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3)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5339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部分第四单元 边界望乡 (3)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边界望乡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诵全文,能体味出诗作蕴含的乡愁 2了解诗作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据此进行鉴赏活动 3.背诵并能默写全文教学重点: 1.重在“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的赏析 2.分析语言的陌生化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略)二 作者作品介绍(略)三整体感知乡愁是人生的永恒的境遇,是文学不绝的母题,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丰富多彩的反映。具体到一个作家,这种乡愁又与时代紧密联系。大规模乡愁作品的出现总与大多数人流浪在乡土之外有关。怀乡的游子有着个人的父母乡土,有着童年故乡的美好回忆,这又是作家个人的独特体验。洛夫的这首诗感情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它的深层

2、情结则是超时空的。诗人偶尔被一次遭遇触动,便流出了这首情真真意切切的乡愁变奏曲。此诗为诗人1979年访问香港时所作,当时诗人赴台已整整30年。作为一名生于大陆,后生活于台湾的诗人,当他应邀访港,参观落马洲,隐约见到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时,诗人的心情异常激动,“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两鬓飞霜。而耳畔响起的数十年未闻的鹧鸪的鸣叫,更唤醒了他心中蛰伏了30年的故国之思。全文按逻辑顺序写了诗人登山、望乡、怀乡、想象,到最后回到现实偿愿无望的过程,抒发了诗人作为海外游子的那种惆怅而黯然神伤的故国情怀。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

3、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通过三个意象,诗作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2、本诗采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洛夫的边界望乡以繁复多变的手法,抒发了

4、诗人浓郁的乡愁情怀,在古今难以计数的思乡篇中脱颖而出,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一是反衬。望乡时,作者由“心跳加速”到“撞成内伤”,从“手掌生汗”,“伸手可及”故国乡土,到“抓回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由看到故国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二是联想。在诗的第三节,作者由杜鹃联想到杜鹃鸟再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三次联想飞跃,使意象叠合,象趣意深,蕴味无穷。三是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思

5、。语言品味四、赏析1.语言的陌生化诗人特地用一些语言的超常搭配,造成一种新奇而强烈的刺激,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当诗人透过氤氲的轻雾,隐约看到故国山河时,手心便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无形的“乡愁”以有形的望远镜来“扩大”,写出了乡愁之广之深,而“乱如风中的散发”则写出了乡愁纷乱,不绝如缕,极大地冲击了人的视觉感受。而“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则以“心跳”的距离写自己“近乡情更怯”的心理,“远山”把我“撞成”“内伤”,显示自己那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沉重悲苦之情。结尾“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以通感的手法,造成了清新脱俗的效果。这些语言的处理,既增加了诗味,又很好地反映了作者深重悲苦的感情。2、语言的对比法本诗有多处对比。如在“三月的春寒”天气,“我”却“双目尽赤,血脉贲张”,反衬出游子思乡情感之强烈;“我”热血沸腾,情绪激昂,“你”却问“我”“冷,还是/不冷?”一热一冷,凸显作者个人独特的感受;只见“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主观的愿望与现实的存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刻画出诗人内心的愁绪。通过对比与转换,诗歌生长出一种鲜明的张力,把一个离别家乡30年的游子的心绪、感触,表达得淋漓尽致!五 小结:(略)六 课后练习: 课后阅读洛夫的石室的死亡,写一段鉴赏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