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7365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跟踪检测:阶段性测试题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阶段性测试题三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我国中纬度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呈现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这一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高原到平原的地域分异解析:我国中纬度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C2引起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 B热量C海拔 D土壤解析:从沿海到内陆,由

2、于距海远近的变化,导致降水逐渐减少,使自然景观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所以引起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A项正确。答案:A(2018安徽黄山期末)读“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植被有显著差异,体现了()A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图中山脉南段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西侧由于受山脉阻挡,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自然植被为温带荒漠,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故D项正确。答案:D4巴西通过保护雨林,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运

3、用的原理是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特殊性 D区域性解析:巴西的热带雨林受到破坏,会影响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因素,故巴西通过保护雨林,恢复当地生态环境,运用的原理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项正确。答案:A下图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动植物遗体的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非常小;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出大量CO2,使空气中CO2含量显著增加。答案:B6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近年,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

4、。据研究,该现象与大气中CO2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差异性C独特性 D复杂性解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是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暖、海洋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珊瑚死亡就体现了这一点。答案:A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78题。7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侧为高山草甸带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 BC D解析: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中a山脉为秦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其山麓北侧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山麓南侧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正

5、确。答案:B8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不同,这种变化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 B经度地带分异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解析: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所以这种变化属于纬度地带分异,A项正确。答案:A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910题。9与自然带A形成无关的是()A受暖流影响 B受赤道低压控制C受地形抬升影响 D受东南信风影响解析:自然带A是热带雨林带,因为位于山地迎风坡,东南信风来自海洋,受山地抬升,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与A、C、D项有关。该地不受赤道低压控制,与B项无关,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自然带ABC的更替表现为()A纬度地

6、带性 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解析:自然带ABC的更替,依次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表现为热量随纬度而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A项正确;经度地带性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以水分为基础,B项错误;垂直地带性是以热量、水分为基础的,C项错误;非地带性是局地小范围的变化,D项错误。答案:A(2018湖南郴州期末)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市树从当地分布广泛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大乔木中选取。湖南郴州市树为樟树,河北石家庄市树为国槐。据此完成1112题。11樟树和国槐分别属于()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D

7、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解析:湖南位于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北位于我国北方,属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国槐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正确。答案:A12导致湖南和河北两省树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土壤C水分 D热量解析:湖南和河北两省纬度差异明显,湖南一月份平均气温高于0 ,河北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 ,从而导致树种差异,故D项正确。答案:D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分别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

8、三种土壤中红壤有机质含量最低,故a为红壤;黑土因有机质含量最高而最肥沃,且土质较疏松,空气含量较高,故b为黑土;c中水分含量较高,故为水稻土。答案:B14关于上述三种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原等地Cc土壤是在人类长期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D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解析:红壤土质较黏重,透气性较差,且土壤呈酸性,可以通过掺入沙子使土壤疏松,通过施用熟石灰中和的方法来改良其酸性土质;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地区;南方的水稻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培育下形成的;透气性最好的是空气含量最高的黑土。答案

9、:C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如果图示区域植被遭到破坏,则平原地区最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加剧 B泥石流频发C土地沙漠化 D河流含沙量增大解析:图示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平原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大。答案:D16下面四幅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式图中,与上图中10S附近西部山地相符的是 ()A BC D解析:图中10S附近西部山地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山地西部基带为热带荒漠带;10S附近西部山地东部为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故山地东部基带为热带雨林带。答案:C(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

10、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718题。17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的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下渗和蒸发,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该小流域位于海拔2 5003 400 m之间,该地为山地针叶林带,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2 50

11、03 400 m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答案:B18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解析:读图可知,甲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范围年均降水量为230330 mm,年降水量在400 mm以上才会有森林带的分布,所以甲地不会有山地落叶阔叶林分布,更不会有山地常绿阔叶林,A、C项错误;半荒漠分布区年均降水量为160230 mm,甲地年均降水量为230330 mm,故甲地植被应比半荒漠地区丰富,应为草原,而不会是荒漠,B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B(2019四川射洪入学考)读图,回答1921题。19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土壤解析

12、:读图,图示自然景观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属于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B项正确;热量是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A项错误;地形影响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项错误;土壤不影响植被类型,D项错误。答案:B20图中形成绿洲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壤 B降水C水源 D热量解析:在干旱沙漠区,有水源出露的地方,形成绿洲,图中形成绿洲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水源,C项正确;土壤、热量不是绿洲形成的主要因素,A、D项错误;干旱地区降水少,不是主要因素,B项错误。答案:C2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析,正确的是()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B草原上动物毛少,以适应酷

13、热环境C西部海洋沿岸寒冷的洋流是导致森林冬季落叶的原因之一D森林中阔叶林冬季基本无叶,以降低蒸腾方式来抵御冬季低温解析:图中自然带中,荒漠带位于温带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降水稀少,A项错误;草原上动物夏季毛少,冬季毛多,以适应环境的季节变化,B项错误;西部海洋沿岸的洋流是暖流,导致森林冬季落叶的原因是位于温带地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项错误;森林中阔叶林冬季基本无叶,以降低蒸腾方式来抵御冬季低温,D项正确。答案:D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第22题。22甲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解析:图中显示年均

14、温由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年降水量在600 mm左右,不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只能是常绿硬叶林。答案:C(2017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23题。23该山地()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解析: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该海拔高度最热月气温应在0 以下,而站点测得该海拔处最热月气温接近15 ,故该海拔处没有终年不化的积雪,A项错误;站点的气温年较差大于15 ,站点的气温年较差小于15 ,该山地气温年较差并没有随海

15、拔升高而递增,B项错误;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麓为青藏高原,海拔为4 000米左右,而图中各站点均在4 000米以下,故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D项错误。答案:C(2018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2425题。24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图示区域为天山,天山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云杉林出现在北坡海拔2 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云杉林出现在天山北坡,观察地点应位于天山以北,丙、丁位于天山以南,无法观看到图1中景观,C、D项错误;图1中观测地点位于山麓

16、草原地带,甲地位于伊犁河谷地,降水较多,山麓植被为草原,故甲地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A项正确;乙地距离山麓较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景观为荒漠,不能看到草原景观,B项错误。答案:A25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年降水量较多的地方才会有森林的生长,降水减少后生长的植被为草原,降水稀少处植被为荒漠,故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云杉林带,C项正确。答案:C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1)根据上面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17、。(2)上面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题,地形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导致背风坡降水量减少,阔叶林逐渐变化为草原和荒漠。第(2)题,地形的变化使降水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隆起,从山麓到山顶景观出现了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形隆起,导致背风坡植被发生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第(3)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从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

18、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27(10分)结合“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B_,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_的地域分异规律。(2)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处于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原因_。(3)刚果热带雨林地区,由于人为的滥伐,森林植被

19、遭到严重的破坏,随之气候、土壤、动物等也发生了变化,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性。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由赤道到两极(2)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3)整体28(14分)读世界部分区域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有关问题。(1)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A区域地理景观的成因。(2)说出B处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3)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影响两处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4)在图中用斜线标出与C处植被类型相同的区域。解析:第(1)问,从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分析。第(2)问,B处自然带为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

20、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第(3)问,D、E两处均为热带雨林带,D处是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E处是在地形和暖流的影响下形成的。第(4)问,C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答案:(1)A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由于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加之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显著,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3)D处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1、,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E处主要受地形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也发育成热带雨林带。(4)图略。(提示:标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或温带季风气候区)29(14分)(2017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

22、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