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练习:3.3 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1808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练习:3.3 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练习:3.3 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练习:3.3 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练习:3.3 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年高二历史课时练习:3.3 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选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基础达标(36分)1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根源是()。A传统孤立政策的深远影响B美国政治外交的需要C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使D经济危机严重削弱美国实力解析首先明确美国政府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其次要清楚“中立”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在美国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答案C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的事件()。德国吞并奥地利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意支持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A B C D解析采用首位判断法,由德意支持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

2、时间最早而确定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D赢得备战有利时机,准备与法西斯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任何一个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其国家利益。从题目给定的选项来看,只有A项符合要求。答案A4慕尼黑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共同点是()。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使德国发动战争时避免两线作战签约各国划分了势力范围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对慕尼黑协定的认识以及分析对比能力。只符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慕尼黑协定不符。答案C5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

3、电法国外交部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得到了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此话的含义是()。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B告诉法国他不会采取军事行动C英国政府不会单独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D希望法国不要放松军事行动的准备解析英国试图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而避免战争发生,以维护自身利益。英国意图告诉法国不要错误地认为英国会采取军事行动即进行战争。答案B6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 B C D解析解答该

4、题的关键在于理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实质上也是一种绥靖政策,为维护自身利益,纵容了法西斯侵略,所以错误。同时随着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对美国造成了巨大威胁,美国不断修改“中立法”,为了帮助英国抵抗德国,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所以是错误的。答案D7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D中国的革命运动解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操纵的国联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虽然李顿调查团认为日本为侵略者

5、,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裁,反而为日本侵略作辩护,说中国的革命运动“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答案D8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A B C D解析丘吉尔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也是反苏的,因此不是丘吉尔的本意。答案D9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苏联备战法西斯延缓世界大战的爆发打击了英法的绥靖政策A B C D解析本

6、题考查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理解能力。该条约的签订,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破坏了世界和平。答案D能力提升(14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引自1938年10月3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材料二引自1938年10月5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

7、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观点有何不同?(9分)(2)对材料一中“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如何理解?(5分)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慕尼黑协议签订后的影响来考查绥靖政策的后果。第(1)问主要考查张伯伦与丘吉尔对绥靖政策的认识,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比较概括。第(2)问注意判断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是指什么。答案(1)事件:慕尼黑协议的签订。不同:对慕尼黑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2)理解:张伯伦认为绥靖政策维持了世界和平稳定,维护了英国利益,但实际上却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也于1940年7月受到德国的进攻。w.w.w.k.s.5.u.c.o.m-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