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1浙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4663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1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1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练习1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习1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单元词语,能拼读词语,初步区分“的、地、得”的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初步了解省略号的用法。3、复习巩固本单元训练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和短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第2、4、6、7题。教学难点:“的、地、得”学生往往难以正确运用,常常出现错误,教学时不需多讲语法知识,而要多放在实际例句中运用。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也有一定难度。三、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错例。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二)教学过程

2、1 练习第1题。(1)指名开火车认读音节(2)指名6人在卡片上拼写,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自行填写。(3)反馈校对。2练习第2题。(1)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要求我们完成几个任务。(2)指名读第(1)组句子,集体讨论,比较。(填上“爽朗”一词,把“笑”的神态写具体了)自行填写第(2)组句子,再集体讨论。(明确用上“兴奋”一同,把教授当时的心情写出来了。)3练习第3题。(1) 请“的、地、得”用得较为熟练的同学说说掌握它们的诀窍。(2) 自由填写,反馈校正。4练习第4题。(1)自读,思考: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篇课文中出现过?(2)填写,试读。(3)指导朗读。(指名读一评议一小组读一齐读)5完成课堂作业本

3、。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2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二)教学过程1、练习第5题(1)复习第3课课后3中省略号的作用。(2)归纳省略号的几种用法。(3)朗读并抄写句子。2练习第6题。(1)指名读例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点与相同点。(2)自由读例句,体会语气的不同。(3)指名改写第一句。(4)自己试改第二句,集体讨论。3练习第7题。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4、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自由读文,思考短文写了件什么事。(2)划出人物的语言,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读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指导感情朗读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