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课件1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六课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v 教学目标:v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v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v 3.学习马克思在逆境中奋发向上,为理想执着追求,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精神。v 教学重点:v 目标3v 学习“评传”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v 教学难点:v 把握“评传”注重学术评价,理论色彩浓,材料严谨的特点v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v 课程类型:公开课传主生平简介v 卡尔马克思(18
2、185518833月14),v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v 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v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v 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补充资料:马克思的成长经历v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v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12岁),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17岁)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
3、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19岁)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v 年(23岁),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识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
4、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v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v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v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
5、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v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为
6、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
7、件共产党宣言。v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v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
8、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v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资本论的写作。v 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
9、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v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
10、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v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v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
11、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v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总述v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将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了解本文作者v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12、和传记研究者。检查预习作业: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总结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建设和革命活动,梳理这一段的经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依据传记提供的材料梳理出马克思这一阶段的革命经历,这样既熟悉了革命伟人的事迹,又学习如何抓住主要线索叙述传主活动的方法,锻炼了概括能力。v(请几位同学试着口述概括:只要说清楚时间事件就可以了。)课堂讨论题: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两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提示:一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二是学习从比较繁复的材料和论述中概括出基本内容,练习简洁的表达。(请学生参考自己的预习作业回答)答案: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论战性著作
13、,它既和当时盛行于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的各种流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也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一些弱点,并从中汲取营养,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且,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夺取政权。这部著作的问世,使得马克思在哲学上基本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并且科学地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在这部文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18431848年间得出来的科学见解和实际经验,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作了扼要的系统论述,并且提出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斗争方法和斗争目标。这部著作,使得革命理论得以提高到一个完全崭新的阶
14、段。课后练习第三题v要求说明课文中所写几次论战的过程及其意义。(找出文中所在段落)v提示:目的在于了解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和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观念的较量中得到传播与提升,逐步成为有伟大影响力的思想体系。这也是一道既偏重思想内容的理解,又训练概括与表达能力的题目。是1846年3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会议上尖锐地批判了威廉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需要的是科学的理论,而不是单纯诉诸他们的感情和朴素阶级本能的宣传,需要的是由一个政党领导的政治运动,而不是自发的起义和宗派主义的密谋策略。答案:主要有三次论战是几个星期后,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批判。马克思针对他
15、们的观点,指出一切社会祸害的根源并不像“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在于人们的利己主义,而应该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去寻找。任何掩盖阶级对抗的做法,都必然会把无产阶级引上邪路。是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论证了蒲鲁东哲学观点的反科学性。总结文体特征v 传记文学(biographical literature)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
16、。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回顾学过的几种传记类型:v 人物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v 传记:v 1、史料性传记杜甫特点:客观、真实v 2、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3、口 述 自 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亲切4、评传贝多芬特点: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 评议形象5、小说化的传记达尔文特点: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形
17、象不失真实v 这篇传记从内容和形式上我们可以把它归入哪一类?什么是评传?它的写作特点有哪些?v 评传是一种跨类文体。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作者要“评”“传”结合,叙中有论,传中有评。v 评传是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这类传记偏重对传主的生平事迹的评价,一般按生平事迹梳理和记述,在叙述中常常插入评论,强调材料严谨,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究、考证,注明出处,不容许虚构或杜撰,如果有必要的推测或推论,也要加上严格的论证说明。(课本P125)课堂小结v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大意,讨论了重点段落,总结了文体特征。请同学们下去之后再结合课文内容仔细体会评传的文体特征,学习评传的写作手法。布置作业v 1、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v 2、总结本文的艺术特色v 3、完成练习册“备考设计”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