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上册语文识清单第一单元苏教版易 错 音崇(chng)浸(jn)塑(s)茁(zhu)衷(zhng)尝(chng)赏(shng)睁(zhng)虽(su)辙(zh)肠(chng)袍(po)恼(no)柔(ru)穗(su)膘(bio)萄(to)缨(yng)韧(rn)易 错 字崇 浸 项 劳 涌 塑 霞 编 茁 衷 官 尝 赏 绪 睁 宽 虽缺悲 隐 螺 眉 溪 峡 君 桂 肠苹 袍 烦 恼 酒 柔 梳禁jn(情不自禁)jn(禁止)埋mi(埋葬)mn(埋怨)多 音 字似s(似乎)sh(似的)宁nn(安宁)nn(宁可)多 音 字磨m(磨灭)m(磨坊)奔bn(奔跑)bn(投奔)多 音 字铺p(铺路)p(
2、当铺)曲q(歌曲)q(弯曲)多 音 字皓月当空 形影不离 万里无云 各奔东西 心绪不宁 十全十美手足情深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屈指算来井井有条羊肠小路四字词语铺设大道架起金桥蕴含辛劳涌起波涛编织丝线品尝瓜果成熟的向日葵 柔韧的梳子 发亮的汗珠 明丽的阳光 悄悄地珍藏特定形式词语1.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改成陈述句: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句子、句式2.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仿写:时光流逝,那是蜡烛无声地燃烧奉献的光芒;花儿朵朵
3、,那是新苗茁壮地成长散发的芳香。句子、句式老师,您好!是一首抒情诗,赞美了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激、热爱之情。诗中“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和“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这两句最能体现老师工作的崇高。课文回顾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通过叙述故事介绍了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表达了苏轼每逢中秋佳节的思亲之情,以及他豁达豪放的精神个性和乐观向上的情怀。题目中,“但”的意思是“只”;“愿”是“希望、祝愿”的意思;“长久”的意思是“长久地活着,心怀美好的情感”。题目的意思是但愿大家都能健康地生活,美好的情感长驻心间。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分别七年的弟弟,
4、在深深的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课文回顾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故名为“望洞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别出心裁地描绘了一幅玉宇无尘、澄静空明、淡雅静丽的洞庭山水美景。课文回顾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课文回顾秋天这首诗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
5、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文回顾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其作品有东坡乐府等。作者信息刘禹锡,唐代哲学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词浪淘沙等。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主要作品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qin)进酒,有李太白集。作者信息1.四字词语。(1)四字并列的:阴晴圆缺 悲欢离合 喜怒哀乐 酸甜苦辣 笔墨纸砚 琴棋书画(2)赞美老师的:废寝忘食 呕心沥血 夜以继日 谆谆教诲 孜孜不倦(3)描写秋天的: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天高云淡 金桂飘香 金风送爽(4)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亲密无间 情深义重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课外延伸2.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关于思乡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