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7863 上传时间:2025-11-2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封上的括号标点符号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信封上出现了括号,并且很快蔓延开来,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经常收到青年学生的来信。检点过去来信,信封上带有括号“()”的竟占了十分之九。社会上的通信,在信封上使用括号的现象同样很普遍。这种状况应该引起重视,如果任其发展,将成为汉语领域的顽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规定:“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当前在信封上出同的各种括号,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多余的。一、把收信人姓名后面的称呼括起来:如“(老师)收”“(同志)收”“(同学)收”等。这是在信封上出现得相当多的一种括号用法。“老师收”,实际上是一个主谓句,姓名加称呼这个复指短

2、语作主语,完全没有把其中某个部分括起来的必要。如果信封上的这种称呼需要括起来,那么经常在媒体和通信中出现的“主席”“书记”“市长”“经理”等等称呼全部应该括起来,有谁会认为这样做是合理的呢?二、把“收”字括起来,如“老师(收)”。这是在信封上出现得最多的一种用法。南京的一家电视台,天天在屏幕上打出广告,要求观众来信寄:“频道标点(收)”。“标点”是该吧的一个专栏,电视台要求观众把信件寄给专栏,居然把“收”字也括了起来。1999年11月21日的扬子晚报刊载一则征婚启事,要求应征者信寄“学校高伟(收)转”。“收”字在这里是动词作谓语,完全不起注释作用,为什么要括起来呢?征婚广告上的“收转”共同作谓语,把“收”字括起来更是毫无道理。三、在最后落款中把本人姓氏后面的“缄”字括起来,如“市路号王(缄)”。“王缄”在这里也可视作主谓短句,“缄”是谓语,它并不是用来解释“王”。“缄”是“封”的意思,表示这封信是王某把它封起来的。“缄”字上的括号同样用得岂有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