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立身处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先秦诸子散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新课标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元目标素养目标对应内容学习提示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常见文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诵读法。反复诵读,深入体会作品思想内容。2讨论法。分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明白道理。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朗读本单元的课文,总结概括其风格特点。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古人智慧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的现实
2、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古人的立身处世之道。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所阐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富含着先哲的睿智光芒。孔子,这个有着堪比宇宙般广阔思想的圣人,他捋着髭须行进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有了礼法、信仰与思想的社会。大学之道中说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至、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忍人之心”是人类个体的同情心,是儒家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从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的社
3、会状况来看,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这些,总比鼓吹人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吧!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在老子的引领下,我们懂得了“有”和“无”,懂得了“知人”和“自知”的智慧;在庄子的引领下,我们懂得了“因物尽用,用物之大用”的道理。先秦圣贤们,给了我们深厚的生活启迪和人生哲理。这些哲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更陶冶了我们的情操,锤炼了我们的品格,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石!兼爱所谓“兼爱”,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在那个到处充满着大国攻小国、大家篡小家、强凌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的动乱时代,“兼爱”思想的提出,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