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3) WORD版含解析 (2).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9110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3) WORD版含解析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3) WORD版含解析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教案:第五单元 《百喻经》六则 (3) WORD版含解析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百喻经六则一、导入提起“寓言”,相信同学们都不陌生,你们儿时应该都读过诸如狼来了、龟兔赛跑、盲人摸象等很多寓言故事,那么,和儿时相比,高中读寓言故事要达到什么程度呢?佛教寓言故事又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部由2万多字,98则寓言小故事组成的百喻经。请同学们翻开书,一起来看六则。一、 检查预习之前给大家布置了作业,要求同学们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的文言现象,彻底读懂这六则寓言故事。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ppt展示学案上的题目)检查预习、巩固基础注音: 嗤笑(ch)庵婆罗果(n)敕(ch) 诈现死相(zh)通假字:不得半车炭之价直(“直”通“值”,价值)古今异义昔有

2、愚人,至于他家。 古义:到。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即便逐走至辛头河。 古义:立即。今义:即使。傍人语言。 古义:告诉。今义: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便以血污涂其面目。 古义:脸。今义:面貌。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古义:经过。今义:亲身遭遇,亲自经受。既不得岀,以为忧恼。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词类活用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形活动,变得鲜美)极渴须水(名活动,喝水)有一老人来语之言(名活动,告诉)我教汝出(动活名,出来的办法)辨析句式徒自困饿,无益于道(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白白地忍受饥饿困苦,对于行道没有好处。傍人语言(省略句)旁人告诉(他)说心生疲厌,以为苦恼(省略句)

3、心生疲惫厌倦,把(销售不出去沉香这件事)当做苦恼其所乘马为他所夺(被动句)他骑的马被他人夺走默然无对,为人所笑(被动句)沉默着无言以对,被他人耻笑。如此痴人,世间所笑(被动句)像这样愚蠢的人,被世人耻笑。看来同学们预习得没问题,疏通了文意,我们请六位同学分别给大家讲述一下这几则寓言故事,并概括一下它们的寓意。六位同学分别说六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二、 探究寓言深意:我们在预习、阅读的时候,会发现相比儿时,高中阅读寓言时,需要我们从更多角度、更深层次地去分析材料,需要更深度地解读,读懂寓言背后更丰富的内容。而阅读佛教寓言故事,需要我们剖开佛教的外衣,学佛悟道,联系生活,不要单纯将佛教看成是宗教,而

4、是把它当作一门艺术的教育,从中领悟生活的要义。如何做到多角度、深层次解读呢?我们就要学会分析材料、找寻总结方法。我们以尝庵婆罗果这则寓言为例,给大家进行分析讲解,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发同学们对其它几则的深入思考和解读。1.尝庵婆罗果这则寓言中涉及到了几个描述对象?(长者、买果子的人、园子的主人、果子),造成最终这个故事的结尾的谁?(买果子的人)也就是说,我们拿到一则寓言材料,要先学会分析有多少个对象,因为(有多少个对象、就有多少个角度)我们还要看有多少种结果,造成这些结果的是多少种原因,因为(有多少种原因,就有多少种角度)2.当我们追问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了出现这种违背生活常规的反常

5、现象,只出现于谁?(买果子的人)其他三个对象都没有,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排除次要对象,而去抓主要矛盾,找根本原因了。是什么导致他有了这种反常的举动?这时候我们追本溯源,就会发现有一些原因是我们可以概括出来的。A. 他对每一个果子都不放心,要亲自遍尝。不一条条去实践就不放心,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实践至上、经验主义”。即使实践,也应有度。过犹不及。B. 他忘掉了他的使命,忘记主人让他买回去“好甜美者”。忘记初心。C. 假善之名行恶之行。假借买好果子的名义,其实自己破坏了好的果子,却对自己的行为不自知。D. 他只认为有蛀虫的果子不是好果子,其实他自己对果子的伤害破坏也造成了坏果子。分开了物我,应该做到

6、物我合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错误呢?当然是善用思维,勤动脑,科学分析,讲究方法。这个买果子的人,用的是“归纳法”,认为所有的果子都要亲自吃掉才能总结它们是否优质,是好果子。其实,我们认知事物的推理方法常用的有: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类比法(从特殊到特殊)、演绎法(从一般到个别)。其实我们善用类比法,由果子的产地、生产种植过程、皮相等等,通过吃一个果子,就能类比推理出大部分果子都是好果子。3. 大家认为这则寓言故事只有一个结果,其实它里面却蕴藏着很多原因。那么,我们在找寻这些原因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反常情节和关键语句,我们遇到这种句子,应该停顿,反复读,抓住关键句,比如尝庵婆罗果中

7、的“我今当一一尝之”,“若但一尝,何以可知?”4. 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活,联想生活实际,体味真意。生活中不能对每一种现象、观点,都一一领会,理解不了就排除。比如一个身边的朋友,要方方面面都投缘,都对我好,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朋友,其实,生活中也有疏离的美感。我们都不能过分执著于自我体验,实际经验。三、 分析其它几则寓言同学们可以借助我们刚才提到的这几种方法,来分析其它的一两则。四、 布置作业海恩法则中说: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都有29起轻微事故,300多起未遂先兆,1000多起事故隐患。因此,在一个浅层的违背常规的表象背后,总会隐藏着无数深层的原因。最后我们回顾这几则佛家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寓言”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故事(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和生活中普遍的道理。请同学们也来试着写一则寓言,把貌似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结合起来。下节课我们把你写的寓言和书中的寓言放到一起欣赏,看看你是不是也能具有佛家的大智慧。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