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32062 上传时间:2025-1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讲学稿1无答案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语六则 学习目标与要求:1积累文言字词及文言知识2. 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模块一:自主学习学习内容摘 记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2、关于作品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

2、的必读书。3、关于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1)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2)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留、补、删、换、调。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补:补出省略成分。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

3、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1、给下列字注音。愠( ) 罔( ) 殆( ) 哉( ) 焉( ) 好( ) 逾( ) 说( )2、四书: 。建议从文中找出词语并摘录建议将成语等摘录在自己的语文笔记本上模块二:交流研讨研讨内容摘 记 内容一:小组成员之间交换讲学稿,看看他的答案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将不同的答案的题在你讲学稿上标注出来,并直接提出质疑。 内容二:疏通文意,翻译全文。 内容三:请你根据文本归纳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别讲述每本书

4、相关的故事。模块三:巩固内化学习任务摘 记任务一:背诵课文。 任务二:尝试完成下面的习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殆: )课题:第21课论语六则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三、当堂训练 (独立完成)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 )不愠( )罔( )殆( )2填空: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3完成下面表格字词读音意义例句例句译文说yu愉快,高兴不亦说乎?不也很高兴吗?愠殆罔矩焉4、原文填空:(1) ,不亦说乎?(2) ,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 。5、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