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 1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
2、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
3、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重走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
4、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同步,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居民相互之间协作,协作的过程就会有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乡村的各种制度。比如现在许多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这就是处理村庄公共事务的手段,但是要避免为了制定村规民约而制定村规
5、民约,要让村规民约真正发挥作用。乡风文明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文化是相通的,通过政府推动和村民参与,在乡村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摘编自王晓毅(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要先行材料二: “现代乡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参加河南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个“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6、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就能为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画上句号,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梦写下惊叹号。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摘编自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河南日报2019-03-15)材料三: 近年来,新疆哈密市五堡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
7、兴,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近日,在伊州区五堡镇吐格曼搏依村,一场中式面点培训课程正在村委会进行,这场培训是五堡镇为镇里旅游业发展培训后备餐饮人才,吐格曼博依村村民阿木提参加了这次培训。阿木提原是吐格曼搏依村的贫困户,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第一年就盈利8万元,2018年收入达到10余万元。 旅游业发展也促进了五堡镇生活环境的改变。为了吸引游客,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五堡镇加大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并制定各项制度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如今
8、,走进五堡镇,现代感十足的街道,整洁美观的院落,美丽的新农村景象跃然眼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摘编自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央广网2019-03-17)材料四: 2018年10月12日,四川美术学院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美术学院整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新媒介美术创作实验室、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西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创新工程中心等校内外资源,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汇聚中外艺术与乡村研究人才,构建跨学科的学术团队,搭建跨文化的学术
9、平台,开展在地性的学术探讨。 长期以来,学校在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当代艺术走入乡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摘编自植根乡土振兴乡村四川美术学院成立重庆首个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中新网重庆新闻2018年10月12日)1.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村文化能使乡村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B.节日文化具有联通意义,可使乡村中的个体连成整体,人与自然成为共同体。 C.在维持乡村良好秩序和实现乡村和谐有序发展上,文化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D.乡村振兴必须经历一个先物质、经济层面,再到精神、制度等层面的过程。2.下列对
10、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从乡村文化在乡村社会的核心地位说起,引出振兴乡村文化这一论题。 B.本文从生活意义、社会秩序和振兴基础三方面论述乡村文化对乡村的作用。 C.本文通过东西方对乡村不同态度的比较,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 D.本文在论证中,以不少篇幅阐述在乡村振兴中应如何践行文化先行的做法。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就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秉纲张目,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B.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全面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是必要的制度
11、保障。 C.新疆哈密市五堡镇环境美丽,产业兴旺,百姓富裕,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探兴的重要途径。 D.乡村民居营建、乡村风貌改造、乡村文化生态调查等方面的案例和项目,是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概括分析。(4分)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哪些方面共同努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述各方面所起的作用。(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卖葱侯德云 朋友老刘在晚宴上讲一个卖葱的故事,刚起头我就笑。老刘瞪我一眼,说,笑什么笑?我说,我想起手机里的卖葱。老刘发愣,手机里卖葱?电子商务啊。我说不是,作家刘震云有个长篇小说
12、叫手机,里边有个卖葱的故事。老刘说,奥。 老刘没问手机里怎么卖葱。他不问我也得说,话头赶到这里了嘛,对不对? 我说,手机里边的主角叫严守一,哎哎,拍成电影了嘛,电影也叫手机,老刘你没看过?老刘摇头。我用眼睛扫扫别人,也都摇头。嗨,你说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我接着讲卖葱。 严守一他爹老严,跟谁一起卖葱(那人我给忘了),一天说话不超过三句的人,跟那谁卖葱,卖得眉开眼笑,都会讲笑话了。老严的变化,让严守一觉得,世上最好的事,好不过卖葱。只不过年底时老严跟那谁算总账,那谁在账上做了手脚,还背地里骂老严是二傻,让老严听见,那个气啊,从此不卖葱。老严委屈啊,说一辈子就遇到一个能说上话的,还骂我傻。 老刘笑了,
13、说手机里的卖葱,不如我说的卖葱。 我赶紧收起下巴,说,你说你说。旁边哥儿几个也催促,你说你说。 下边是老刘讲的卖葱。 很长时间的事,时隔现在十七八年。那时候,钱还真当钱,不像这阵儿,一百块的票子,你刚掏出来,嗖一声,没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工资也就千把块钱。 东山早市,有两口子,四十多岁的样子,天天来卖葱。不卖别的,只卖葱,一辆三轮车, 装满满一车葱。半头晌散市,卖光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时候要剩一些。 这两口子长相怪有意思,男的细长,女的墩粗,还没脖子,像个碾盘倭瓜 说到这里,老刘张开两手比划了一下,碾盘倭瓜你们知道吧?哥儿几个都点头,谁不知道呢,就是扁乎乎圆咚咚的那种大倭瓜嘛。看我们点头,老刘放
14、心了,接着说,女的那脑袋,像个碾盘倭瓜直接放在倒置的宝葫芦上。两个人的脚也一样,对比强烈。男的细而长,三五鞋的宽度四五鞋的长度;女的宽而短,四五鞋的宽度三五鞋的长度。俩人搁在一块儿,看着特滑稽。 他们的三轮车也滑稽。一个车轱辘,指定是手推车轱辘。另一个,指定是自行车轱辘。也不知怎么安上的。三轮车的车座,一般都是六根弹簧上面蒙一层皮革。他们的车座不是,是三根弹簧上面缠几道塑料布,透明的。还没车闸。车架子上绑一块胶皮,胶皮就是车闸。胶皮拖地,需要刹车时,男的用右脚,猛踩胶皮。天天踩,鞋底的前半截,磨出一道沟。 总之这两口子,从人到车,都是一副尴尬相,看着让人心酸。 我常去买他们的葱,因为比别处便宜
15、嘛。时间长了,混个脸熟,有时还互相唠几句闲嗑。赶上星期天,闲着没事,我会在葱摊旁站一会儿,看他们忙着卖葱。我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我去得晚,他们的葱已经卖完。7月的头晌,有烧烤感,两人却不急着走。女的在清点卖葱的钱,男的在一边看。两人脸上都笑眯眯的。 我也在一旁看。我看那两口子,两口子不看我。 女的清点完钱,对男的说,今天不赖,净挣三十六块一毛五。说完咧开大嘴,无声一笑。男的也咧开嘴,也是无声一笑。 女的瞅男的,说,二十块,给咱爹买点儿东西。男的瞅女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十块,给咱闺女买个裙子。男的点头,说嗯,突然又说,闺女有裙子,你买件衣裳吧。 女的说,我不买,我有衣裳,要不给闺女买个书包
16、,她的书包太旧了。男的点头,说嗯。 女的说,六块,给你买两包烟一瓶酒,晚上你喝点儿。男的努起嘴唇,是飞吻的姿势,然后咧开嘴,说,你呢,你什么都不买? 女的说,还有一毛五,买根冰棍,我咂咂就行了。说完,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脸上绽开一朵大丽花。 我看见男的突然变成顿号,愣在那里不说话,眼圈渐渐泛红。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扭过身子,快走几步,看别的菜摊。 等我再回头时,两口子已经蹬上三轮车,准备出发的样子。我冲他们摆摆手。男的背对我,没看见。女的看见了,也摆摆手。女的好像对男的说了句什么,随后男的扭头看我,笑笑。 我原地不动,看着他们,直到他们的背影在我眼前消失。 老刘的卖葱故事,起初,引起酒桌上一阵
17、阵哄笑。有人笑得直拍桌子,有人笑得岔气,还有人不断插话。可是越往后,笑声越少,结尾处,全场静默。 故事讲完,老刘的话还在继续。 老刘说,那天,我想了很多事,想自己的种种不如意,想到最后,想开了,我怎么就不能用别人的阳光来照亮自己呢? 话音刚落,桌上响起掌声。老刘脸色通红。 (选自天池2018年第1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卖葱”为题目,概括了主要情节,并以此来统率全篇,展开小说细节,塑造鲜明人物形象,表现深刻主题。B老刘对卖葱夫妻所用的三轮车的细致描写,主要目的是通过描写车辆简陋滑稽,来说明夫妻二人生活的艰辛和困窘。C听到女的只想“买根冰棍”
18、“咂咂就行了”,“男的愣在那里,眼圈渐渐泛红”的细节,表现了男子内心的落寞和不忍。D老刘讲故事,大家先是哄笑、拍桌子,后来静默无声,大家哄笑的是滑稽的形象和车辆,静默于对人间温情的感动。7小说的主要内容是老刘讲述的卖葱的故事,却在开头插入手机中卖葱的情节,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6分)8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卖葱夫妻二人的形象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
19、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
20、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
21、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22、一项是( )(3分)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
23、;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24、。 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13. 张居正作为少有的治世能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他为改善国家财政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梅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烘托了梅的品性。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C.梅花不是不愿
25、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D.诗人酒醉之后不愿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阵风吹来落下的花瓣。15.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态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说中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_;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_”,态度异常谦恭。(2)蜀道难中,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表现蜀道险峻特点的两句是:“_ _”( 3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 中“_”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
26、勇;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_”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备精良。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处于复读的你总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_,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然后_,多可悲! 别人发愤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
27、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_地偷懒,而且认为别人的努力是_,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B. 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C.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D.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8、(3分)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B.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
29、;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20、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其中,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
30、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闲暇是人们可以不受其他条件的约束而完全根据自己的偏好或意愿去支配使用的个人时间。一般来说,_ :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受教育时间,这部分时间主要用来形成人力资本; 。而闲暇时间又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睡觉、吃饭等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型闲暇时间;二是从事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享受活动的休闲时间;三是从事家庭性生产的时间。 ,诗经大雅民劳曰:“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礼记月令曰“霜始降,则百工休”。所谓“休”,即处闲取。马克思把闲暇时间称为自由时间,即非劳动时间,是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
31、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蒙阴县实验中学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 本题
32、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此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必须经历”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文中说的是“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而不是“必须经历”。2.C C项,“意在揭示东西方乡村文化的不同”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作者意在说明“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
33、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3.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因果关系倒置,“使得五堡镇的乡村旅游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错误,根据原文“基本形成环境因乡村
34、旅游更美丽、产业因乡村旅游更兴旺、百姓因乡村旅游更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态势”。可知,“乡村旅游”是原因。故选C。4.(1)例证法:如第一段中“建设几间民房,开上几个咖啡馆”(2)对比论证法:如第二段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对待乡村文化的不同态度。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秉纲张目,执本末从,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才能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实”,可知,国家应制定政策,统筹谋划;由原文“2016年五堡镇举办了首届桑葚节,大批外地游客蜂拥而
35、至,吃饭、住宿都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阿木提由此找到了商机,开办起农家乐”可知乡村应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由原文“研究院下设乡村建筑与环境研创中心、艺术与社会创新中心,将以具体实践案例和项目为载体,积极促进理论和研创成果落地,以艺术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可知社会力量应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答案:国家层面:制定政策,统筹谋划;乡村层面:积极寻找有特色的乡村振兴途径;社会力量: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6C(这一细节表现了男子为妻子关心爱护家人,敬老爱幼,但唯独委屈了自己的做法而感动。)7(6分)答案示例:(1)为后文夫妻二人卖葱铺垫造势,突出了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主
36、要事件。(2)制造悬念,使情节有波澜,更具可读性。(3)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的表现了小说主题。我讲的故事情节简单,反应平平,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而老刘讲的形象丰满,情节生动,反应强烈,讴歌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每条2分)8(6分)答案示例:(1)肖像描写。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夫妻二人,写出他们的怪异滑稽的外在形象。(2)语言描写。描绘夫妻二人卖葱后商议给家人买东西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眷顾家庭、尊老爱幼、彼此体贴关心的温情。(3)对比手法。卖葱夫妻二人形象滑稽,形成鲜明对比;夫妻二人生活困窘,但二人为人真诚善良,互相关爱,充满阳光。 (每条2分)9. 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
37、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要断开,排除B项。故选D。10.D 【
38、解析】D屯田由工部掌管。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11. C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
39、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12.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匿:隐瞒。黜:贬退。虽:即使。评分标准:词汇各1分,合计3分,文意1分。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评分标准:词汇各1分,句式1分,合计3分,文意1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
40、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13. 劝谏皇帝节省无谓开支,量入为出。如停止重修六宫宫殿,节省服御费用,减少苏、松织造的贡品等,使统治者的靡费现象有所收敛。派精悍大员严行督责,追收欠赋。整顿吏治。按法律严惩损公肥私、剥夺百姓、欺骗皇上的官员。【译文】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
41、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
42、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
43、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14.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希望有人引荐”错)15.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2
44、分)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2分)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2分)16.(1)犹且从师而问焉 俯身倾耳以请(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提携玉龙为君死 金戈铁马17.解析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草率行事;形容办事不认真。第一处,前面说“找不到办法”,应是说不敢轻率采取行动,应使用“轻举妄动”。得过且过:意思是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虚应故事:是指照例应付,敷衍了事。第二处,前面说“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理由”,此处是说没有
45、长远打算,应使用“得过且过”。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第三处,前面说“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很坦然地偷懒,应使用“心安理得”。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第四处,是说认为别人的努力是自己找苦吃,应使用“自讨苦吃”。故选A。18.解析 A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并不是对迷茫的原因作出回答,故排除。C项,“自己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D项,“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是说从头做
46、起,与文意偏离较远,故排除。故选B。19.解析 B项,后半句“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缺少主语。C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D项,兼有B项和C.项的错误。故选A.20、关键信息: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儒家主张尊伦理择贤执政,以德治官;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道家主张“权力兼抑”(或限制政府权力)。(每条一分,答全6分)21、示例:个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部分三是闲暇时间我国古人对闲暇很早就有论述(我国对闲暇
47、的关注由来已久)(意思对即可。每空2分,共6分。)22、审题【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主体由两部分构成写作的真实情境。材料的第一部分首先陈述三种现象:热带鱼放到大水池中可以迅速生长;狼凭借好奇心,不断体验,顽强地生存下来;被挑选为“最有前途者”的学生在老师的重视下果然“大有前途”。材料的第二部分是由一句话构成:“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综合材料的两部分来看,考生在谈人才成长的规律时需要结合第一部分三种现象所设置的特定情境,从中归纳得出。同样,我们在分析三种现象时,也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人才成长的规律。作文内容一定是围绕这两点来谈,脱离材料则会被视为不符合题意。 2
48、.典型任务的限制。“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是作文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人才成长的规律隐含在三种现象中,即每种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哲理。观赏鱼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宽松环境;狼的故事则侧重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和注重体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罗森塔尔心理测验的故事意在启示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人才的成长中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而这就是人们认识到的“一定规律”。所以我们在谈人才成长的规律时应结合以上现象来谈,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再立新意、与题不符。 3.价值判断的限制。命题人做出了“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一价值判断,三则材料则是对这一判断的现象枚举,考生只
49、能就材料探讨人才成长的规律,遵循所给出的价值判断,不可悖离。【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三则材料蕴含不同的哲理,这就为我们审题立意提供了一定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储备的素材自由选取立意。据此,可以谈合适的环境更有利于人才的养成;也可以谈“好奇心”能促使人去体验,促进成才;还可以谈“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利于人才成长。这就体现出限制性因素存在的同时又给了考生一定的自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考生的个性写作,展现其写作才能。 2.联想思考开放。考生在写作时可由材料中的三种现象展开联想,如进行类比联想,援引类似论据,佐证论点;也可由物及人,进行纵深联想,从诸多成功人士身上挖掘成功因素,紧扣论点,达成
50、论证。当然,在开放性的联想思考之余,不要忘了本题的限制性因素。 3.文体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写议论文,发表看法,论证人才成长的规律;也可以写记叙文,侧重记叙自己的感触,在叙事中体现个体思考。【解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材料由三部分构成。除了最后一部分写作常规要求外,主体部分包含三种现象,单独去看这三种现象,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异中找同”,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种现象所蕴含的哲理同中有异。这时再结合后面的文字“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分析,本道作文题意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考生论证的重点应是“人才成长的规律”,这规律就是现象背后蕴含的哲理。选取其一或综合立意均可。【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人才成长需要适合自己的环境。2.好奇推动体验,成就人才。3.积极暗示,大有可为。4.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营造人才成长环境。偏题立意:1.只阐释现象背后的哲理,不谈人才成长的规律。(1)人应有好奇心,敢于去体验。(2)人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2.在谈人才成长的规律时,偏离以上现象,脱离材料。如:苦难造就人才等。3.脱离材料整体,从个别字句入手,偏离题旨。(1)换一个环境,学会变通。(由鱼的事例中的“换一个大水池”一句得出)(2)趋利避害,顽强生存。 (由狼的事例中的“躲避危险”一词得出)(3)相信孩子,方有前途。(由罗森塔尔事例中的“寄予期望”一词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