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6901 上传时间:2025-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课时作业9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9一、知能巩固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犀(x)甲旌(jn)旗玉枹(po)B挟(xi)持 惩(chn)罚 逶迤(y)C碣(ji)石 玉箸(zh) 飘飖(yo)D乱飐(zhn) 罗襦(r) 相觑(q)解析:A.枹f;B.惩chn;D.飐zhn,觑q答案:C2下面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错毂凌辱遮敝魂魄B旌旆 校尉 箫条 绝域C文身 云鬓 蛾眉 重叠D銮舆 马 揪捽 恣雎解析:A.遮敝遮蔽;B.箫条萧条;D.恣雎恣睢答案:C3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B天子非常赐颜色 赐颜色:赏面子,赐予荣光C城上高楼接大荒 接:连接D你身须姓刘 须:必

2、须解析:D项,须:应该。答案:D4下面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B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C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D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解析:B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答案:B5下面诗句表现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B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D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解析:A项表现手法为对比,其余为比喻。答案:A6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联

3、,写登楼远望所引发的幻觉,暗喻仕途多坎坷,但诗人如风雨中的芙蓉和薜荔一样临变不惊。B第三联,状写实景,岭上树荫蔽目,城下江流曲回,诗人借景抒发谪居荒蛮之地倍感压抑的情怀。C最后,诗人联想到几位好友也身处困境,他们都遭贬谪,各滞一方,难通音信,诗人只得遥寄思念。D全诗以写登楼所见的景象为主体,但寓情于景,对友人的惦念,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皆在景语之中。解析:A项认为第二联写“幻觉”没有根据,而且对诗句比喻意义的理解也欠妥。实际上,第二联写的是实景,影射政治气氛恶劣,正直的官员如被风雨摧残的芙蓉和薜荔一样,遭到迫害。答案:A二、文段选读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

4、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注】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飐(zhn):吹动。文身:身上刺的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七律诗表现作者初到柳州的抑郁心情。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到湖南永州十年,后再次改任柳州刺史。全篇以愁思起,以愁思终,愁思二字贯穿全篇。B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

5、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这首诗就是柳宗元怀念同遭贬谪的友人,寄赠给韩泰、韩晔、陈谏和刘禹锡的。C从字面上看,“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属于“工对”,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又具有“流水对”的特点。D诗人先用“共来百越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最后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犹自”二字感情深厚,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再次聚首的殷殷期盼。解析:“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再次聚首的殷殷期盼”错,应该是“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殷切思念和对得到朋友信息的渴望。”答案:D(2)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请结合诗句

6、作简要分析。_答案:作者着意铺陈,用了赋的手法,渲染谗邪小人对贤能之人的残酷迫害。以风雨喻谗人之高张,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菩萨蛮温庭筠注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温庭筠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江淮间。(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小山”指的是“小山眉”,唐代女子好画“小山眉”,过了一夜眉黛深浅不匀,如山峰重叠之状。B三四两句的动作描写既照应了前两句中眉残鬓乱的肖像描写,又通过“懒”字和“迟

7、”字,写出了主人公慵懒无绪之心情。C末两句写思妇所着之衣服,暗示了女主人公生活条件之优裕,也表现出她与爱人双飞双宿的喜悦与满足。D本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比兴等表现手法,借美人自喻身世,收到了言约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解析:生活条件之优裕正反衬出内心之空虚寂寞,而成双的鹧鸪也反衬出女主人公的孤寂可怜。答案:C(2)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与背景材料进行赏析。_答案:词中刻画了一个因无人赏爱而感到寂寞孤独,娇柔慵懒、自怜自赏的闺中思妇的形象。词的上阕写思妇的容貌:脸蛋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眉毛细长而弯曲,可见出少妇容颜之美;“懒”字与“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打扮毫无

8、兴致,表现出她无人赏爱的苦闷。下阕写妆成后照镜自赏,无意中看到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鹧鸪,以鹧鸪的成双成对反衬出她的孤独寂寞。思妇形象是作者怀才不遇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心,也抒发了自己内心无人赏识的孤独寂寞之情。三、时文选萃9(2018年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遣悲怀三首其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注】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

9、逝。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B“诚知”句,与作者写给韦丛的另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角度一致,意蕴相通,可谓异曲同工。C“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D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解析:B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在赞美妻子,讴歌爱情。“诚知”句,言丧偶之痛,历来普遍,不必过于哀痛。实为跌宕

10、顿挫之笔,是为了突显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体现的情感郁结。这两句诗几无可比性。答案:B(2)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欸乃:指渔歌,另一说指摇橹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11、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解析:格调没有低沉。答案:C(2)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渔夫形象?诗人在渔夫身上寄托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_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而又远离俗世的高洁的渔翁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体现了他的悠闲与高洁;诗歌中的五六句中“天际下中流”“云相逐”“欸乃一声”等句体现

12、他寄情山水的洒脱与闲适。诗人借此表现自己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自己孤高的品格的坚守。四、综合创新1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古人历经几千年的总结并结合自身哲学文化,给一张好琴定下了九个条件,_,这种说法最早出自明代冷谦的琴书大全琴制,指“奇、古、透、润、静、匀、圆、清、芳”。_,这些描述惜字如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斫琴人来说,对它们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即使心里知道一张琴的大体形制,细节仍是要靠自己琢磨的。比如“九德”之中排在首位的“奇”,古人的解释是“_”,听起来像极了一款巧克力的广告,具体说来,是“举之则轻,扣之

13、则松,抚之则滑,击之则脆”,但什么是松,什么是脆,并无量化的标准,全靠体悟。解析:填空时,要根据“九个条件”来填写与“九德”相关的词语。填空时,要围绕“对斫琴人来说”思考,“斫琴人”是内行人,根据分号反推,可知此处应填“在外行人看来”。空处于总结性的句子中,要结合其所处位置(在句首),它与下文构成的是总分关系,并根据“具体说来”来推断,应填“轻、松、滑、脆”。答案:是所谓琴之“九德”在外行人看来轻、松、滑、脆1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今年是恢复高考41周年,网络上到处都在议论这件事。高考作为我国新时期选拔人才的方式,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大学,解决了之前的教育普及问题。而如今,高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试点的东部省份所推行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都将很好地适用。高考作为我们国家公平的体现,世界上的所有国家迟早都会施行。高考不一定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大学。_答案:东部试点的政策不一定在全国适用。高考是我们国家公平的体现,其他国家不一定要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