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7940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原创]苏教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测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测试一、基础知识(共6小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沉溺(n) 舟楫(j) 契约(qi) 六艺经传(zhun)B. 麻痹(b) 阿谀(y) 跬步(gu) 木直中绳(zhng)C. 戕害(qing) 句读(du) 槁暴(p) 跂而望矣(q)D. 符箓(l) 骐骥(j) 炽热(zh) 真知灼见(zhu)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锻炼 斑斓 训诫 锲而舍之B. 驽马 灸热 寂寞 金石可镂C. 慰藉 闲暇 喧响 出类拔萃D. 蓬勃 彷徨 桑梓 蓬荜生辉3. 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教养”也即精神与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

2、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 和扩展。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 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弱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A.逐渐 增强 领略 B.逐步 增强 领悟C.逐渐 加强 领悟 D.逐步 加强 领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

3、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

4、门青、荒原狼等。C荀子,名况,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昌黎先生集。二、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第710题每题3分,第11题10分)问说清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颖,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

5、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果,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

6、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由乎!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

7、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不见其有可耻焉,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选自刘开孟涂文集)注刍荛:割草打柴的人。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致:招致,取得B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规:规劝C询天下之异闻鄙事以快言论 鄙:卑鄙D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 几:接近8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基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问焉以破其疑B舍问,其奚决焉C不然,则所问非所

8、学焉D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一致的一项是()A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B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C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D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读书人“学而不问”的陋习,围绕“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的中心观点作阐述,倡导“问学相辅”的正确求学态度。B作者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话“就有道而正”“好问则裕”等,来证明“问”的必要,从中看出“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一环。C在作者看来,今人学而不问有“师心自用”“好学不诚”等多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今人所学“非古人之学”,而所好“非古人之好”。D写作允许模仿,

9、但拒绝抄袭。清代桐城派刘开的问说很明显是模仿了韩愈师说,语势纵横,说理透彻。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分)译文: (2)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3分)译文: (3)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3分)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共4小题,18分)“于丹式解读”:传播文化经典引起学界关注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衰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会场

10、,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贴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贴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首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此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

11、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人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

12、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过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

13、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点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在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来,再一次反应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1,3

14、,5一位学界人士指出,随着更多的关于传统经典的文化产品投入市场,对传统经典的解读会形成一个买方市场,经历了这样或那样的文化冲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货比三家”,他们也许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于丹心得而已。这些人可能无心去翻阅朱熹的论语集注,但会去看看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或李泽厚的论语今读,也可能去读读南怀谨著的通俗易懂的论语别裁。经过岁月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文化产品,终究有其魅力所在。(光明日报2007年03月19日,有删改)12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两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13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进行解读,似乎成了一种风气。作者认为,“

15、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其理由是什么?(4分)14经典的传播呼唤合理的文化传播生态环境,从文中看,这种环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6分)15传统经典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你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从传统经典中受益?(4分)1,3,5四、综合运用16.背诵默写(10分)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 17请筛选、整合下面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动漫产业”的定义,

16、 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100字。(4分)(1)动漫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2)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创意。(3)动漫产业的表现形式是动画、漫画。(4)动漫产业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和舞台剧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发行,二是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答: 1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用一个单句概括出它的中心内容,不超过30字。(4分)由于科学的进步,有人明确指出,当今的大多数癌症将可以治愈;到2010年前后,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即可诞生,艾滋病的死亡率将会大幅下降;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减少一半,而患者大部分可

17、以正常生活;由于神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的脊椎损伤病人可以避免发生截瘫。随着癌症的攻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在2020到2030年间,人的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有可能出现。 19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4分)生活中,我们需要高尚。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是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 , ;它可能是一曲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 ;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五、作文(共4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40分)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

18、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与图书读书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一、共6小题,每题3分1.C(A契约(q) B 跬步(k

19、u) D炽热(ch))2.B(应为“炙热”)3.A(增强:增进,加强;加强:使更坚强或更有效。逐渐:渐渐,逐步;逐步:一步一步地。领悟:领会,理解;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4.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5.D(A为宾语前置句,B为判断句,C为定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6C(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二、7C(鄙:庸俗,浅陋)8A(A为代词,指“贤于己者”;BCD或为句中语气词或句末语气词)9B(“审问”古义是详细地考察、询问,今义是审讯)10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君子之学必好问。”)11(1)非常勤

20、勉地只是将进修(学业)作要务,(这)并不多见。(2)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病。(3)(那些)非常难解的问题,(拿来)追问别人来极尽别人的短处。文言文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

21、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

22、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

23、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

24、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

25、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三、12她的书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她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是对经典的亵读。(一方面2分

26、)13(1)这种解读只要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这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每条2分)14经典的解读者有责任感、道德感,能严谨把握经典文本的基本精髓;传播媒体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读者的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2分)15答案略。(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结合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评卷者酌情打分。)四、16.背诵默写(每空1分)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风雨兴焉 积善成德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朽木不折 官盛则近谀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术业有专攻17

27、动漫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和舞台剧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发行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新兴产业。(4分)18在未来几十年里,许多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将得到有效的防治。(单句)注意点:文中提到的2010、2020、2030等年份,在压缩时宜概括为“在未来几十年里”,文中提到的癌症、艾滋病等各种疾病可概括为“许多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4分)19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 它可能是一座雕塑,让你明白永恒(4分)高考美文点评那些风雨那些人生山西一考生一日风雨大作,隐约中,传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28、。”听此声,就便深知身在盛唐,是诗仙李白的佳句。循声望去,却见诗人独自饮酒,月下独酌,不免吟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暗自伤感,本是一腔爱国热情,却因遭贬而壮志难酬;看不惯当朝者花前月下的嬉戏而独自离去,放鹿青崖,一声蜀道难,一杯将进酒,回望盛唐,人们看到仙人离去的脚步。意外吗?是的,高官厚禄有几人放得下,钱权名利有几人视为过眼云烟?不,不意外,青莲居士自有他的人格尊严,他的道德标准,他放弃这一切,却留下了百年后的盛名二日风雨大作,恍惚中,传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唉,早已无当年的意气;早已唱不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早已没有那样的豪

29、气与洒脱。意外吗?是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帅出征不都是女儿身吗?为何这易安却黄花独立舟头了?不,不意外,她遭受苦难,将所有的怨愁铺于纸上,夫君的失踪,当朝者的无能,磨去了她往日的锐气,将所有的一切化作字符,化作黄花,化作眼泪,凄凄惨惨三日风雨大作,朦胧中,传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剑指长空,辛弃疾策马而来,那是怎样的威风,怎样的气魄!那人有着怎样的豪迈,怎样的热情!但是,当他牵过马,他却一声长叹:马已老了。意外吗?是的,他是战场上的英雄,是吹角连营的将士,是要斩尽匈奴,抗击金人!不,不意外,因为一次次的请战无效磨钝了他的剑,一遍遍的无功而返劳累了他的马。他笑他自

30、己白发已生,只有将一腔的热情挥于纸上,警醒后人风雨过后,阳光普照他们的人生抉择出人意料,本是壮志凌云,却落得对酒当歌的愁绪。而一切全在情理之中,失意,焦虑,埋没,归隐。也许他们不愿意借酒浇愁,而是“风雨”所迫!风雨,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潮起潮落。人生,他们的人生有着不同的抉择。这一切都在意料之外,这一切全在情理之中那些风雨那些人生【点评】考场作文要能够立得起来,并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除了正确审题,准确把握话题内涵之外,我看还需这样两条:其一,构思精巧;其二,选材精当。先说构思。上下五千年,华夏民族群星璀璨,名人、伟人数不胜数。靠堆砌材料来诠释话题,揭示题旨,决非上策。怎么办?必须在深刻理解话题内蕴的基础上,提炼观点,并用它来统帅文中主要材料。本文即是如此。“那些风雨,那些人生”的题目,已在含蓄地告诉读者,人生离不开风雨,风雨可以铸就辉煌的人生;“一日”,“二日”,“三日”三个段落,三个事例,则从不同侧面阐释风雨人生的要义。构思之精巧,于此可见一斑。再说选材。写这样的话题,能引入文中的材料,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八百字的应试作文,去掉一头一尾,主体部分写三个事例,足矣。三个事例怎样选取?一要能表现事物不同的个性特征,二要能体现事物丰富的本质属性。如是,材料才能以一当十,有力地支撑论点,阐明论点。本文在上述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借鉴并认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