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
2、信心。3、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重点与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歌的起源语言歌谣诗歌2、诗经A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B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民间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因多是周代各诸侯国的民歌,从而从各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
3、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C地位: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被后世奉为儒家的经典。3、楚辞【探究学习】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42页的屈原像和屈子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屈原的大概生平及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该体裁的诗歌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离骚是代表作,因此楚辞又叫做“骚体”。【学思之窗】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有多方
4、面影响。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4、汉赋A特点: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体物写志”。它直接源于骚体诗,但与先秦诸子的散文也有重要关系。赋讲究文采、韵节,兼具散文、诗歌的性质,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B代表作品:西汉的赋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
5、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代表性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的赋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代表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探究学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
6、、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5、唐诗【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及阅读教材P43,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教师总结如下:A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B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C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3,了解唐诗的发展过程,并完成下列表格。代表人物诗歌类型主要内容特点及成因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高适边塞诗既描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边塞军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的苦乐,为唐诗增添了新鲜壮丽的色彩。特点:开朗奔放
7、、刚健清新。成因: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岑参孟浩然山水诗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王维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史现实主义中唐白居易讽喻诗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特点:平实浅近、针砭时弊。成因:安史之乱后,唐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晚唐李商隐咏史诗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以咏史来指责当时的统治者。特点:凝重浓郁成因:唐朝衰落杜牧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成因:A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C两宋
8、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流派:宋词有两大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北宋的柳永和两宋之际的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南宋的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苏轼的风格,取得很高成就。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本中学过的宋词,归纳出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不同点。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豪放派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2、元曲【探究学习】这一知识点主要由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强调两点:一、元曲的含义,包括散曲和元杂剧。二
9、、元杂剧的成就,关汉卿与别情,马致远与秋思。【探究学习】诗、词、曲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联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三、明清小说1、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
10、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荣。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2、繁荣
11、原因:A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B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C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D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3、繁荣表现:A数量繁多;B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C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探究学习】结合语文课本所学的明清小说,谈谈你对明清小说特点的理解。在艺术结构
12、上,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
13、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探究学习】怎样分析某一历史阶段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社会条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史上某一历史时期(阶段)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与分裂,社会动荡与安宁,政府重视与摧残。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与停滞,发展的新突破与新的生产方式出现。 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与战争,民族融合与交流 对外关系:友好往来与频繁交往,闭关政策与开放前代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