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5.海上英魂语文S版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
2、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海上英魂这篇课文讲述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表现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之前我就读过多次,每读一次,我的心便为之
3、哽咽良久。邓世昌英勇善战、指挥若定的睿智让我崇敬不已,他宁死不屈、慷慨殉国的爱国精神更是让我感佩万分。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想:现在的孩子生活安逸,爱国情感严重缺失,这篇课文不正是一个进行爱国教育的良好契机吗?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默读自悟。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读中自悟,解决问题。再交流点拔。学生
4、在交流中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见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拔,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初读课文时,孩子们语调平淡,问他们读后有什么感想,居然绝大部分同学无动于衷 ,能说的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仅仅在于“邓世昌很勇敢,不怕死”等。我觉得,这离我的教学初衷还很远,于是,我向他们介绍了甲午中日
5、战争的历史背景,让他们了解到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日本侵略者的猖狂嚣张。这时,孩子们的正文感与民族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再读课文时,对邓世昌的敬佩与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便融入了朗读之中,一个个读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情感有了,人物精神的挖掘便成为了我主攻的重点。我让孩子们找出描写邓世昌的语句,反复品读,看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这下,孩子们争相发言,“英勇善战”“视死如归”“顾全大局”。.等词语脱口而出。邓世昌的形象愈来愈丰满。我趁机抓住第四段质疑:当时“致远号”伤痕累累,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他们是不是只有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一条路可走,他们可以逃生吗?”孩子们一听,都迷惘了。我当下语调沉重地对他们说:“其实
6、,他们完全可以跳水逃生,可是,他们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条路,你们知道,这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精神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爱国精神。”接着,我又向孩子们讲述了邓世昌沉水后,他的爱犬及仆从救他,他却毅然拒绝,最终与战舰共沉亡,成全了他“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这时,我发现,孩子们一个个眼里噙满了泪水,那坚毅与悲愤的目光告诉我,他们的心已真正走进了文本,接纳了邓世昌,这不正是我所企盼的吗?教学过程中找准着力点,直奔主题。围绕“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这个问题为着力点,特别是课文中写到,我军用的舰船和日军用
7、的舰船展开激烈的作战时,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应当让学生抓住,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中邓世昌的顽强作战,指导学生默读,抓住各段总起句,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战斗的经过,体会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达到突出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的目的。文章的结尾,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日军的实力强大。可当我查阅资料时,却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当时北洋海军无论是战舰配备,还是物资投入都是最好的最多的,实力与日军相差甚远,日军望尘莫及。所以,海战之前,曾派人去参观,先进的装备让日军大吃一惊,可当看到,清军在大炮上晾衣服时,他们彻底放心了。这种松垮的制度必败无疑。果然,战争一爆发,清军上下不
8、一心,主战派,主降派,互相争斗,临阵脱逃者,腐败的制度让他们一败涂地。战争中,虽有几次机会,可以击沉吉野舰,可主降派的犹豫让他们错失良机。所以,我认为,课本上的第二条原因说日军实力强,不符合历史,我们不能因为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歪曲了历史真相!纵观整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情感教育是我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原因之一在于,做为老师的我,对这篇课文的情感体验十分深刻,能够以情促教。主要原因还是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教学所用,使课文变得丰满充实,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次,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朗读训练,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领会。这两点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必须继续发扬的。都说“教学是
9、门遗憾的艺术”,确实如此,这篇课文学完后,我掩卷长思, 觉得以下不足是我尤其要注意的:1因太注重于情感教学,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的作用。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情景描写引人入胜,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范文,可我却没有引领学生了解和学习。2没有很好地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学习过程不紧凑,导致教学时间冗长 。3没有进行拓展延伸,如果在学完课文后,老师或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爱国人物的故事,这样会对教学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4学习课文时,老师讲解过多,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反思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真正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让自己的课堂遗憾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