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纲展示考情回顾备考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20年:万隆会议;2019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8年: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主要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走向世界舞台。20世纪70年代,中美都面临苏联的威胁,中国领导人抓住机会,促成外交突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外交战线的任务是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19年:中美建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
2、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2019年:上海合作组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基础知识填充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1)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政策“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屈辱外交,建立新的平等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3)成果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意义:标志着中
3、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954年)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意义: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2)万隆会议(1955年)成果: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形成了“万隆精神”。意义: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推动了“万隆精神”的形成。学考真题对练1(2020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55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该“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联合国大会D第一次
4、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B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55年”和“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与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一致,故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而召开的会议,故A项错误;1971年之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当局占据,故C项错误;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于1961年,故D项错误。2(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边倒”C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
5、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A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日内瓦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C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4(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故本
6、题选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政策”相比突出的进步性(1)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特点。(2)从影响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3)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最新模拟快练1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实行的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A“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
7、营一边,便于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故A项正确。2(2020深圳学考模拟)周恩来曾指出:“它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地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方针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
8、题的基本准则。3(2020珠海学考模拟) 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该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C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尊重中国在东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的完整;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中苏共管中长铁路30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30年,大连为自由港;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等。条约有效期为30年。摘编自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中苏友好同
9、盟条约材料二“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关于中国中长铁路、旅顺口和大连问题,双方达成协议:苏方不迟于1952年末将中长铁路的一切权利及该路的全部财产
10、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苏方不迟于1952年末从旅顺口撤回其驻军;苏方保证将大连的行政管理权完全交予中国政府。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相关协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新中国的影响。答案(1)背景:新中国成立;美苏“冷战”;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部分条款危害中国权益。(2)特点: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一边倒”“另起炉灶”;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权益过程
11、有缓冲期。(3)影响: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促进新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开创外交新局面基础知识填充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2)过程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交
12、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建交(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2)过程: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3)影响: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3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2001年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学考真
13、题对练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中美建交是在()A1949年B1971年C1972年 D1979年D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2(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为了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俄等六国在2001年成立了()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C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全面掌握开创外交新局面(1)一个中心:开创外交新局面。(2)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取得了
14、突破、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3)三大外交突破表现: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4)三大外交政策调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睦邻友好关系。(5)四个特点基本特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外交政策的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外交的重要基石:重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经历了从重意识形态到重国家利益,由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最新模拟快练1(2020广州学考模拟)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
15、折点”是指()A中美正式建交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故本题选B项。2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其中,推动10多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中苏建交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尼克松访华D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推动了10多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3(2020佛山学考模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不结盟运
16、动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C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美苏并未放弃霸权主义,中国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政策的目标,故选B项。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以及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材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A“一边倒”的方针 B“求同存异”的方针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交活动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多
17、边外交,并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四项原则,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增长,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积极
18、进攻战略,并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答案(1)焦点:台湾问题。承诺:一个中国;从台湾撤军。(2)原因: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需要解决台湾问题;长期对抗使中国与西方外交基本隔绝。(3)意义:有利于打破中国外交孤立的僵局;有利于世界的和
19、平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一、选择题1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原则是()A不结盟B和平共处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D“独立自主”与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相符,故D项正确。2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不结盟”BA项“一边倒”是指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另起炉灶”是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D项出
20、现于改革开放新时期。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符合题意。3(2020东莞学考模拟)1950年,英国政府认为,承认新中国虽不是保护英国在华利益的“灵丹妙药”,但至少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而且,“如果不与这个政府建立关系,我们就不能对它将来的发展施加影响”。当时英国的对华认识()A反映出中英双方的战争危机消失B反映出新中国不承认旧的中英关系C没有预料到新中国会倒向苏联一边D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高度一致B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印证;中国当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美国对华政策是孤立、封锁,不承认新中国,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
21、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下列各项体现该理念的是()A不结盟B开展多边外交C“一边倒”D改善中日关系C“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题干强调的是倒向一边,故本题选C项。5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战线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至今仍被认为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6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2、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日内瓦B莫斯科C万隆D北京C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7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A和平共处不称霸B求同存异谋发展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求合作B根据材料“万隆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一些国家攻击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的言论,周总理明确表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B项符合题意。81971年,当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时,沿途不少行人高兴地互相转告:“中
23、国来的!中国来的!”不少人招呼说:“欢迎、欢迎!”并挥帽致意。此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亚非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C根据题干的时间“1971年”可知中国代表团参加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故C项正确;亚非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是1961年召开的,中国并未参加,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2001年召开的,故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时间。9(2020中山学考模拟)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这件事可以说明()A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成员国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C中苏两国结盟
24、的政治影响深远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B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71年应为重返联合国,故A项错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两个中国”提案,据材料“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意味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故B项正确;1971年中苏关系早已恶化,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和平共处原则,故D项错误。101971年,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参加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的领导时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材料表明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
25、席位的重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缓和B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C第三世界的崛起D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C材料中“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强调第三世界的作用,故C项正确。111971年,尼克松总统透露,他本人接受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邀请。这一声明震惊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震动尤为强烈。随后,“尼克松震动”在中美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是()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美利益完全趋同D中苏的关系开始破裂B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2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相见,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其准确含义是()A中美两国的矛盾
26、开始消失B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提高C中国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问中国,发表中美上海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由敌对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外交策略主要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4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27、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苏联已经解体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C中美关系好转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B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和苏联政局动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邓小平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是为了减少国际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5(2020江门学考模拟)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实行不结盟政策D外
28、交战略的“转变”是指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故选D项。16领导人之间的会面与新中国外交政策密切相关。 从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到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再到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表明()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中国政府始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会见斯大林,与苏联亲密合作,以打破美国的封锁,争取苏联的帮助建设新中国;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当时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且中苏关系已经破裂,此举更多为了对抗苏联;1989年中苏领导人会面,中苏重归
29、于好。这三次会面均说明,不同时期国际形势不同,我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调整,故D项正确。17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上指出:“中方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发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材料中的“上海精神”()A推动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B促进了亚洲国家矛盾的解决C说明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D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涉及欧亚国家,“上海精神”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与欧亚成员国的合作,故A项错误;“上海精神”有利于欧亚各成员国之间协调相互间的矛盾,并非“亚洲国家”,故B项错误;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本身就是多边合作组织,“上海精
30、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18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排除A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结盟色彩,排除C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经济区域化不符,排除D项;B项属于二者的共同点,故选B项。19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31、)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C亚投行是单纯的区域性经济组织,不是军事组织,与不结盟无关,故A项错误;亚投行旨在推进亚洲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而非谋求地区的和平,故B项错误;亚投行反映了中国与众多国家之间的交往,体现了多边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亚投行和上海合作组织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不能起到深化的作用,故D项错误。20(2020湛江学考模拟)近年来,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不同形式加强国际合作,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A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B多极
32、化格局已经形成C第三世界主宰全球经济 D区域集团化开始出现A根据材料“中国提出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升,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
33、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这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政策有哪些?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概括美国的借口;依据材料中“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
34、交政策指出中国的选择;影响因素可从意识形态差异、国家利益等方面总结。第(2)问,依据材料中“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等信息回答。答案(1)借口: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承诺。选择:“一边倒”。因素: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出现。(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
35、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材料二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美售台武器虽然数量较大,但是主要是一些陈旧落后、退役淘汰的“滞销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政策,对台军售规模较大、性能较好。1992年,老布什政府卖给台湾150架F16战斗机。1999年3月24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5月8日,美国B2轰炸机悍然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1)材
36、料一中“1954年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美国方面)有哪些?(3)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不和谐音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美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差异以及国际格局、美国对华政策等因素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两极格局下美国所处态势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尼克松访华的作用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国家关系最根本的因素是国家利益,结合材料三中相关信息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社会制度不同;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或美国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意识形态的差别。(2)因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或与苏联争霸的需要)。(3)理解:中美关系由对立走向正常化。原因: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