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浙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125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到这样的详略处理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2、学会冈、贤、怏、谒、辅佐等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3、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能分辨课文的详略。难点:古典小说中的部分现代汉语不常用的词的理解。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刘备是个怎样的人。3、按“三顾茅庐”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1、揭题审題。(1)顾:拜访。(2)简介三国志。2、按要求自学课文。(1)轻声读

2、,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冈(gang)谒(ye)数九寒天(shu)(2)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三顾茅庐、大贤、仰慕、出山、辅佐、谒见。(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检查是否通顺,随机正音。(2)注意“谒”与“蔼”,“怏”与“快”字形的区别。(3)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4、按“三顾茅庐”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刘备第一次去见諸葛亮,诸葛亮出门去了,失望而归。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冒着风雪去见諸葛亮,而諸葛亮又不在家,只得怏怏而回。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4、。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三段(第36自然段)写刘备三访諸葛亮,耐心等待,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共图大业。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5、作业:作业本第1、2、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