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守巷者庄因从我的门口通往闹街,是一条长巷。巷子的前一段,左右对立的是些高级住宅,朱门白墙,煞是美观,经常有几辆小汽车停靠在巷的一边。巷子的后一段,是参差不齐的克难房子,我所住的,便也是其中的一个。午间,巷内行人不绝,人们像走马灯似的往来于闹区与冷静之间。到了晚上,一切活动都被黑暗所掩蔽,巷子里静得犹如一条无声的河。我每晚都要经过这条巷子,而时间往往接近午夜了。当我自巷口下了汽车,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
2、独立的感觉。我很愿意用这段富有诗意的宁静,去澄清脑子里一天来堆积着的琐碎的片段问题,同时,结构一些对于新事物的思绪。我放缓了步子走,虽然在我感觉中,这条巷子是很长的,但走过去却非常快。每次转过一个小弯以后,远远的一盏微弱的灯火便像流星般滑落在巷口,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当我每次快走进那个转弯的时候,心里便自问着:“它仍在么?”然后,我转过弯,承受着希望的欣喜,我的脚步也像有力而加速了,仿佛新的明天已经有这一点光亮,先透露给我。这盏孤灯的主人,是一个卖面的老人,我说他老,也许并不确实,不过,他确已鬓发斑白。我与他相识,是在一个寒雨凄风的夜晚
3、。我竖起衣领,向前倾斜着疾行。再也没有往常那种悠闲的想法,只觉得这巷子长得讨厌。风加了细雨,喷洒在身上,有一股刁缓的风溜进衣领,全身像触电似的痉挛起来。忽然一阵竹梆子的声音从前面传递过来,我抬头看,一层雨雾散在那灯火的四周,老人笼着手,靠了墙壁坐着。我忽然觉得他是异常孤独的。坐在面摊旁的长条凳上,热的蒸汽扑在脸上,隔着水雾,渗过凄迷的光,看见的是他满脸的皱纹,和一双似乎困倦的眼。“吃啥?”他问。于是我们便由一碗牛肉面交谈起来。“俺在大陆时当过县长,谁知道要来台湾卖面?”真的,谁会想到来台湾一住十年呢?我想,谁也料不到自己的生活,那么,处在一个新环境里,便去多多培养自己,料理新生活吧!生活没有绝
4、对的舒适与穷苦,那只是感受的问题,以及我们对于它单纯肯定而产生的印象。我与他真是素昧平生,相遇他乡,不是奇迹么?我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我拭过嘴,微笑地望着他。“你不要看俺头发白了,没关系,俺儿子可大了!”他似乎猜透我心中优越的感觉,于是这样说。我没有再答他什么,心里忽地充实起来。我想:是的,我们的下一代都大起来了!回家,快了!雨仍下着,风仍刮着,我站起来向他告别,转身走去,不禁回头又看了看,想,只留下他一人在深夜守着这长巷,是太不该了!(选自海外华人散文选)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所写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场景,抒发的也是一种普遍的
5、人生情绪,但借这样一位老人表达出来,又有一种独特意义。B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守巷者”一个在大陆当过县长到台湾却卖面的老人的事,来抒发自己孤寂、落寞之情。C“独自走在这幽幽的深长的峡谷中,听着足声清晰地振荡着,心里便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以动衬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D“这颗星似的灯,体积固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又何尝逊于大海茫茫中出现在港口的灯塔”,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灯”在作者心中的位置。E“我”吃面时“把一碗面连汤喝完,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表现了在生活的艰难时期“我”因吃一碗面就感到满足的心理。2“守巷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_ 3在写卖面的老人之前,写长
6、巷,写夜晚归来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 4“守巷者”作为这篇散文的题目,可以从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多方面对它进行赏析。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吉之刀安石榴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搭伙进山发财。想要发山里财的人,无非四个路子:沙金子,追棒槌,打茸角,割大烟。这的确是来钱的买卖,弄好了一朝暴富。而实际上却是个万难的事情。不要说不容易得,再说,就是得了,也万难带出山来。发财梦十个九成空。先说鹿茸角,俗话说鹿“脑袋顶着金钱桌子,屁股蛋子是肉案子”浑身是宝。打茸角在春季,万物复苏。鹿本来不是个牙爪的东西,可是保不齐你盯
7、住鹿的时候,老虎,黑瞎子却早盯上你了。所谓螳螂扑蝉黄雀在后啊。追棒槌的人多了去了,你看过几个真的挖到了稀世宝参。在深山老林里偷种大烟,躲开了官家,可是树敌更多。野猪来糟蹋,胡子来掠夺,还有个莫测的年头作怪,弄不好血本全亏。那么沙金子呢?不得,风餐露宿毁了身体,得了,同伙眼红心热,祸起萧墙,互相残杀,金子最终还是丢在大山里了。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两个人十进十出大兴安岭,十年时间两手空空。这是他们第十一次进山。照例他们在山脚下的小庙拜了山神,发了誓言: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两个人进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苍天眷顾,这一次终于得了。他们追到一个人参娃娃。两个人因为梦想成真而喜出望外,赶紧星夜兼程往山外奔。
8、又走了六七四十二天,刚好翻过一座山的阳坡。有几块岩石裸露出来,暖暖的太阳烘得石面滚烫,二人美美地蜷在上面睡着了。谷子一身燥热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地捆在岩石上。糜子说,谷子哥,是兄弟对不起你了,你有啥话就说吧。谷子哭了。谷子说没什么可说的,说也没用,你给哥弄点水吧,我不想当渴死鬼。糜子就去给他找水。糜子去了,谷子就哭得更惨了,哭了一阵子,谷子想哭也没用,想辙吧,闭上眼睛假寐。糜子回来了,看到谷子睡了,就摇醒他,纳闷:你怎么还能睡着呢?谷子说,是这样,刚才我哭呢,突然一股青烟,地里冒出个一尺高的小老头来。他说你哭啥?我说我弟弟要杀了我。他说杀就杀呗。我说为什么?他说,上辈子是你杀了你这个糜
9、子弟弟,这辈子当然轮到他杀你了。你也别委屈,下辈子又轮到你杀他了。我说,我没杀糜子弟。小老头嘿嘿笑了说,你不承认也没用,我有证据。你看到那个鹰嘴状的岩石了没有?它底下有个空隙,那里藏着你上辈子杀糜子用的刀呢!那里风干,刀还没烂完呢。我说你拿来我看,小老头说我才没那闲工夫呢。一冒烟,小老头又钻回地里了。听到这儿,糜子已经一脸的迷惑与恐惧。糜子奔到鹰嘴石下,不一会儿拿回一把烂掉了木柄生满了锈迹的刀。糜子一脸汗水问谷子:你啥意思?谷子说,要杀就杀吧,反正下辈子我再杀你。糜子扑通跪下了,求天求地又求谷子饶恕。两个人最后七天相扶相持走出了大山,卖了人参娃娃,各自娶妻生子,成了殷实的大户人家。好多年之后,
10、谷子在被窝里搂着小老婆讲了这个故事,小老婆说,真有小老头?谷子哈哈大笑,瞎掰!那刀是我有一次进山带的刀中的一把,木把劈了,那刀刀身长,没有木把没法用。当时正好走到那儿,就顺手插岩缝里了。后来有几次进山出山没走这条路,走这条路时又忘了这个事儿,刀就一直没取。恰恰的老天助我,最后一次全用上了。谷子停了一会儿又说,按说呢,每次进山出山都是和糜子在一起,他知道这件事,可是彼时必是贪心蒙了明眼了,他竟然没有想起这个事儿。小老婆在谷子的怀里半天没吱声,后来就贴紧了谷子,抬眼望着他,流露出敬畏的神情,娇声说,老爷真是仁义,糜子这样对你,你现在对他也没一个不好。谷子沉默着,像是没听见小老婆说什么。其实,谷子什
11、么都听见了,只是心里想:在岩石上,我是睡得太实了。如果我先醒来,被五花大绑的人就是糜子了。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篇对“沙金子,追棒槌,打茸角,割大烟”这四种进山发财之道的介绍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B小说中写到谷子的小老婆听了谷子的话“半天没吱声”“流露出敬畏的神情”,说明小老婆对谷子极其敬佩。C小说中充满了封建迷信色彩,如拜山神,讲生死轮回,冤冤相报,循环不尽。这种思想倾向应该予以批判。D小说的结尾用了留白的艺术手法,整篇小说因为最后一段的情节而奇峰突起,意犹未尽,使小说更加精彩。E小说中兄弟二人最后一起走出大山,卖掉人参,各自娶妻生子,成了大户人家
12、,说明他们言归于好,再无隔阂。6小说中糜子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答:_7小说以“吉之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_8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请结合作品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品尝家美莫里斯在某一家出售葡萄干布丁的商店里,一到圣诞节期间,就会陈列出许多这类美味的食品,琳琅满目,摆成一排供顾客选购。你可以挑选最合你口味的品种;甚至还允许顾客把各色布丁都尝完以后,才决定买什么或是否购买。我常常纳闷,这种对顾客的优待会不会被一些根本无意购买的人所利用。有一天,我出于好奇,就
13、去问店里的那位女售货员,从她那儿我得知,事情正是如此。“举个例子吧,有这么一位老绅士,”她告诉我,“几乎每个星期他都要来光顾一回,各色各样的布丁他都要尝一点,尽管他从来什么也不买,而且我怀疑他永远也不会买。我记得他从去年、甚至前年就开始是这样啦。噢,他要真的那么想尝,让他来好啦,欢迎品尝。我还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商店,都可以让他分享一份。看来他确实需要,我想这些商店也不会在乎这点东西。”她还没说完,这时就有一位上了年纪的绅士缓步走近柜台,开始兴味浓厚地仔细察看眼前的这一排布丁。“你瞧,正说到他,那位老先生就到了。”女售货员轻声对我讲,“现在你只需在一旁观看就行啦。”她转身对那人说道,“先生,您尝尝
14、这些布丁吗?您可以用这个匙子。”这位老先生真如小说家笔下的人物,衣冠虽然破旧,却十分整洁,他接过匙子,便开始急切地一个接一个地品尝起各色各样的布丁来,偶尔也会停下来,从他那件破旧外套的前胸口袋里,掏出一条破烂的大手巾,擦擦他红红的双眼。“这一种味道很好,”他宣称,当他尝另一种时又说,“这种也不错,只是稍欠松软。”自始至终都很明显,他真心诚意地相信自己最终会从中挑选一种的。我确信,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在欺骗商店。可怜的老头儿!大概他已经家道破落。从前他也能够来选购他最喜爱的布丁,然后夹在腋下拿回家去。打他家境衰败以来,他就只能到商店里来品尝品尝味道了。圣诞节的各类商店里,生意兴隆,一派喜气洋洋的景
15、象。这个老头儿矮小黑色的身影,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显得非常不相称,甚是悲哀可怜。我突然动了恻隐之心,大发慈悲这种情形很多时候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我走上前去,对他说道:“请原谅,先生,我愿意为您买一个品种的布丁。如蒙赏脸笑纳,我深感欣慰。”他蓦地往后一退,仿佛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似的,他那满是皱纹的脸孔一下涨得通红。“对不起,”他说,其神态之高傲,远非我根据其外表所能想象得出,“我想我与你并不相识。无疑你是认错人了。”他于是当机立断,转向售货员,大声说道:“劳驾把这一个替我包装一下,我要带走的。”他指了指最大的、也是最贵的一块布丁。女售货员惊讶地从架上取下那块布丁,开始把它包成一包。而他呢,掏
16、了半天掏出一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点了点数,将几个先令和六便士的硬币放在柜台上。为了顾全体面,他竟然不得不买了一块最贵的布丁。这纯然是打肿了脸充胖子,因为买下这块布丁,就意味着他得在别的很多事情上省吃俭用地克扣自己。我这时多么希望我能收回刚才那句不得体的话啊!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也像被针扎了一下,我只得自己默默走开,远离这可怜的人。“请到那边台上付款。”女售货员告诉他。他却好像没有听懂似的,老是要把钱塞到她手里。这就是我最后见到和听到有关这位老人的情形。现在他再也不来那个商店品尝葡萄干布丁了。摘编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品尝家”这一
17、题目一语双关,既指小说主人公在商店里品尝布丁的举动,又包含着老者品尝人们的白眼,表现揭露世态炎凉的社会主题。B女售货员觉得老者永远也不会买店里的布丁,所以当她看到老者要买布丁时感到惊讶,但自始至终女售货员的服务还是很得体的。C小说将老者矮小黑色的身影放在圣诞节商店热闹的气氛中,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容易唤起人们对老者境遇的同情,也使下文情节的推进更加自然。D老者在品尝布丁时不仅看重布丁的味道,而且很在意布丁的口感,恰好说明他从前就很爱吃布丁,并且总到这家商店选购他最喜爱的布丁。E这篇小说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把“我”设置成整个故事的见证者,“我”为自己对老者的误解而感到深深的愧疚,给读者强烈
18、的真实感。10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小说中老者的形象。(6分)答:_11文中有不少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答:_12“我突然动了恻隐之心,大发慈悲这种情形很多时候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句话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
19、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太太,不是,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说,有什么事!别磨
20、磨蹭蹭的!”“方先生要见女士。”“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他又怎样了?”“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二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
21、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了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
22、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
23、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
24、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有删改)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
25、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B穆女士因能一气睡到九点而稍稍消解了对“自由”贸然进来回话的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且一定要保证长时间的睡眠。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D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E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14“冯女士”在小说
26、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15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16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8分)答:_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16230068解析:选AC。B.对散文的文体和抒情的分析都不对。本文属于叙事散文,所抒发的感情也不是“自己的孤寂、落寞之情”。D.不是夸张,是比喻。E.分析不恰当。“我”“觉得特别的舒适和温暖”是借着写吃面,表示出“我”和老人交流后产生的感觉。2导学号16230069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具体情节,从肖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角度归纳概括。答案:是一个
27、在小巷深处卖面的老人;表情凄迷、困怠,形象孤独;心怀埋怨却又对未来充满希望。3解析:情节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本题结合具体情节和散文营造的氛围、描写的人物(我和老人)以及主旨来谈即可。答案:高级住宅与克难房子相对比,突出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为老人的出场做了社会环境上的铺垫;写巷子的幽深、冷静,突出了卖面老人处境的孤独;写“我”每晚归来走在巷子里期盼见到微弱的灯光,既有引出老人的作用,也蕴含着“我”对老人的理解。4导学号16230070解析:解答本题只要从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方面选择一个分析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但答题步骤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答案:观点一:以
28、“守巷者”为题,暗示出文章的主旨就蕴含在对“守巷者”这一人物的理解中。“守巷者”的人生变化以及在生活落差下的表现,体现了文章主题,具有普遍的意义;“守巷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强与对未来的信心,是主题的意义所在。观点二:“守巷者”作为文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守巷者”是国民党在大陆垮台而迁徙台湾的一部分人的缩影;“守巷者”象征了那种在困境中能够战胜困苦与孤独的人,其人生情绪具有普遍意义。5解析:选AD。B.更说明小老婆体会到人心险恶,心中恐惧;C.明显不符合作品的创作意图,未能理解作品主题;E.于原文无据,根据结尾兄弟二人仍存在隔阂。6导学号16230071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
29、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此题属于第种。答案:贪婪、见利忘义:糜子在和堂兄历经艰难找到人参之后,想要占为己有。凶残:为了独占人参,不惜将自己的哥哥五花大绑,置之死地。愚昧:相信了哥哥编造的故事,对之深信不疑。7解析: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标题是否为小说的线索,组
30、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答案:本篇小说题目颇具特色,设置了悬念,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小说情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使小说情节合情合理。谷子把刀插在岩缝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使其编故事自救的情节合情合理。对谷子来说这把刀救了性命,确实是“吉之刀”。暗示小说的主题。因这把“吉之刀”,糜子没有杀害堂兄。但这是因为糜子贪念过重,没有想起以前谷子把刀插在岩缝,折射出人性中贪婪丑恶的一面。(意思对即可)8导学号16230072解析:首先应题,要用
31、“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准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举例子要做到:具体;与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吻合,能印证作者(或你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你的例子不能是照抄原文的例子,应是原文之外的另一个事例材料。写出你自己的评价分析。评价要紧扣作者的观点立场、态度情感;要结合你举的例子;要有自己的看法。答案:(示例)人性有真善美的一面也有假恶丑的一面,本文主要展示了人性凶残丑陋的一面。小说中谷子和糜子是堂兄弟,本应同甘共苦,但在利益面前,弟弟糜子不惜痛下杀手,而侥幸逃脱的哥哥也在想“如果我先醒来,被五花大绑的人就是糜子了
32、”,充分展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作者意在引发我们的反思,希望我们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摒弃人性中的假恶丑,追求真善美。(联系现实,言之成理即可)9导学号16230073解析:选BC。A项,“老者品尝人们的白眼,表现揭露世态炎凉的社会主题”与原文不符,言过其实;D项,“从前就很爱吃布丁,并且总到这家商店选购他最喜爱的布丁”只是“我”的主观猜测;E项,“自己对老者的误解”不准确,应是“自己伤了老者的自尊”。10解析:这篇小说从老者的穿着打扮到使用的东西以及动作习惯等方面塑造了一位老者的形象,但老者并不就是贫穷,作者还从另一角度刻画了他自尊的一面。答案:小说中的老者是一个年迈、生
33、活窘迫但又敏感、坚决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从破旧的外套、破烂的大手巾、急切地品尝、从破旧的黑色小皮夹掏零钱等内容可以看出他寒酸的生活境遇。从他衣冠虽破旧却十分整洁,“我”的善意让他受到刺激,很果决地购买最贵的布丁等,可以看出他自尊、敏感的绅士性格和做派。11解析:细节的作用一般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三个方面来考虑,答题时,要联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案:表现人物性格。“掏了半天掏出一个破旧的黑色小皮夹子,点了点数,将几个先令和六便士的硬币放在柜台上。”这句话使老头硬着头皮买布丁时的困窘和要强跃然纸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他蓦地往后一退,仿佛被什么东西刺痛了似的,他那满是皱纹的脸孔一下涨得通红
34、。”由于“我”的心生恻隐,老者觉得自己受到伤害,因此顺理成章地有了下文令人吃惊的保全面子之举。揭示文章主题。“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心也像被针扎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言行失当的反思及对生活、对世情的深刻认识。12解析:大发慈悲,帮助弱者,本是好事,但一旦违背对方意愿,又会造成伤害。答题时,要注意紧扣文本来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答案:人应当有同情心,帮助弱者。帮助弱者一定要顾及受助人的感受,给人以温暖和尊严。如果伤及对方的自尊,就会造成对方的难堪,引起对方的反感,这样也会使自己感到愧疚、痛苦。“我”由于心生恻隐去帮助老人,却违背初衷,对老人造成伤害
35、。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类现象,因此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13解析:选CE。A项,“为救世而不辞辛苦”不对,穆女士并非真的“救世”;B项,“意在的睡眠”无中生有;D项,“由衷同情”夸大其词,他给方先生二十块钱、送十个鸡蛋等行为可能有一点儿同情的因素在。14导学号16230074解析:解题时要注意,冯女士是次要人物,总体来看,写她是为写主要人物穆女士服务的,所以,应该着眼于其与穆女士的交往,从二人的关系中透视对写穆女士起到的作用。首先找出小说关于两人关系描写的内容,然后逐一分析其作用。答案:从情节结构上看,冯女士在小说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借秘书冯女士之口说出穆女士一天的日程安排,
36、照应“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有多忙”;并通过二人对话自然引出让冯女士取代方先生任家庭教师等情节。从人物塑造看,冯女士侧面烘托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刻画穆女士的心理,揭示出一个处处标榜为“救世者”的“善人”沽名钓誉、自私自利的伪善嘴脸。从主题看,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冯女士的描写,折射出一些人对富人察言观色,迎合拍马,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势利和自私,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深化了小说主题。15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情节中的相关描写,如“多次”“穆女士给自己的定位”;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但对她们颐指气使;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用“二十块”打发方先生;供方先
37、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方先生的教职,却每月一共给她二十五块等情节。从以上方面归纳即可。答案: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方先生的教职,却每月一共
38、给她二十五块,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16导学号16230075解析:可以从巧用对比映衬、反话正说、漫画式的夸张等角度分析。答案:(示例1)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环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她们,不尊重她们。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示例2)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反话
39、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示例3)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