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第9课人教版 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答 案 呈 现温馨提示:点击进入讲评习题链接112233BB课内知识优化练44B5566778899D10101111DCA答 案 呈 现习题链接课外阅读拓展练121213131414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sh)间(jin)隔便要(yo)还家豁(hu)然B.阡陌(m)平旷(kung)垂髫(tio)俨(yn)然C.叹惋(wn)缤(bn)纷怡(y)然及郡(jn)下D.刘子骥(j)邑(y)人诣(y)太守问津(jn)B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顺着)B.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C.仿佛若有光(似
2、乎,好像)D.咸来问讯(消息)C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复前行,欲穷其林B.便扶向路C.处处志之D.渔人甚异之B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不足为外人道也C.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D.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5.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B.具答之C.闻之,欣然规往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朝代)著名诗人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2)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东晋陶渊明世外
3、桃源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根据下列句子,写出相应的成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成语:_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_无人问津怡然自乐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点拨】本题运用文言句子翻译法,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首先将句子中的关键词解释准确,连词成句;其次,注意特殊句式,翻译时注意补、删、调、留、替,使译文完整、
4、准确、得体。本题需特别注意“妻子”这个古今异义词。另外,注意要把省略的部分补上。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D.武陵人捕鱼为业D 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桃花林美景有何作用?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10.下面对课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的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B.桃花源中人叮嘱即将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想被外界的人打扰。C.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整个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刘子
5、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在当时无法实现。A11.作者虚构的桃花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写出两点即可)示例:桃花源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拥有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桃花源内有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桃花源内人民生活幸福快乐;桃花源内有淳朴的社会风尚;桃花源内的生活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写出任意两点即可)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此中人语云_(2)遂乃开仓廪假贫民_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40页第12-14题。告诉借给,资助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与外人间隔。(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龚遂)就亲自带头倡导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14.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