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22685 上传时间:2025-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搭石 人教新课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搭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2理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句子的深刻含义。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 能正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一、 揭题示标1、导入: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2、示标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解决,5分钟后指名朗读,比谁读得正确、流利!2、学生自学3、指名朗读出示易读错的字谴责 懒惰 人影绰绰 协调4、学生在书上注音并齐读两遍5、理解下面词语意思。、谴责:指责、责备、埋怨。、俗语:大家都熟知而且常用的话。、协调有序:有规律、有顺序。、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在画面上一

3、漾一漾的情景。、理所当然:认为应该是这么做,这样做是很正常的事情。、汛期:指江水定时性的上涨时期。三、学习生字洪水 暴发 猛涨 裤子 懒惰 平稳 俗语 平衡 有序 起伏1、 指名读2、 齐读3、 指导书写4、 学生练习5、 提写6、 统计四、理清课文层次。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根据提纲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5分钟后交流。1、 学生自学2、 交流3、 第一部分( ):简要介绍什么是搭石。第二部分( ):人们摆搭石的情景。第三部分( ):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第四部分( )赞扬了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五、小结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

4、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一、揭题示标1、导入2、示标二、学习第一段1、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读了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3分钟后交流。2、学生自学3、交流(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三、学习24自然段。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学24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些地

5、方让我们感受到美?6分钟后交流。1、 学生自学2、 交流3、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这些词语生动刻画了老人的认真细致。可以体会到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协调有序;走搭石的声音好听“像轻快地音乐”;清波人影的景色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仿佛在我们眼前

6、展现了一副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文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搭石的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从他们互相谦让,尊老爱幼,而且“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可以看到一幅和谐的画面,也能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师:是啊,这两句话读来让人感到融融乡亲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到多么亲切。谁能把这亲切感读出来?谁能读得更亲切一点?指读。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生齐读第5自然段。师:了解了作者家乡的搭石,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作者发出怎样的感慨?(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师:“一排

7、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是赞美什么?师:还赞美搭石的什么?师:乡亲哪些美好的情感?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感情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体现了乡亲们心灵美。五、写作方法:1、 仔细观察、生动描写、2、用心感受、以小见大、平凡事物中见真情。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1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景物美和人们心灵的美;“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

8、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

9、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板书设计: 默默奉献搭石 互相礼让 心灵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尊老爱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