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主要有两项措施: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即从此演变而来。“世界蓝图”的基础是()A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 B美国实力的上升和强大C英法实力的衰落 D苏联实力的上升解析罗斯福的“世界蓝图”的提出反映了美国想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其基础应是美国实力的上升和强大。答案B2右图为丘吉尔的画像,下列事件与之有关并直接引发了二战后的世界局势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参加反法西斯战争B铁幕演说C成立北
2、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解析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直接引起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答案B3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解析“另一场战争”指的是“冷战”。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政策的根本因素。答案D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
3、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此可排除C项;“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答案B5下图是1947年的一幅漫画。斯大林正在防守的篮球上写着“马歇尔计划”,球框上写着“欧洲复苏”。你认为这幅漫画应该是()A苏联的宣传画B美国的一幅漫画C真实地再现了斯大林的外交政策D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成功解析二战后美国推行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力图通过这种方式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但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接受这一计划,所以这一计划只是在西欧国家实行,因此当时
4、的斯大林不可能去接“球”。答案B6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A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解析材料中西德参加的军事集团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为应对其挑战“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那么该条约是华沙条约,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答案C71947年9月26日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的形势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是西欧经济的可能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克里姆林宫的走卒取得政权。”出于
5、这种认识,美国采取了()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组织 D分裂德国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最大威胁是西欧经济的可能崩溃”,结合所学冷战经济措施,即可推断出B。答案B820世纪6080年代,每逢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苏联都要在红场举行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图为1962年阅兵式上展示的新式弹道导弹。专家指出,这一时期的阅兵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意义”是指()A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B表明捍卫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决心C展示军事实力,增强抗衡西方的资本D震慑民族分裂势力,以维护国家安全解析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相互展开了军备竞赛。6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因此60年
6、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是美攻苏守,故C项正确。答案C9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音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 B朝鲜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哈瓦那”“纽约”“莫斯科”“原子弹”等词。答案D10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其基本倾向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态势,他收缩的重点是()A美洲 B欧洲 C亚洲 D非洲解析为了实现收缩,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一是1973年签署关于结束越南战争
7、,恢复和平的协定,从越南南方撤走侵越美军;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充分表明美国收缩的重点在亚洲。答案C1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更名潮”说明这些国家()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革C对外政策的调整 D共产党失去政权解析从时间信息,以及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反映的是东欧剧变的历史现象,依据教材知识,题干现象说明这些国家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的变化,A项正确。答案A1
8、2德国总理默克尔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最幸运”是因为()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D德国揭开了国家再次走向统一的序幕解析1989年11月9日推倒柏林墙为德国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1990年10月两德终于实现了统一。答案D1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表现在 ()两极格局逐步解体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A B C D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所以符合史实;不符合多
9、极化趋势的表述;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格局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还没有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故不正确;叙述符合史实。答案C14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有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解析“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意指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答案D15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长期争霸的斗争中可以反映出的问题是 ()经济
10、和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争霸必然引起军备竞赛和战争威胁社会主义尚不足以与资本主义抗衡争霸斗争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A B C D解析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当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强大时,在争霸中处于攻势,反之则处于守势;为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加强军备竞赛,构成了一定的战争威胁;国际格局伴随着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而发生深刻变化。故符合题意。与史实不符,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于雅尔塔)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11、。材料二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力合作。任何政府钩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材料三有人说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客观上带来了世界的和平,它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有人说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它的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请回答:(1)二战后的“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12、6分)(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他国实施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中的观点你同意哪一种,请用史实说明。并说明另一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8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特征分析。第(2)问主要结合材料二理解归纳。第(3)问是开放性的题目,无论同意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实质:美苏争霸。(2)通过经济援助达到政治控制的目的。(3)观点: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长期对峙,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和平方式进行。观点: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史实:发生过局部的激烈冲突,如朝鲜战争、修
13、筑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美国计划于1957年12月用先锋号火箭发射卫星,人们猜测苏联将于同年秋天将卫星发射上天1957年6月,在人造地球卫星1号(Sputnikl)发射的四个月前,美国开始产生战胜对手的想法。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阿杜勒斯宣布:“美国情报机构的观点是,出于心理威慑的原因,苏联将竭尽全力成为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很可能是在1957年。”材料二1961年初,尽管“东方号”飞船的总设计师向科罗廖夫指出,运载火箭和宇航飞船的安全指数目前只能达到50%,但科罗廖夫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必须领先美国人数周,进行第7次“东方号”载人飞船发射因披肝沥胆的劳累
14、,精神上长期的亢奋,以及复杂的人事纠葛,科罗廖夫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1966年1月,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据专家估算,前苏联把国民经济中的一半到三分之二投入到国防科研生产上。苏联发展国防高新技术最大教训是搞“象牙塔”,用国民经济填“无底洞”。(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历史现象的国际关系背景。怎样理解“心理威慑的原因”?(10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10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联系当时美苏关系的背景回答。第(2)问,一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二要注意对结论的概括与准确表达,不能词不达意。答案(1)背景:美苏两国处于“冷战”状态,双方表面上“和解”,实际上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愈演愈烈。理解:获得争霸的心理优势,在舆论上压倒对方。(2)说明:为了在“冷战”中获得心理优势,苏联在航天科研上铤而走险,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认识:激烈的“冷战”危害了人类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科学事业变成了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