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 标 解 读时 空 坐 标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2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中的作用。4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概念,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石器时代的分期(1)分期: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2)分期依据:制作石器的技术不同。2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 (1)概念
2、: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代表性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生产与生活能以打制方法制作简单工具。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3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1)概况含义: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生产与生活: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遗存分布: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代表早期晚期时间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距今约5 000年前代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上游长江下游
3、特征手工业: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农业: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农业:种植水稻手工业: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4原始社会组织的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出现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征: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出现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特征: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发展趋向: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
4、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知识点二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2)五帝时代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根据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尧的地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2夏朝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国家管理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
5、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4)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知识点三商和西周1商朝的兴衰(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族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2)迁都于殷: 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3)文化成就文字: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已是一种成熟文字。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1阅读教材P2“思考点”: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提示:我国早期人类分布具有多元化特征,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地区往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
6、类生存。批注:21989年9月,元谋县建起了元谋人陈列馆,展厅内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元谋古猿”“元谋史前文化”三部分。你认为在“人类的起源”陈列展厅中能够认定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人类的关键遗迹是什么?提示:发现最早的制造和使用过的打制石器。批注:3阅读教材P4“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P5“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墓地部分及2001号大墓出土时全景”中的“墓葬”情况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批注:4. 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据悉,
7、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生辰纪念日都有大批民众前来参加祭祀活动。这一祭祀活动对当今社会有何重要意义?提示:颂扬神农氏开启文明、奠基华夏的丰功伟绩。体现华夏儿女对神农始祖的无限崇敬,倡导人们弘扬神农精神。批注:5阅读教材P5“学思之窗”: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提示:史记夏本纪认为:伯益主动让位于启;战国策燕策一说:启在与伯益的武力争夺中获胜而即位。这两种说法体现了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态度:前者倾向于理想化的政治诉求,后者肯定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批注:6阅读教材P6“思考点”: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提示:部落联盟传统的延续;巩固统治的需要。批注:(4)国家管理商王是
8、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内外服制内服: 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5)影响范围:东到大海, 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西周统治(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建立周朝,定都在镐京,史称西周。(2)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意义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共和行政”原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概况:周厉王出逃, 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
9、执政,史称“共和行政”。(4)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3商和西周的经济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7. 上图漫画反映了“武王伐纣”。为巩固周朝统治,西周在政治与土地经营方式上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提示: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土地经营方式上:井田制。批注:8阅读教材P6“西周分封示意图”:思考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提示:(1)以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
10、而划分,在统治策略上意图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2)以河流为中心,先秦时期,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重心,经济决定政治,所以分封也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批注:思维导图石器时代的中华文明史料一人类学家对北京人遗骨作的统计,结果是:死于14岁以下的占39.5%,死于30岁以下的占7%,死于40岁至50岁之间的占7.9%,死于50岁至60岁之间的占2.6%。寿命长短不能判定的占43%。贾兰坡北京人史料二在半坡遗址公共墓地发掘出250座墓葬,其中成年墓174座,小孩瓮棺76座。成年墓保存较好的有118座,死者一般头朝西,墓与墓之间的距离相差不太大,有的几乎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墓中有随葬物的7
11、1座,随葬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极少,绝大部分是生产用品陶器,随葬品一般有五至六件,而且是成套的,一般都是有一个打水用的小口尖底瓶,一个蒸煮食物的粗砂陶罐,一个盛物和饮食用的陶钵。随葬品在女性墓中比较多,男女是分葬的。成年死者根据鉴定,一般只是在30岁左右。刘昭豪半坡遗址(1)史料一中的统计数字说明什么问题?阐述你这样看的理由?提示:问题:北京人未成年人死亡率高。理由:14岁以下死亡的占可确定年龄人数的69%。(2)史料二中所介绍的葬式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特征?提示:特征:氏族成员地位平等葬于公共墓地,排成一条直线;母系氏族公社,女性受尊重男女分葬及女性随葬品较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宝贵随葬品
12、少且绝大部分为生活用品。(3)根据史料一、二的内容,谈谈你对北京人和半坡氏族时期人类社会状况的认识。提示:半坡人小孩死者占30%,成年人死亡年龄在30岁左右,此两项指数较北京人有较大改善,这说明半坡人较北京人生存条件要好。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比较比较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进入时间距今约170万年进入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进入新石器时代主要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生活现状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生产工具形状打制石器,较粗糙磨制石
13、器,精细尖锐用途用于采集和渔猎用于农耕生活,刀耕火种变化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只适用于采集和渔猎,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1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代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A北京人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D黄帝时代A恩格斯这段话反映的是原始农耕出现以前的生产情况,故选A项;B、C、D三项都已经进入农耕时代。2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A原始人群时期B旧石器时代C金石并
14、用时期D新石器时代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大约距今7 0005 000年,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故选D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一直强调,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然而很长时间以来真正的文字和实物可考的历史,我们却只能追溯到商代。作为五千年文明起点的三皇五帝时代一直作为传说写在历史教科书中。三皇五帝和夏朝不仅缺乏信史考证,而且即使在文献的叙述上,许多文明的片段也是模糊的,因此很多外国人根本不信服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以至于出现“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尴尬状况。为此,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
15、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正式提出,至2016年工程4期完成结项,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该工程对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有了总体性认识,不仅用考古史料实证了中华大地的五千年文明,而且明确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发展“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进而打破了长期以来有关文明或国家的定义主要由西方学术界制定的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有关文明或国家的标准。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百花齐放、多元并进,而后又汇聚于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3中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
16、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互补关系,是中华文化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动力因素。4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3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A
17、时间早B一元化 C独特性 D多元化D从材料中“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有1万多处,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可以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排除。4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玉米 水稻小麦粟A B C D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正确;玉米原产于美洲,错误;小麦原产于西亚,错误,故选D项,故排除A、B、C三项。不同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角度内容多元性的体现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从文明起源看,涉及黄河
18、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从遗址分布看,有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等多元性的特征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山西、陕西、辽宁、山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之势,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区域5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约6 000年左右,中华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这些星斗中不包括()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D龙山文化属于距今约5 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排除D项。6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A根据材料可知,相传神农氏教人农耕,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黄帝教民养蚕缫丝。所以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