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人:唐品诗 审核人:刘晓 【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豪放词派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爱国之情,表达内心郁闷的写法。3学会比较欣赏【文章链接】 韩(hn)侂(tu)胄(zhu)1 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六十四岁时,被召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节。这以前,辛弃疾被迫退居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了。起用他的是执掌大权的韩侂胄。因为那时蒙古已经崛起在金政权的后方,金政权日益衰败,并且起了内乱。要立一场伐金的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在那时濒临抗战前线。辛弃疾初到
2、镇江,努力作北伐的准备。他明确断言金政权必乱必亡。他又认为:南宋要取得对金作战的胜利,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他曾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了这些意见,并建议应把对金用兵这件大事委托给元老重臣。这无疑是包括辛弃疾在内的。可是韩侂胄一伙人不但不能采纳,反而有所疑忌不满,他们借口一件小事故,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开禧元年(1205)索性把他调离镇江,不许他参加北伐大计。辛弃疾二十三岁从山东起义南来,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在南方呆了四十三年,开始遭到投降派的排挤,现在又遭到韩侂胄一伙人的打击,他那施展雄才大略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
3、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基础知识】1 字音舞榭歌台( ) 寻常巷陌( ) 封狼居胥( ) 佛狸祠下( )2 文学常识辛弃疾,_爱国词人。字_,号_。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_”,与李清照并称“_”。他的词大多抒发一种豪放、悲壮的爱国情怀。3 生字解释风流 :草草:烽火:凭: 【自主学习】1 上阕写登高远眺,看到了千古江山、舞榭歌台、寻常巷陌之后,由此想到了哪些人物?为什么会想到他们,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2 词的下阕写了哪些典故?为什么想到他们,表
4、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合作交流】1本词在使用大量典故的同时,也用了很多的对比,试找出这些对比,并分析其作用?_。2综合分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怀古词,请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_。【拓展迁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du)鍪(mu):战士的头盔,这里借指士兵。孙仲谋 :孙权,字仲谋。1 首句中的“神州”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哪个词相近,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2下片前半部分中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_。【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