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课时跟踪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庶几(j)羽旄(mo)麋(m)鹿B春省(shng)耕 角(ju)招 灵囿(yu)C濯(zhu)濯 与民偕(xi)乐 不给(j)D琅邪(y) 民乃作慝(t) 徵(zh)招解析:B.“省”应读为“xng”。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贤者虽有此虽:虽然B遵海而南 遵:沿着C放于琅邪 放:至D今王鼓乐于此 今:如果解析:A.虽:即使。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见”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暴见孟子 见:拜见B居有日,扁鹊复见 见:接见C暴见于王见:召见D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
2、:被解析:B.见:进见。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观”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见臣列观 观:建筑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景物,景象C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观:观察D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观:看解析:C.观:游览。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发”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发:发动B豹即发民凿十二渠 发:征发C主人忘归客不发 发:出发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开仓赈济解析:A.发:打开粮仓赈济。答案:A6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齐国其庶几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B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C暴未有以对也 孟子对曰D贤者亦乐此乎
3、乐酒无厌谓之亡解析:A项,近似、差不多;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B项,名词,行为;动词,做。C项,都是动词,回答。D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喜欢。答案:C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暴未有以对也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惟兄嫂是依 财用于是乎出C予及女偕亡不及卢家有莫愁D王变乎色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解析:A.连词,相当于“来,用来”。B.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相当于“此”。C.及:连词,相当于“与”/动词,相当于“比得上”。D.乎:助词,无实义/介词,相当于“于”。答案:A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今王田猎于此 B畜君何尤C时日害丧 D经始勿亟解析:A
4、项,“田”通“畋”;B项,“畜”通“慉”;C项,“害”通“曷”。答案:D9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述职者,述所职也A乐酒无厌谓之亡 B庶民子来C贤者而后乐此 D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解析:例句,职;名词用作动词,履行职守。A项,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B项,子,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C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D项,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答案:A10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A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B今王鼓乐于此C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D从兽无厌谓之荒解析:例句和B项均为状语后置。A项是宾语前置
5、,C、D两项是判断句。答案:B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表现“与民同乐”的一组是()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吾王不游,吾何以休?A BC D解析:属于“独乐”的一类,属于“与民同乐”的一类。答案:B12孟子规劝齐王“与民同乐”很有说服力,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抓住齐王心理,顺水推舟,步步深入,因此能够为齐王接受。B孟子在论证中善于用比喻,用欣赏音乐和打猎为喻,形象生动,易于接受。C孟子是有影响,有地位的人,齐王敬仰他。D孟子在论证中,善用对比,把百姓对国君取乐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比,很有说服力。解析:C.原因解说不当。答案:C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2)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答案:(1)我们王或许没病没灾的吧,要不怎么能打猎呢?(2)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