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3419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重点: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根源。2.重点:理解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3.难点: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教材整理1土地制度的演变1概况(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3)春秋时期: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4)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

2、延续了两千多年。2抑制土地兼并(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两极分化。(2)措施: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图解示意图示法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教材整理2“重农抑商”1含义:国家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3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4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5发展(1)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

3、重征税等经济政策。(2)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7“学思之窗”,思考: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提示】作用:商鞅在秦国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灭六国创造了条件。看法:重农抑商政策对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教材整理3“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

4、统治。(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闭关锁国”(1)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3)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易错提醒准确辨析“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图解示意“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知识网络史

5、论要旨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探究点一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史 料解 读史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料反映了从三个方面限制商人,抓住关键词“不得”“重”。史料二康熙时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

6、船只货物入官”。通过“对丝绸出口”等信息,认识官府严加限制的对象。【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提示】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明清时期通过限制出口等手段抑制工商业的发展。【史论拓展】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实行原因(1)农业可以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引发种种社会问题。(3)封建

7、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且利用这一政策,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3)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3评价(1)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2)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3)消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探究点二全面认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史 料解 读史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

8、诱岛倭入掠”。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抓关键语句“争夺政权的余部,入海为盗诱岛倭入掠”等。史料二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金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省略号前的内容说明“海禁”政策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省略号后的内容说明“海禁”政策导致了沿海居民贫困化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

9、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提示】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史料二中反映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提示】不仅给沿海人民带来了困苦,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还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史论拓展】“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对此的最好印证。(2)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3)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

10、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4)主观原因: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2影响(1)积极影响: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2)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解题模板】抓关键关键信息“洋商卖

11、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排易误农战结合、对外开放、重商与材料“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不符验结论根据材料“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给中国带来后患,故实行“海禁”政策【答案】D1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导学号:14330018】A分封制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故选C项。【答案】

12、C2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从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可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3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14330019】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一面B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社会经济

13、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始终起消极作用的,在开始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故选C项。【答案】C4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解析】“海禁”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主观上也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也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但是“海禁”政策并不是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14、,A项是对中国“海禁”政策内涵的错误理解,故选A项。【答案】A5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汉书文帝纪材料二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材料三 (一)限制通商口岸。(二)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三)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中外历史知识述要(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2)材料三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

15、容?简析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解析】第(1)问,“农,天下之大本也”,其中的“本”指农业,“末”指商业。材料一反映出重本的意义和事末的消极影响,材料二“舍本逐末,贤者所非”,二者都强调“重农抑商”,其目的在于保护小农经济,保护赋税,巩固统治。第(2)问,根据材料中“限制通商”“限制外商”“限制出口”等可判断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实行这一政策有着针对海外反清势力的考虑,也有着深刻的根本原因。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应从经济方面入手,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封闭性是对外封闭的根源。第(3)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农、工、商的认识

16、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材料三中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态度:重农抑商。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基本内容:“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3)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

17、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解析】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北魏开始实行。【答案】B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导学号:14330020】A均田制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地所有制【解析】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的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均田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

18、并的根源,C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所有,是私有制,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大支柱,D项错误。【答案】A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B统治者“不抑兼并”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解析】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而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土地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答案】C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导学号:14330021】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

19、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从保护小农经济正常发展的角度去颁布该禁令的,故选D项。【答案】D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了

20、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重农”未提高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抑商”也未完全抑制古代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综上所述,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答案】C6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导学号:14330022】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保护本国手工工场D巩固封建统治【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而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能力提升7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其主要是为了()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

21、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解析】西汉时期,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各方面措施加强“抑商”,其中一项即是迁徙富商和豪强到都城,加强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与统治阶级无缘,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与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西汉时“重农抑商”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商业为末业,因而不可能借助富人和豪强的力量,故C项错误。【答案】D8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A

22、BCD【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答案】B9(2016扬州高一期末)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30023】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 “俗皆织绢”;“

23、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三清代中后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

24、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可知商鞅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理由一:“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理由二:“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第(2)问,根据“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得出家庭棉纺织业发达;根据“计日受值”可分析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俱以蚕桑为业”可看出丝织业发达;根据“南浔镇烟火万家”得出市镇发展;概括“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分析出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是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其消极影响

25、。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在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出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组织答案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府决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政府决策应该与时俱进。【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理由: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战争;有利于治理人民。(2)现象:家庭棉纺织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发展。(3)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消极影响:强化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如答“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亦可)(4)政府决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政府决策应该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