有序,或先因后果,或先总后分,或并列关系。层次性:论述要层次分明。答案做到要点化、段落化。每一段重点论述一层意思。如果要论述第二层意思,分段进行。学术性:语言要有历史学科特点,忌口语化,要使用历史术语表达。历史术语是指教材语言、时政语言,大型正规考试主观试题的答案等。概括性:
23、内容全面,语言精炼,表述准确,言简意赅,要突出关键词。一、选择题1(2020山东济宁三模)“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解析:“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说明宰相可相机应变,其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故选A项;“堂贴”只是一种公文形式,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且“日益尖锐”一词说法欠妥,排除B项;三省分工的模式在唐前期
24、就已经形成,“逐步形成”说法错误,排除C项;此时国家的决策机制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答案:A2(2020山东淄博二模)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A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B世俗化的倾向加强C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 D民间行为影响皇权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平民社会发展,世俗化称谓普遍出现,宋代帝王喜闻乐见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体现了皇权观念的世俗化,故选B项;五代乱局以后,皇权观念下降,注重功业的皇帝观不流行,排除A项;“官家
25、”称谓体现世俗化的倾向加强,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酒家”“农家”“医家”与“官家”体现世俗化称谓普遍出现,不能说民间行为影响皇权,排除D项。答案:B3(2020山西运城二模)北宋颁布皇官庄客户逃移法,规定只能役使客户本人,不能役其家属;不能强迫卖田、欠债者为客户;客户死后许其妻改嫁,允许客户自将女儿出嫁等。这反映出当时()A庄园经济获得迅速发展B主客户间矛盾尖锐C官营手工业的弊端显露D佃客依附关系减弱解析:根据材料“规定只能役使客户本人,不能役其家属;不能强迫卖田、欠债者为客户;客户死后许其妻改嫁,允许客户自将女儿出嫁”可知庄户对佃户的控制相对减弱,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
26、映庄园经济的发展状况,庄园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是在魏晋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佃客对庄户的依附关系减弱,没有体现主客户间的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上庄客户之间关系,并未反映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状况,排除C项。答案:D4(2020江西南昌一模)张载所开创的“关学”以“躬行礼教”为宗旨,为宋代重新解释儒家礼教中关于天命、鬼神的经典,构建儒学宗教观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知,张载的思想()A与传统儒学背道而驰 B推动儒学的唯物倾向C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解析:根据材料“张载所开创的关学以躬行礼教为宗旨”,可知张载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的思想特点,故选D项;张载等人解释儒家礼教,构建儒
27、学宗教观,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排除A项;张载主张“躬行礼教”,与唯物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张载的主张,并没有提到其是否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排除C项。答案:D5(2020广东汕头冲刺)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宋人记载“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下图为元代钱选所绘宋太祖蹴鞠图。这说明()A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B绘画如实再现历史场景C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D古人普遍重视体育锻炼解析:根据材料“触处则蹴鞠疏狂”说明宋人蹴鞠活动普遍,材料宋太祖蹴鞠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蹴鞠的社会现实,说明艺术创作源于一定的社会现实,故选A项;艺术创作带有作者感情,不能如实再
28、现历史场景,排除B项;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材料“蹴鞠为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说明不是现代足球,排除C项;由材料可得出古人喜欢蹴鞠这项活动,但无法进一步推出其目的在锻炼身体且宋朝不能说明整个古代情况,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载:“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三公地位高,无实权,实际上是荣誉职务。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政务繁多,故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有关事务,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摘
29、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根据材料,围绕制度设计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首先,从材料中“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书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的信息得出三省六部制下体现一定的分权与制衡的观点,或者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得出三省六部制促使君主集权体制完善的观点;其次,根据论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多方面论证;最后,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三省六部制下体现一定的分权与制衡。阐述: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职能,相权一分为三,体现分化事权;三省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牵制和监督,体现相互制衡;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以皇权政治为中心,三省长官均对皇帝负责并在一定程度上节制君权。示例二:论题:三省六部制促使君主集权体制完善。阐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掌决策、审议和执行职能,三省分工与合作,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以皇权政治为中心,利于加强皇权与中央集权、削弱相权,促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