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段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维系(x)绮丽(q)川渝(y)顺遂(su)B.岑寂(cn)捕捉(p)杜撰(zhun)歆羡(xn)C.肖像(xio)祥和(xin)似的(sh)宫阙(qu)D.蓄发(x)摄影(sh)官邸(zh)熟稔(rn)解析:A项,“绮”应读“q”;B项,“捕”应读“b”;D项,“邸”应读“d”。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引擎小憩忘年交鸿篇巨制B.簇新邀宴好莱坞应接不遐C.瞬间频繁倒记时拾人牙慧D.焦黄坐阵爆冷门优柔寡断解析:B项,“应接不遐”应为“应接不暇”;C项,“倒记时”
2、应为“倒计时”;D项,“坐阵”应为“坐镇”。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B.我把你前些日子送我的一幅字画挂在了书房,一下子就令那小屋蓬荜生辉,真是太感谢你了。C.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D.他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量刑过重,仔细权衡下来其实罪不容诛。解析:A项,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不合语境。B项,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
3、荣。C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D项,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此处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少人有接飞机的经验,然而谁也不能不说昨天九龙坡飞机场迎接毛泽东先生是一种新的体验。B.海盗,这个一度濒临消亡,后来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传奇小说中的词,再一次从我们的记忆深处搜罗出来。C.以色列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飓风强度与闪电频率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达到科学家今后预测飓风天气的准确率。D.通过高考1977还原了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变革,也完成了对一个时代
4、的祭奠与怀念。解析:B项,不合逻辑,应为“再一次被我们从记忆深处搜罗出来”。C项,搭配不当,应为“有助于提高科学家今后预测飓风天气的准确率”。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答案:A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港人的骄傲祖国的英雄香港义工黄福荣玉树地震灾区舍己救人纪实“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骄傲”“伟大的志愿者”连日来,随着青海地震的消息牵动港人,香港货车司机黄福荣舍己救人的事迹更让港人感动和自豪。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正在当地一个名为“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志愿服务的黄福荣带着孩子们从摇晃的建筑物中跑出,没
5、有受伤。但是,废墟下还掩埋着3个孩子和3个老师,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废墟营救他们。10点多钟,刚刚救出3个孩子和1位老师,还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废墟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安全获救,阿福却身受重伤,当地医生现场急救亦回天乏术,半小时后,阿福去世了。大约下午2点,“西部爱心公益”在网上发布信息悼念阿福,将阿福遇难的消息公布开来。黄福荣是一个普通香港人,曾与朋友合伙开过运输公司,后来转行做货车司机,4月8日刚刚抵达玉树,就到当地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工作;他长期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时服药,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为灾区运送赈灾物资来回多次,又在灾后重建时
6、奋战汶川震区三个月,并获当地颁授志愿者荣誉证书;他曾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华骨髓库募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阿福”。黄福荣参加义工活动,源自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据香港货柜车主联会负责人称,黄福荣20岁前入行,热心公益,在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香港货柜业发起筹款活动,黄福荣知道后,宁愿放下工作,四处向司机筹款。后来,黄福荣受一本书触动,开始亲身到内地参与义工活动。 2001年,黄福荣在书店买到一本名为挑战死亡白血红心走天涯的书,作者是原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教官隋继国。这个患有白血病的军人从北京天安门骑自行车出发,走遍全国,为无偿捐献骨髓做宣传,两人通过编辑部结识后在湖南会面,成了莫逆之交。黄福荣说
7、,正是隋继国的举动感动了他,“过去我常讲做善事,但是都只是口头上的,这次我要把它变成行动”。2002年1月,黄福荣接过隋继国的旗帜,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全程2 800多公里,历时3个月,继续为中华骨髓库的扩容,为挽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不辞辛苦地募捐。湖北一对受助于黄福荣善行的谢氏兄弟,在致谢信中表示:“你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奉献!” 命运弄人,隋继国病逝后,黄福荣也患上了肺结核和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他没有消沉。今年4月,他到青海玉树的孤儿院做义工,这家孤儿院有1名院长、1名义工,4位老师和22个孩子,他就帮助孤儿院运送物资。没料到,这成了阿福最后的行善之旅,抵达玉树不足一周便遇上地震。黄福荣
8、生活在香港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父亲与癌症搏斗了半年之后去世,老母亲现已年逾八旬。父亲往日的教导和其在朋辈及邻里之间尽心助人的榜样,自小在五姐弟心中植下了根。姐姐在丝绸之路、云南及四川等地多次背囊旅行也影响到他的志趣。黄福荣有着丰富的义工经历,屡次前往西部青海、西藏、四川的偏远落后地区。他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对当地人热诚关爱。阿福做事低调,脚踏实地。兰州义工李义是阿福的好友,在4月1日接待了远道而来的阿福。“他们怎么样?他们怎么样?我不要紧是阿福常说的一句话,他总是关心别人,一向少说话多做事,只会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李义说。 46岁的黄福荣至今单身,有好友爆料阿福曾经“自嘲”地说:“我估计
9、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很难找到一个愿意嫁给我的人,这样也好,我去一个地方做事情就没有牵挂了。”(选自人民网,有删改)5.文章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解析:结构上的作用要考虑其与题目和下文的关系,内容上的作用则要结合全文主旨阐述。参考答案:(1)结构方面:一是点题(或扣题);二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领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内容方面:一是高度评价黄福荣的事迹,二是表达对黄福荣的崇敬之情。6.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一下黄福荣做过哪些义举。解析:锁定第三到六段分条概括,以时间段为标志。参考答案:1991年放下工作为华东水灾四处向司机筹款;2002年徒步穿越中国大江南北为中
10、华骨髓库募捐(或“从香港徒步行至北京为中华骨髓库募捐宣传”);2008年汶川地震时为救灾和灾后重建而辛勤工作;到青海玉树的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7.你认为黄福荣“甘于奉献”的可贵品德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解析:锁定第七段内容进行概括。参考答案:(1)家庭的影响父亲往日的教导及尽力助人的榜样;(2)榜样的影响隋继国事迹的感召;(3)他自己对人的热诚关爱。8.文中多处引用了他人对阿福的评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给你哪些启发?解析:他人的评价更客观、公正,这样侧面烘托更能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参考答案:文章引用阿福的好友和被他帮助的人对他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这种方法更能表现阿福奉
11、献精神的可贵。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效果会更好;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更能体现真实性原则;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积累,尤其是人物语言方面的积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伊万斯今夜值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德国对英国狂轰滥炸的时候,人们很少有可能想起伊万斯,更不会在他那瘦削的胸膛上挂一枚奖章,即使在他死后也不会;他也绝不会在一次低沉的鼓声和嘶哑的喇叭声中进行的殡仪中接受人们的致敬。事实上,人们很可能根本不会为他举行葬礼。战争打响之前,他没有做过任何足以使自己为人所知的事情。他在码头上干过活,那里尘土飞扬,对他的肺部都有影响。战争后期,为招募新兵进行的体格检查并不十分严格。尽管
12、如此,由于视力差和其他缺陷,人们拒绝他入伍。后来,他成了一名防空民防人员。他接受了一年训练,学习如何戴防毒面具,如何让昏倒的妇女苏醒过来,怎样把行人引导到最近的防空洞去,等等。在训练中,他表现平常。这一天夜间,约克伊万斯值班。过去一个月中,他几乎每夜都要值班,因为每夜都有空袭警报。那天夜间11时,他打电话给民防指挥中心,报告说他看到远处有一个亮光。伊万斯的长官听说是伊万斯,就漫不经心地说,那是有人抽雪茄烟,不过烟火太亮罢了。伊万斯守护在郊区某地一个公用电话间旁,敌人轰炸城区时,这里也挨过炸弹。当一枚大炸弹丢下来时,他没有来得及离开。这个炸弹没有爆炸,对此,伊万斯开始蛮高兴。炸弹是带着撕裂人神经
13、的尖叫声落到地面上的。过了一会儿,伊万斯想到他应当去看看这枚炸弹,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哑弹。在受训期间,他看过不少图片和图表,他知道,这是一枚定时炸弹,而且是一枚大的。几分钟之后,他把这一切向上司做了报告。“炸弹在哪里?”上司问道。“在街心花园里。”伊万斯答道。上司命令说:“把无关的人赶走,把附近住宅里的人撤光,让行人不要靠近!”“是,先生!”伊万斯说。我们也许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定时炸弹。对美国人来说这更有必要,因为他们大约从来没有见到过定时炸弹。首先,定时炸弹不像老式鱼雷那样,头部装有引信,只要有人用钳子把它拧掉就能使之失效,定时炸弹的结构复杂得多,它装有一个定时装置,其
14、原理是用酸腐蚀金属。被腐蚀的金属板各处厚度不同,因而腐蚀的速度,可以定在一分钟到一月之间。最后,当金属被穿透、酸液滴到雷酸汞引信上时,就会把炸弹引爆。伊万斯遵照命令行事。在不到一小时内,把附近几户人家撤走。在这以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疏导行人。早上7时以前,行人不多。在这以后,上班的工人和各种行人成群结队而至,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有的乘汽车。在连续遭到轰炸的地区,有这样一种荒唐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可能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反而非常好奇。突然,约克伊万斯发现他一个人得干两个人的事。这枚炸弹落在两条街的交叉口上,使四个方向的行人受到威胁。伊万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他把炸弹后面100多码的地方用
15、绳子拦了起来,然后,他把自己的岗位移到十字路口的中间。有数以百计的行人听到他说:“此处有定时炸弹,请走开,请走开。”他们走开了。从这里路过的一位居民向记者提供了关于伊万斯生命最后一刻的最生动的情况。这位居民说:“他几乎完全没有必要用手指炸弹在哪里。炸弹就在他身后的草坪上。很明显,他是了解这是多么危险的。他的面色苍白、憔悴,但是,从他的声音中人们听不到丝毫的颤抖。我永远忘不掉这个场面:他吹哨子,呼喊着,要人们离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他像中世纪的麻风病人,这些人摇着铃,呼喊着避开我,避开我!。我要他用绳子把大街拦起来,然后自己撤离。但是,他却对我说:我的任务是留在这里。请走开罢,不要给别人树立坏榜
16、样。于是,我只得走开,到电话间打电话向有关方面求助。”9时10分,炸弹爆炸了,把地面炸了一个大坑,伊万斯连尸骨也没有留下。(选自西方新闻作品选读)9.文章一开始为什么一再强调约克伊万斯这个人物是那样的平凡?谈谈这样写的效果。解析:强调他的平凡,是为了突出后面的内容他发现定时炸弹和处理定时炸弹的经过,收到了强烈的震撼效果。参考答案: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一开始一再强调约克伊万斯这个人物是那样的平凡,目的是反衬这样一个平凡的人竟然能在危急时刻坚守自己的责任,这完全是由于他心灵的美好、善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深刻。10.认真阅读全文,概括约克伊万斯这个人物形象。解析:答题时应该抓住约克伊万
17、斯的平凡与不平凡两个方面,除了要紧扣故事情节外,还要根据情节对约克伊万斯的内在精神、品质进行深度剖析。参考答案:约克伊万斯是一位空防队员,他出身低微,生前默默无闻,但心地善良,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心想着他人,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最后为了大家的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11.本文的题目,作为新闻标题,你觉得是否巧妙?它有哪些含义?解析:答题时除了要紧扣主题外,还要注意扣住约克伊万斯的具体言行。参考答案:(1)“伊万斯今夜值班”作为新闻标题交代了新闻的主角和最主要事件。(2)题目强化了约克伊万斯“值班”的形象,突出了他强烈的责任感。(3)“今夜”有着多重含义,既可以指新闻发生的具体时间,也可指约克伊万
18、斯在今后的每一个“今夜”都在“值班”,他的这种勇于负责的精神并没有随着他生命的结束而结束,而作为一种美好的精神品质永远激励着后人。三、表达交流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不管是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这些文化总是向外界表示着略显保守和僵硬的“面孔”。,才能成为鲜活、可亲的大众文化。可以说,而是缺少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解析:第处根据后文“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可知应该填写“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阁”;第处根据
19、后面的“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可知应该填写“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生活”;第处根据前文“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可知应该填写“我们从来不缺少传统”。参考答案: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阁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我们从来不缺少传统13.右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解析:本题采用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图片,画面温馨动人。解答时要注意:图片表现了小男孩与小兔子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运用比喻或比拟,字数要合乎要求。参考答案:他双手轻轻托着那只温顺可爱的小兔子,他们犹如一对朝夕相处的老朋友;小兔子那毛茸茸的嘴巴轻轻触碰他的鼻尖,似乎与他亲昵地交谈。这个温馨的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