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5719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 国殇(共13张PPT)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屈原(约前约前)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子灵均。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本传),是楚国内政外交的核心人物。据推算,他当时仅二十多岁,可谓少年得志。楚辞是继诗经这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比起诗经中的诗,它的篇幅扩大,句式加长,不采取重章叠唱的方式;它的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具有楚地浓厚的地方特色。因为它是楚人独创而以有特殊形式的诗歌,自汉以来,即被称为“楚辞”。“楚辞”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汉代盛行的楚歌体和大赋就是在

2、“楚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完全有别于诗经的创作形式,经屈原之手而发扬光大,形成一种流行的诗歌体裁。屈原是楚辞的创始者,其后楚人宋玉、唐勒等人,都仿效屈原的作品。到了汉代,更大出现了模拟这种形式的诗歌。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 及汉代人模式 拟的作品,汇为一集,称为楚辞。因此,“楚辞”既是一种楚人特有的诗歌形式的名称,又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3、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操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懟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第一部分:描写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和楚军将士英勇牺牲、浴血沙场的悲壮画面。第二部分,深切悼念阵亡将士,高度赞颂他们刚强勇武、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国殇的中心思想国殇通过对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描述,高度赞颂为国捐躯的楚军将士们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敢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牺牲将士们的崇高敬意和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在九歌中是颇为特殊的一篇。诗中描绘了一

4、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诗人的礼赞,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他对祖国复兴的期望。这首诗篇幅不长,却是中国文学中最早显示出悲壮的美感的杰作。国殇的写作特色国殇中战斗场面的描写很有特色。从内容上看,第一部仅短短十句,就记叙了楚军与敌军短兵相接,壮烈牺牲的完整过程;诗中描写了吴戈、犀甲、兵车以及将士、人马等各个方面;从写法上看,作品把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结合,把动态描写和静止画面相结合,把明写楚军英勇和暗写敌人凶猛相结合,互相补充,展现了战斗场面的惨烈。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前叙后赞,叙赞有机结合,完整地表现了诗的中心思想。作品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渲染战斗气氛;全诗都是七字句,而每句中的第四字又都是感叹词“兮”,这就使全诗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