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_姓名_2012年高考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专题(六)专题六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2.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
2、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D鸦片贸易合法化 3.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退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西方列强
3、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4“转石效应”用以形容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历史学家余英时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了“转石效应”的是()A白银外流B通商开埠C洋务运动 D土地革命 5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D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6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提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
4、固。”以下活动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创建轮船招商局 C设立海军衙门 D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7.以下选项符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8下表为1840年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从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C民族资本的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9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
5、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你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企业发展缺乏信用C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D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持 10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谬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作者提倡使用国货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发展艰难作者反对机器生产ABCD11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效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下图:据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
6、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C开埠通商 D实业救国12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奋进的足迹,它们可以用来研究()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上海轮船招商局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新青年A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之路B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D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统计表(18671892年)(资料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1)根据材料一分析1867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材料二郑观应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原夫
7、欧洲各国,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若有商而无工,徒弃己利以资彼用而已。即今力图设计,切勿薄视商工。张謇在代鄂督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摘编自张之洞评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三1922年爆发棉纺织业危机,大生纱厂危机严重,当时政府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初经济恐慌中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
8、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不成,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摘编自傅国涌大商人(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走向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14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
9、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国有明显区别。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据本特利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体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1872年,李鸿章进
10、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漏卮、求富强“殊有关系”。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2012二轮精品提分必练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2012年高考考前30天三轮专题提分必练绝密之专题(六)1C【解析】 本题考查史论结合的能力。中国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它的逐步瓦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的手工业生产逐步
11、破产的过程。2C3B【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受洋茶的冲击,使中国茶叶的价钱比较低,也使中国茶税和种茶户受损。说明中国经济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能掌控农副产品的价格。4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可知洋务运动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法律的变革。5B【解析】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的本身的品德修养,而西学为用强调的是技术,因此对儒家不是新的发展,而是已冲破原有的内容,是某种否定。6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自强,而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求富。B项是洋
12、务运动创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7B【解析】 本题考查阶段特征。A项是在1840年后;C项是在19世纪90年代;D项是在19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因此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8D【解析】 本题属于表格型材料题。通过表格的构成来看,主要体现的是民族企业投资者的身份和所占的比重,不能反映民族企业发展的情况。结合表格可知,A、B、C三项正确。9D【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材料中“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破产法”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法律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0A【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结合材料中 “土布没人要”造成中国传统的棉纺织业破产,可知正确;“饿倒哥哥嫂
13、嫂”表明作者从民生的角度要求提倡国货。11C【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制度的滞后效应是指A、B两项;D项虽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有拉动作用,但不属于国家制度或政策。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12C【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总结每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然后再提炼三幅图片的共同点。上海轮船招商局体现的是经济近代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体现的是政治近代化,新青年体现的是思想的近代化,因此C项最符合题意。13【答案】 (1)趋势和原因:总量迅速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获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和传统纺织业在列强侵略下
14、破产,近代纺织业没有壮大起来,西方商品市场迅速扩大。华南所占比重最大,但增长慢,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华中、华北和东北所占比重小,但增长迅速,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其原因主要是列强最早打开了东南沿海的大门,倾销纺织品;中国近代纺织业最早在东南沿海兴起,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列强侵略逐渐深入中国内地。(2)经济思想:相同:倡导发展工业、实业,提倡“实业救国”。不同: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作用: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国家权益;冲击着原有重农抑商思想。(3)原因: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引发棉纺业危机;在危机中政府没有作为;中日纱厂竞争拖垮
15、大生;寻求国外资金未果。政府应在经济发展中做企业的坚强后盾,给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演变,以此考查考生的概括、知识迁移和比较能力。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主要看表格的构成,是由时间、地域和总量构成,因此在分析趋势时要结合时间分析在量上和地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二小问回答原因要从外国和中国两个因素来回答。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需要找比较点,结合材料可知二者在方式、目的有异同;第二小问要从国家利益、经济和思想入手。第(3)问中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与时代背景回答;第二小问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辅助作用。14【答案】 (1)表现:代替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
16、;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 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2)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解析】 第(1)问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中能源变化的表现及在中国未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表现直接概括;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交通不便、工业化尚未启动加以归纳。第(2)问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原因及其表现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的原因可以从辅助军事工业: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解决能源问题: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政策转变: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近代化的需要: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状况可从企业性质、资金多少、经营情况、时间等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