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年级语文上册1本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常识,把握词的含义与构成。2.反复吟诵,体会每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品悟每首词的语言特征。3.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处境,体会词的思想内容。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诗词课题总览一、回顾复习,了解词的常识。(一)什么叫词?词,是歌词的意思,一种按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二)词的构成是什么?1.词牌名:词调
2、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名。常见的如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词牌不像我们平常写作文的题目一样,它与词的内容是不一致的。2.词题目:词牌下的一个小标题,表明题意。3.上下两阕:同样的旋律中填上两段不同的歌词,叫上、下阕。词的构成各部件的含义词牌名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名。词题目词牌下的一个小标题,表明题意。上下两阕同样的旋律中填上两段不同的歌词,叫上、下阕。请大家标出这首词的“词牌名”“词题目”和“上下两阕”。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请大家标出这首词的“词牌名”“词题目”和“上下两阕”。浣溪沙(词牌名)晏 殊(词作者)(上阕)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二、初读诗词,反复吟诵1.请同学们听读四首词,标注重难点字词的读音。棹()笙()歌涟漪()()簪缨()()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鸥鹭()()二、初读诗词,反复吟诵1.请同学们听读四首词,标注重难点字词的读音。棹(zho)笙(shn)歌涟漪(lin y)簪缨(zn yn)试倩(qn)悲风吹泪过扬州鸥鹭(u l)1.请同学们反复吟诵四首词,划分每句词的节奏。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4、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请同学们反复吟诵四首词,划分每句词的节奏。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5、,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三、运用“三读法”,品读诗句魅力方法:三读:先读题目、再读作者、最后读诗句。1.注意抓住词眼,通过“词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的意境特征;2.也可把握名句,分析名句的语言特征和丰富内涵;3.还可以探寻词中描绘的画面,从多角度品悟画面的妙处;4.也可以探寻词中词人的行动踪迹和情绪痕迹,由此把握词的思想感情。浣溪沙晏 殊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运用“三读法”读词哦!1.读 词牌名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有珠玉词等存世。2.读 作者浣溪沙晏 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不得已,没有办法。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径。在
7、一个地方来回地走。(1)解释关键词:3.读 词句(2)请你根据词句,找找词中词人的踪迹。“一曲新词酒一杯”对酒听歌“去年天气旧亭台”回忆去年类似情景。“小园香径独徘徊”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3)朗诵全词,说说词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上阕: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触发物是人非的伤感下阕:对美景消逝的眷恋、怅惘,与淡淡的哀伤(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含义,品品它的妙处。含义: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这句词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
8、一片虚无。妙处: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运用“三读法”读词哦!1.读词牌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代表作有散文醉翁亭记等。2.读 作者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细小的波纹。解释关键词:桨。指颍州西湖。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3.读
9、 词句(1)这首词以“西湖好”为中心,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请你根据词句,说说有几处好。春 水 碧 绿,流 转 绵 延;长 堤 芳 草,笙 歌 隐 现;水 面 无 风,光 滑 如 镜;船 动 不 觉,沙 鸟 惊 飞。3.读 词句水中岸上水中视觉听觉触觉静态动态词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西湖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真是让人陶醉啊。(2)这些“好”从哪些方面展开描写的?3.读 词句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美好的心境、惬意的情怀。总 结相见欢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
10、扬州。qn1.读词牌名运用“三读法”读词哦!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词人。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激之作。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存词集樵歌。2.读 作者3.读 词句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古城名,即今江苏南京。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进军中原之事。代指达官显贵。簪和缨都是古代贵族的帽饰。缨,帽带。收复国土。请人代自己做。今属江苏。清秋时节的景色。夕阳垂地,万里的长江缓缓流去。季
11、节是一年中万物凋零的秋天,时辰是一天中夕阳西下的黄昏,夕阳、大地、长江都有种苍凉沉郁的色彩。(1)词人登上西楼所见是什么?景物有什么特征?3.读 词句(2)在清秋时节、夕阳垂地、大江东去的场景下,词人抒发了什么情感?下阕的含义是金人侵占中原,天下大乱,士家贵族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将我的泪水吹到扬州。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3.读 词句主 旨 归纳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如梦令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读词牌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
12、章丘(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代表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2.读 作者3.读 词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溪边的亭子。黄昏时候。大醉。尽了兴致。乘船返回。荷花。奋力把船划出去。这里泛指水鸟。(1)请你说说词中的“常记”,回忆的是何事。请说明时间、地点、人物状态和事件。时间“日暮”(黄昏)地点人物状态事件3.读 词句(1)请你说说词中的“常记”
13、,回忆的是何事。请说明时间、地点、人物状态和事件。3.读 词句时间“日暮”(黄昏)地点“亭”(溪边的亭子)人物状态 词人“沉醉”“兴尽”“误入”词人深醉,兴致很高,心情欢愉。事件乘舟回家,误入荷花深处,奋力划船,惊起满滩的鸥鹭。(2)从这首词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李清照?天性贪玩活泼有强烈的生命力任情豪放不受拘束3.读 词句主 旨 归纳这首词写词人追忆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活动,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姹紫嫣红,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北宋词清新婉丽、哀而不伤,南宋词慷慨悲壮、饱含血泪。(一)(二)(四)是北宋词,(三)是南宋词。北宋词、南宋词虽风格各异,但也是一脉相承,与时代紧密相连,相信同学们徜徉其间都有自己的感受与体会!4646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