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00201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2学案: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废井田,开阡陌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3井田制的实质:土地国有制。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表现: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合法化。(2)最终瓦

2、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掌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2)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个人支配使用的小块土地。(3)地主私有土地: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土地兼并。3均田制(1)时间:公元485年,北魏。(2)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3)目的: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4)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

3、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5)宋初,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非常激烈。(6)到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2发展历程(1)产生:早在战国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到汉代,已比较普遍。(2)发展: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3)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3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

4、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讨论交流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土地私有,它与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有何区别?提示: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但所有权实际上掌握在贵族手中。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则是土地所有权开始掌握在各级地主和劳动者手中。讨论交流2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提示:均田制下的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因此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但是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并不触动广占田地的大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1井田制下

5、村社成员的份田可以自由买卖。()2均田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3在租佃关系下,佃农遭受严重的地租剥削,因而生产积极性较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主题一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区别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材料二: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国语晋语九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3)材料三说明

6、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提示:(1)制度:井田制。特点: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2)变化: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3)在井田制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而材料三反映的是争夺土地的事情,表明土地私有制出现,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井田制的性质和实质。提示:(1)性质:土地国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实质:井田制实质上不是土地国有制,而是一种名义上国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因为土地名义上是国有,但是由于周王层层分封,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贵族,耕作的收获物也全部交给贵族;劳动者虽有贵族分

7、授的份田,但却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区别。提示:(1)性质: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2)生产形式:井田制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产品分配:井田制下奴隶主占有全部产品;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有独立身份,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产品。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提示: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经营方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农民服力役、“均田” 均田制。提示:(1

8、)时间:北魏至隋唐时期的土地政策。(2)目的:为限制土地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3)含义:政府将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4)性质:属于封建的土地国有制。(5)影响: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均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提示:(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周王把直接控制之

9、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贡赋。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们的劳动价值。井田制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3)战国时期形成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4)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

10、和兵役。隋代和唐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后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带来的土地买卖及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均田制瓦解。主题二土地兼并和兼并关系的发展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材料三: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改变旧的剥削方式招来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

11、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材料四: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上述社会问题与这一观念有什么关系?(3)针对上面的主要社会问题,古代统治者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4)材料三反映了地主私有土地怎样的经营方式?(5)材料四中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1)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2)观念:以土地为根本,热衷于买田置地。关系:土地买

12、卖频繁,推动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3)措施:“均田”“限田”,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原因:土地兼并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4)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的租佃经营方式。(5)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土地兼并的原因和影响。提示:(1)原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政策因素: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历代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土地兼并。思想因素:古代土地经营能获取较稳定的收益,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2)影响:消极影响:a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

13、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b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c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积极影响:a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b促使统治阶级调整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及租佃关系。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开始出现私田。(2)战国以来:存在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等)、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总体趋势:战国以来,总的趋势是国有土地逐渐减少、私有土地逐渐增加。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

14、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他们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并将收获物的大半奉献给地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反抗,地主同劳动者的依附关系日益松弛,租佃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农耕经济更加成熟。 农业中的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提示: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唐朝以来,这种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依附关系,身份更为自由。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提示:(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

15、作方式。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汉代普及全国。唐朝出现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战国时期确立后,在其演变的过程中,总趋势是国有土地比例日益减少,私有土地比例日益增长。地主阶级是封建政权的阶级基础。国家要让地主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地主阶级可以利用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兼并土地。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封建国家要尽量保持自耕农数量,所以对土地兼并的态度不定,虽有抑制但不能根本解决。(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和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关系

16、到封建国家的经济强弱和政权安危。(4)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特色之一,它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5)历史地位:封建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6)农业结构: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7)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8)历朝历代的水利工程抵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题组一废井田,开阡陌1诗经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B)A均田制 B井田制C土地私有制 D公有制解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的表现,故为井田制。2诗经小雅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17、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D)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解析:由“诗经”可知,材料内容大体出现在西周到春秋时期,由材料“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可知,此时在“公田”之外又出现了“私田”。这说明周代的井田制遭到破坏。A、C两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周代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存在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3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实数收税。这反映了当时(D)A齐国首先发生税制改革B井田制得到加强C商鞅变法依军功行田宅D土地私有合法化解析

18、:材料体现的是鲁国的“初税亩”,故排除A、C两项;“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田亩的实有数目缴纳赋税,这实际上就承认了土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瓦解了井田制,故排除B项。题组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4战国时期,贵族占有土地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2 000多年。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B)君主私有制度地主私有制度土地兼并制度自耕农私有制度A BC D解析:战国以来形成的土地私有制构成后世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君主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一种,故正确。地主土地私有制度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一种,故正确;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便形成了土地

19、兼并的社会现象,因而土地兼并并不是一种制度,也不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一种,故错误;自耕农私有土地制度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一种,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5唐代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这表明当时(D)A农业发展迅猛 B曲辕犁推广C井田制恢复 D均田制被破坏解析: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唐后期均田制被破坏,民间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故D项正确。6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B)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A BC D解析:根据图片标题,反映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地主

20、向农民收取地租的情景,在图中无从体现,故选B。7南宋辛弃疾在最高楼一词中曾哀叹:“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这一哀叹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D)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土地易主频繁,这说明土地买卖相当频繁,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故选D项。题组三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8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D)A村社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解析:由材料的关

21、键信息“佃之”“所得各居其半”可判断,该经营方式是租佃式经营。9下列图表(注: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佃农对地主的依附程度)能体现佃农与地主依附关系发展的是(B)解析:佃农与地主的关系发展为:人身依附租佃契约没有契约的雇佣,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减弱,结合图示可知B项正确。10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C)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可知,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故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