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鲁滨逊漂流记》 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4443 上传时间:2025-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鲁滨逊漂流记》 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鲁滨逊漂流记》 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鲁滨逊漂流记》 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鲁滨逊漂流记》 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语文十一册《鲁滨逊漂流记》 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语文十一册鲁滨逊漂流记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第二至八自然段鲁滨孙战胜困难的经历。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鉴于个别学生已经大概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因,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印象讲述故事,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按要求读课文,多读几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接着,读课文重点部分第二至八自

2、然段,讲一讲鲁滨孙的种种困难的经历。最后交谈一下自己学习本课的感受。教学准备:建议学生在课前阅读鲁滨孙飘流记原著。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救“星期五”回到英国启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通过学习,霍金那种向命运抗争的勇气,顽强的斗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与困难作斗争的勇士,他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鲁滨孙。(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你们对鲁滨孙知道了些什么

3、?2.哪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几位同学共同完成?3.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读流利。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先阅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2.把不理解的语句画下来四、小组合作学习请大家自由组合,三五人一组,先交流对画出的难理解语句的理解,再讲讲鲁滨孙的故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由说,如,课文是长篇小说的缩写,小说的其他内容等。讲故事,听故事。阅读“阅读提示”,并按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画出不理解的语句交流难理解的语句,讲讲鲁滨孙的故事。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并思考讨论并归纳交流体会并自由发言五、重点研读感

4、悟1.仔细阅读第二至八自然段,思考鲁滨孙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2.师生共同讨论,从“食物、住处、安全”等方面进行归纳,使学生认识到:这是生存下来的必备条件,为此,鲁滨孙想了不少办法,很不简单。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从鲁滨孙的非凡经历中,感悟学会生存的道理。如要有生存的勇气,要善于因地制宜想办法,要不断改善生存环境。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

5、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笛福的“鲁滨孙小说”,

6、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