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7653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基本作图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要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及一般步骤;(2)掌握五种基本作图,明确尺规作图的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作图题”练习,提高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画图,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及动手能力.3、情感目标:(1)体验数学语言的简洁严谨。(2)体会数学作图语言和图形的和谐统一。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五个基本作图,作图时要做到规范使用尺规,规范使用作图语言,规范地按照步骤作出图形。教学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范与准确。教学用具:直尺,圆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一些较简单的几何证明题.在学习

2、中常常感到需要有准确、方便的画图方法,画出符合条件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学习这种几何作图方法.1、阅读教材,理解概念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并回答问题:(1)尺规作图:在几何里,把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学生使用的尺子都有刻度,这里告诉学生,直尺是用来画直线的,或者延长线段、射线成直线的.我们作图时,可以使用一般的刻度尺、三角板,只要不用它们去度量长度,就是这里所说的直尺)(2)基本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基本作图.一些复杂的尺规作图,都是由基本作图组成的,第一册里曾讲过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这是一种基本作图,下面再介绍几种基本作图:练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

3、段2、讲解例题,熟悉语言教师边作图边用语言叙述作法,让学生听懂。前面我们学会了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学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公理时曾经已知三边画三角形得到边边边公理而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进而达到角相等的目的.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分析:解作图题的方法与证明题解法不相同,它一般应包括已知,求作。对于作图首先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即要写出题目的已知、求作、作法、证明。已知: AOB求作: 使 = AOB分析:假设AOB已作出,且AOB=AOB,如图2,在OA、OB、OA、OB上取点C、D、C、D,使OC=OD=OC=OD,那么CODCOD.由此可知,要作出AOB,使

4、AOB=AOB,只要作出OCD,使OC=OC,OD=OD,CD=CD,这就是前面学过的“已知三边画三角形”.作法:1、作射线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C,交OB于D3、以点 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作弧,交 于4、以点 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作弧,交前弧于5、经过点 作射线 。 就是所求的角证明:连结CD、CD,由作法可知CODCOD(SSS) COD=CO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AOB=AOB.说明:作图题的证明,常以作法为根据,只要“作法”中写明了作的是什么,证明中就可以用它作根据去证明.注意,在作图题的“证明”中,一般过程都写得比较简单.如这个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地方

5、,把条件省略了.练习:如图3,在AOB的外部作AOC,使AOC=AOB.首先要求作图工具直尺(无刻度)、圆规.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弄清已知是什么,求作是什么?画出已知条件(一个角),写出已知、求作.在求作中先写出什么图形,再写使它合乎什么条件.作法可让学生或教师作图,学生叙述作法.让学生写出证明过程.2.平分已知角前面我们用量角器作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怎样用尺规来画已知角的平分线呢?分析:如图4,假如AOB的平分线OC已经画出,在前面角的平分线的研究中,我们用折线的实验发现:如果有OE=OD,那么CE=CD.这个实验也启发我们:如果有OE=OD,CE=CD,那么OC平分AOB吗?用

6、“SSS”公理易证OECODC,EOC=DOC,即OC平分AOB.于是容易看出,要作AOB的平分线OC,在于怎样才能找到起关键作用的点C?怎样确定点C呢?不难看出,为了确定C点,必须先找点E、D.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D、E,那么OD=OE吗?再分别以D、E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设两弧交于点C,那么CD=CE吗?而D、E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有一交点时,怎样的长度才“适当”呢?已知:AOB如图5求作:射线OC,使AOC=BOC.作法:(1)在OA和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2)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 的长为半径作弧,在 内,

7、两弧交于点C.(3)作射线OC.OC就是所求的射线.证明:连结CD、CE,由作法可知ODCOECCOD=CO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AOC=BOC.小结:(1)基本作图1、2有一个不同之点,即基本作图2要把射线OC作在AOB内部,位置有指定性,基本作图1所作的AOB并不受AOB的位置限制,但通常把AOB作在AOB的近旁.(2)作图工具只限直尺和圆规,用铅笔画图,并保留作图过程中的辅助线(作图痕迹).(3)只画图的题,要求画完图,写明所求作的图形.如基本作图中要写出“AOB就是所求的角.”3.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分两种情况来考虑:(1)经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2)经过

8、已知直线外的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引导学生写出解题的全过程:已知、求作、作法、证明.关键地方和疑点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分析:现在要寻找“经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能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吗?如图6,用直尺和圆规作AOB的平分线OF,如果画出直线DE,那么AOB的平分线OF与直线DE垂直吗?为什么?如果我们把D、E看成一条直线上的两点,那么点O就是这条直线外的一点,图6启发我们经过直线DE外一点O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关键在于确定点F,你会确定点F吗?已知:直线AB和AB上一点C,如图7.求作:AB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证明引导学生写出.已知:直线AB和AB外一点C,如图8.求作:AB

9、的垂线,使它经过点C.作法:引导学生写出,要向学生说明所取的点K必须要使它和C在AB的两旁,通过反例说明不这样作不行的道理.对教材中略去的证明要让学生补出来.提示:连结CD、CE、FD、FE,设CF与AB交于点O.首先证明CDFCEF,再证明CDOCEO或FDOFEO,从而得DOF=EOF=90.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先让学生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分析:在图6中OF是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吗?为什么?想一想:确定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作、作法.参照1.让学生补上证明过程.以判定两个三角形

10、全等的公理或推论为根据,做几何作图题的证明,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确信作图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复习巩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因为直线CD与线段AB的交点,就是AB的中点,所以我们也用这种方法作线段的中点.小结:作角平分线、垂线、中垂线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根据“SSS”公理,确定两点,从而确定所求直(射)线.至此,基本作图共讲了5个,第一章中有一个“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本章又有4个.对于这些基本作图应该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因为它是几何作图的基础.反复练习5个基本作图,让学生熟悉解作图题的全过程,及时准确总结出几种常见几何作图语言即作图范句例4、已知:线段求作: ,使作法:1、作线段BC=a2

11、、分别以点B、C为圆心,以 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3、连结AB、A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例5、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求作三角形已知:求作:作法:1、作线段2、在BC的同侧作DE、EC交于点A。为所求的三角形证明:(略)让学生补充证明。3、总结归纳,便于掌握(一)常用的作图语言:(1)过点 、 作线段或射线、直线;(2)连结两点 、 ;(3)在线段或射线 上截取 = ;(4)以点 为圆心,以 的长为半径作圆(或画弧),交 于点 ;(5)分别以点 ,点 为圆心,以 ,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6)延长 到点 ,使 = 。(二)作图题说明在作图中,有属于基本作图的地方,写作法时,不必重

12、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与当今“

13、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1)作线段 = ;(2)作 = ;(3)作 (射线)平分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