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检测卷2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闰土是一个颈上to( )着银项圈( )的少年,他曾给鲁迅讲过猹( )这ch shn( )是怎样ni shn( )to cun( )的故事。2.伯父sh sh( )了,追悼( )会上wn lin( )挂满了墙壁。二、查字典填空。1.“枣”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读音是( ),可组词为( );“窜”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2.“冠”的意思有: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张冠李戴”的“冠”应选第( )种解释,读音是( )。三、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 )吞
2、枣一望( )( )( )然大( )( )经风( )失声( )( )北风( )( )_四、按要求写句子。1.戴着墨镜的那位先生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缩句)_2.我知道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历尽艰苦我哼都不哼一声。(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_3.老农在诉说着过去的辛酸往事。(修改病句)_五、补充下列有关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使我们联想到鲁迅先生写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_。”2.在许广平欣慰的纪念中这样赞颂鲁迅先生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_。”3.鲁迅先生一生十分珍惜时间,他曾说:“时间就是_,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
3、无异于_的。”4.“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以此来启发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
4、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
5、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1.补全词语。欣喜( )( ) ( )( )有条浩如( )( ) ( )( )以求2.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_ 、_、_,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爱书,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3.请将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写下来。_4.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理解。(1
6、)“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 )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B.鲁迅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七、作文。“望着他(她)已不再年轻的背影渐渐模糊在夕阳的余晖里,我不禁惭愧地流下了眼泪。”请以这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1.把事情的开头、经过写清楚,写具体。2.语句通顺、连贯。参考答案:一、1.套 qun ch 畜生 扭身 逃窜 2.逝世 d
7、o 挽联二、1.一 7 zo 红枣C cun 2. un三、囫 囵 无 际 恍 悟 饱 霜 痛 哭 怒 号 句子略。四、1.先生穿着西装。2.因为我知道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所以历尽艰苦我哼都不哼一声。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老农在诉说着辛酸往事。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
8、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五、1.俯首甘为孺子牛 2.挤出来的是奶、血 3.性命 谋财害命 4.走的人多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六、1.若狂 井井 烟海 梦寐 2.爱看书 爱买书 爱抄书 3.第四自然段第一句。 4.(1)B(2)A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