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8 昆明的雨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8999 上传时间:2025-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8 昆明的雨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8 昆明的雨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8 昆明的雨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8 昆明的雨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 昆明的雨【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学会热爱生活。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字词,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重点)审美创造品味文章“淡而有味”的语言,欣赏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大会,激趣导入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个环节叫“飞花令”,即由两名选手轮流说出含有某个主题字的诗句。如果一方在规定时间内说不出来,则另一方获胜。请大家推荐两位古诗词基础较好的同学,我们也来比拼一下。我们的主题字是“雨”。(学生进行

2、短暂游戏)师: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却有着不同的体验。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跟“雨”有关的散文昆明的雨,看一看汪曾祺笔下的雨又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昆明的雨汪曾祺)设计意图“飞花令”游戏可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的兴趣,并以“雨”为主题,自然引出本课的学习。二、预习检查1.作者介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2.字词积累(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汪曾祺先生的了解。(学生交流发言,教师补充)补充介绍:课件出示:汪曾祺,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自称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

3、义者”。汪曾祺说:“我在昆明待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贾平凹曾评价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自学掌握的知识,补充强调学生预习所欠缺的部分。将预习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初读,感知内容之“散乱”师:请同学们根据小贴士略读课文,时间3分钟,然后回答问题。课件出示:小贴士:略读也叫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阅读时只注意文章的关键部分,如标题、首段、末段以及每段的关键字(词、句)等,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内容的方法。遇到不懂的字、词等,可以暂时跳过,也不必理解所有细节。设问1: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预设 雨季长,

4、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设问2:本文除了雨还写了什么?预设 物: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树、木香。人: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事:与友人对酌。设问3: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又写以上这些内容?预设 这些内容都与雨有联系。比如,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昆明的雨的滋润下,杨梅长得又大又黑红,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娇美的吆喝声也将雨季的空气衬得更加柔和了。选取以上这些昆明雨季中的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是为了充分体现昆明雨季的特点,展现昆明的风土人情。教师小结:课文篇幅不长,但所叙景、事、物等较多,显出“杂”的

5、特点,这也是散文“形散”的体现。设计意图略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给出具体的时间限制,可以将学生的阅读速度量化,以培养学生迅速提取文章重点内容的能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感知课文内容。四、细读,品味语言之“平淡”师: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像一壶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知甘甜。下面,请同学们品析文中句子,仔细揣摩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1.善用生活化语言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两组句子,分析其语言特点。课件出示: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B.(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C.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

6、。预设 大多数作家作品中的比喻句都是华美而艳丽的,而汪曾祺却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或描述。这些随处可见、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事物在文中一次次出现,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事物的形象。课件出示: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预设 用“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形象地描绘出牛肝菌的颜色、口感和味道,表达出作者对牛肝菌的喜爱之情。“很好吃”三个字是日常用语,很好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平淡、如叙家常的语言特色。2.妙用标点(1)感受异同。请阅读下面两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课件出示:A.这种东西也能吃?!B.这东

7、西这么好吃?!预设 这两个句子的标点很特别,都用了一个问号和一个叹号,但是它们所表达的感情却迥然不同。前句:反问感叹,表露出质疑、嫌弃的情绪。后句:疑问感叹,表露出惊喜、惊叹的情绪。(2)朗读活动。请在这两句前面分别加一个语气词。从“?!”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提示:朗读时要把情感附着在特定词语上,注意语气和语调。预设 前句的前面可以加“啊?”,读出质疑与嫌弃;后句的前面可以加“哇!”,读出惊喜与惊叹。前句要把情感附着在“这”“也能”上,后句要把情感附着在“这么”一词上。前句语调上扬,后句语调由高到低。3.巧用多种写作手法师:请同学们认真体会下面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课件出

8、示:(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2)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3)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预设 (1)用“戴”“穿”“坐”“吆喝”等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用卖杨梅的苗族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文字富有生活气息,很有画面感。(2)把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与昆明的火炭梅进行对比,突出

9、昆明火炭梅的美味,侧面衬托了昆明的雨的滋润,抒发了作者对昆明和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3)这段环境描写很有意境。外面是大雨,院子里是淋湿的绿叶、白花,这样一种氛围里,两个人静静地坐着,给人以宁静、闲适、恬淡之感。教师小结: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却饶有趣味,言有尽而味无穷。他最善于用话家常式的口语,以及标点、修饰语等凸显语言特有的格调。设计意图品析语言,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字词句去分析,并引导学生读出语感,读出感情。本环节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感悟作者蕴含其间的情味。五、悟情感,体会散文之“神聚”师:本文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

10、。结合文本,试分析文章是如何以小见大、形散神聚的。预设 以小见大: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情感的载体,事物零散,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曾祺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作者对昆明、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形散神聚:本文所叙景、事、物较多,但都围绕着核心,即怀旧与珍视,追溯岁月流逝之后留下的珍贵回忆,表达对过往人生的珍爱。情感的线索串起当年散点的回忆,起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师补充:全文重点描述昆明雨季中的几种有代表性的事物,重在表现生活气息,体现作者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生活中情趣与

11、美的欣赏,符合作者散文创作的一贯特点。由画始,至诗终,并且首尾都有“我想念昆明的雨”的心语,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艺术匠心的表现,这也说明,散文之“散”其实是外形散,而内核严整。结束语:汪曾祺先生一生坎坷,但他能够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以平淡之心对待人生艰难,并且创造了积极的、乐观的、诗意的、美的文学人生。也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读汪老的文章,真正体会先生浓烈如火的真情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写法入手,理解本文形散而神聚的突出特点。【板书设计】【资料链接】(一)汪曾祺关于写作的见解1.我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不过我以为写任何形式的文字,都得首先把散文写好。2.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

12、,家常一点的。3.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4.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5.使用语言,譬如揉面。面要揉到了,才软熟,筋道,有劲儿。水和面粉本来是两不相干的,多揉揉,水和面的分子就发生了变化。写作也是这样,下笔之前,要把语言在手里反复团弄。(二)如何阅读记叙性和抒情性散文(一)阅读“三部曲”把握主旨要抓住标题、文眼,对全文有概括性的语句,议论、抒情等关键性句子。揣摩语

13、言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体会蕴含的感情,品评表达效果,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角度品味语言的魅力;也应注意不同散文类别的语言特点。赏析技巧谋篇布局线索、过渡、悬念、照应、详略、呼应等描写技巧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白描等叙述技巧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二)阅读策略朗读背诵借助朗读感受文章的情和理;借助背诵,积累语言,增进语感。关注细节抓住细节描写,体会其中的情味。知人论世从写作背景、作家生平等方面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比较阅读可以同主题、同题材、同类型散文关联进行比较。【疑难突破】深度体会昆明的雨中情之绚烂有些描写不合常情。比如“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

14、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从常理看,长长的雨季是会让人感到憋闷不舒适的,而作者却觉得“并不使人厌烦”。由此,可体会“我”对昆明雨季的一份特别的爱。有些描写不合常理。比如一片仙人掌用绳子倒挂在门头“尚能存活开花”,一个“尚能”就把作者的惊奇和惊喜都写出来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昆明雨季雨水的充足,气候的湿润。有些语言不合常意。作者在写雨季的缅桂花时说这种花也叫“把儿兰”,并由此想到家乡的“白兰”,可是当房东送来一盘缅桂花的时候,作者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作者因躲避战乱不得已居住在昆明,这么多年,能不怀人?能不思乡?但因为眼前花的香、花的美,就不再怀人,不再思乡了,这更加突出带雨的缅桂花的可爱。【阅读推荐】汪曾祺人间草木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