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两小儿辩日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2、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
3、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学会本课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5、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3、理解文意。教学难点1、理解文意。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2、学习孔子谦
4、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教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二、整体感知1、解题:师: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师: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3、教师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5、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5、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三、解析课文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
6、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5、学习最后一小节: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 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师生
7、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五、交流学法,诵读全文师: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2、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六、课后拓展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
8、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注: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学弈教学目标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给学生呈现课前准备的古语文言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
9、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再把学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讲一讲。师:同学们,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文言文的一般特点:有些字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师: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习的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二、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
10、课文(能有声有色背诵更好),也可读两遍。2、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3、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4、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5、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6、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三、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3、同桌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5、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四、练习背诵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不会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2、之后教师通过开火车,接词等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给予纠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3、请同学到台前来诵读,并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五、课后扩展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2、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