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病句及其修改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常见病句1、成分残缺。一句完整的话由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独词句、无主句和省略句除外),其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谓语是及物动词,还包括宾语)。缺少了基本成分意思就表达得不完整,句子就不能成立。如: 听了劳模的报告,受到了很大的教育。(缺主语) 夏天到了,同学们都积极地卫生活动。(缺谓语) 铁道游击队描写了山东枣庄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武装起来。(
2、缺宾语) 2、重复啰嗦。由于对词义一知半解或追求华丽词藻,滥用乱用词语,使句中成分多余,意思重复,让人读起来感到罗嗦累赘,削弱了表达效果,成为病句。如: 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主语多余) 我今天真快乐、愉快。(谓语多余) 全校师生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宾语多余) 我因为经常锻炼,所以我的身体很健壮。(定语多余) 老师非常耐心地不厌其烦地讲解这道题。(补语多余)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3、语序混乱。一般情况下,句子中各成分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其次序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补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主语、谓语在后
3、(倒装句例外)。如下所示: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学习成绩各科都提高了。(定语错放在状语位置上) 经过学习,同学们的普遍观念提高了。(状语错放在定语位置上) 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呀!(表数量的定语和表性质的定语位置颠倒)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4、搭配不当。句子成分之间在意义关系上搭配不上,不合语言习惯。如: 王林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主语谓语搭配不当) 我们学校掀起“争三好”活动。(谓语宾语搭配不当) 我们要严密遵守纪律。(状语宾语搭配不当) 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战士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和泥泞的道路继续前进。(“冒着”与联合词之一项
4、不能搭配)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谓语之一项与“事业”不能搭配) 5、句式杂糅。前一句的意思未表达完又写下一句,将本来应分写两句的话混杂在一起,使意思含混不清。如: 我写完了今天的作业是组词和造句。 我们是生活在新社会的少年是多么幸福。 6、用词不当。这种类型的病错在小学生中比较普遍,可分为三种情况: 误用词性,用错词义。由于对词性、词义及使用范围、感情色彩、适用对象等理解得不确切,造成词不达意,如: 我们要永远记忆老师对我们的关怀。(误用词性) 晚上,我俯瞰辽阔的天空,心潮起伏。(用错词义) 这学期,我们学校的操场又扩张了不少。(使用范围不对) 王磊担任班长以后,处心积虑也想把
5、班级工作搞好。(贬义词褒用) 刘老师辛辛苦苦地教我们学习,人们都很爱护她。(适用对象有误) 滥用代词,指代不明。如: 小红和小英是好朋友,她经常帮助她学习功课。关系词语使用不当。 因为增强自己的体质,他一直坚持着体育锻炼。(误用) 徐进小学还没毕业,就顶着父亲上了班,所以很能干,也能吃苦。(滥用) 不管困难很大,但是他毫不畏惧。(搭配不当) 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一个人干起来了。(位置不对)事理性病错指修辞逻辑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1、比喻不当。比喻的修辞效果取决于喻体的选择。喻体选择不当,会使人感到不合事理。如: 同学们都像小老虎那样,努力学习。 他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亮。 小弟弟哭得可伤
6、心了,眼泪像小河一样往下流。2、自相矛盾。由于思想不严密,或词语选用不当,造成句意前后抵触。如:他有时经常迟到。没停的小雨,又下起来了。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上课的时候,我们全班每个同学都在认真地听讲,只有三四个同学在做小动作。 3、不合事理。因为对事物本身认识不准确,所以意思也表达得不清楚。有的描写不真实,违反事理。如: 抬头一看,呵,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光明灿烂的夜景,使我产生了无穷的遐想。 除夕之夜,月光泻在地上,大地像镀了一层银。 房子很破,风从四面八方刮起来。 护士替我量了量体温,我问她怎么样,她回答说:“没有体温。” 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二
7、、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1、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2、保持句子的原意。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 3、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
8、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4、改动最少。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对症下药地进行修改: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四、专项突破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1、多次反复教育
9、我们要好好学习。(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观察内
10、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
11、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
12、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
13、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19、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21、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