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品读下面两幅对联v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v此屋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原来合伙经营中巴车,去年散伙。经协商:小张付给小李现金2.7万元,车归小张单独经营。小张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小张出具了欠条。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现金给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歧义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v什么叫歧义句?1、老张分工专ciw。2、他们看yuj去了。3、我买了两斤虾子,你也买点吧!一、语音歧义(财务/财物)(越剧/粤剧)(xiz“子”念上声,指虾卵/xizi“子”念轻声,
2、指虾)1、我正忙着炒蛋炒饭,突然停电了。二、标点、停顿歧义2、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炒-蛋炒饭/炒蛋、炒饭)(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无鱼肉,也可,无粮米,也可)1、部队已经走了三天了。2、这饭不热了。3、我要翻译。三、一词多义(行走/离开)(这饭已经凉了/这饭不加热了)(需要翻译人员/要进行翻译)1、他的小说看不完。2、张大夫看病去了。3、这个人谁都不认识。四、指代不明(给别人看病/找医生诊病)(这个人不认识谁/谁都不认识这个人)(他写的小说看不完/他收藏的小说看不完/他看小说看个没完)4、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前面提到
3、“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五、指向不明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六、语法歧义定语定语中心语:新学生宿舍几个省、市的领导同志出租汽车(新)学生宿舍/(新学生)宿舍(几个省、市的)领导同志/(几个)省市的领导同志(偏正)供出租用的/(动宾)把汽车租出去(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
4、起色。(C)2003年高考第6题: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B、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远离家乡的亲人,能不望月感怀?B、学校终于接纳了两个同学的建议。C、张老师知道今天这件事情不要紧。D、这件事能够说清楚,又何必写呢?D歧义句练习、表达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这家伙,追得我满头是汗B、他正在看病,没有空,请你稍等片刻。C、他背了很重的包袱,你可得帮帮他呦。D、没有财政拨款,这工程怎样继续进行?D、表达不够
5、明确的一句是()A、李老师上两周才来,所以连本科组的同事也不认识。B、耐心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C、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行动物那样密切。D、身穿轻裘大氅的淑女绅士在寒冷的空气里兴高采烈地走动。A、下列句子表达明确而没有不同理解的一句是:()A、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B、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C、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D、李老师领着同学们把铁锹、锄头一放,顾不得休息就都上课去了。Dv1.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如:v 头发长得怪。v2.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v 教师节
6、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高考全国卷)vv3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如:v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v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高考全国卷)v4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如:v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vv5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如:v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年高考题)v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v 6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如:v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年高考全国卷)v“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意思就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并
7、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v7.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如:v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2005年高考全国卷)v8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如:v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v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天津地区都下了雨。这都是“和”字在作怪。v9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如:v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2005年高考全国卷)v10.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v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1989年高考题)一、设置具体语境。例:你为什么打他?1、你为什
8、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2、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应该是我。我去上课。我看见你那年才六岁。二、增加必要词语。1、我去给学生上课。2、我去听老师上课。1、我看见你的那一年,你才六岁。2、看见你的那一年,我才六岁。三、改换词语或调整语序。两个球队的教练。几个饭店的服务员。1、两位球队的教练。(更换量词)2、球队的两个教练。(调换语序)。1、几家饭店的服务员。2、几名(位)饭店的服务员。四、改变句子结构。围剿土匪的部队。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1、土匪的部队被围剿。2、部队围剿土匪。1、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2、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五、增加(改变)标点
9、符号。如:电视机不要退回。1、电视机不要,可退回。2、电视机?不能退回。“这粮站的大米保管没问题”是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后面可消除歧义的一向是:()A、其他东西尚不清楚。B、这点你们尽可放心。C、从未出现被盗现象。D、这向来是有口碑的。C歧义句练习“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A.请做好准备。B.请把电视机关上。C.小说不要带来。D.请你告诉小王。B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2、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3、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请写出这句话的三种理解总结: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个意思。在语言交际中,尤其是在纯信息交流中,歧义会导致误解而成为交际的障碍,从这一角度出发,歧义是应该努力避免、尽量消除的。但是有的歧义句令人发笑,笑解歧义句,那也是一种乐趣。收集一些歧义句,并经常地玩味,那情调,也不亚于泡杯浓茶来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