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西风胡杨一、教材分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潘岳2019年为怀念胡杨树在沙漠中所保护的西域文明,而专门撰写的。作者以深邃的目肖和睿智的笔触描绘了被称为“沙漠神树”的胡杨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品评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自学,理清文章线索,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对西风胡杨有更形象的认识。三、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自学法。 四、
2、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五、上课时间 月 日 六、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胡杨的图片,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谈谈胡杨有什么特点。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难度的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独生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谈对胡杨的印象。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学习1.2.3.4自然段)。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的有关段落。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1)从第一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美而又最古老的
3、树,它生长在塔里木。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坚忍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的数据(3)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无私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词语。(4)从第四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一种最悲壮的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句子: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它们生前死后3.引导学生理解写法。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品评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胡杨的美丽与伟大,激发学生对
4、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感受西风胡杨的伟大品格,领会作者对西风胡杨精神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自学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课件) 五、上课时间 月 日 六、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2.现在的胡杨怎样?继续精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分段朗读这三个自然段。2.学生简单地评价朗读情况:是否通顺.连通.有一定的感情?3.你从这三个段落中,体会到了胡杨的什么特点?4.课文是怎样体现胡杨的这些特点的?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5.反馈学习情况。6.同桌互相朗读,要读出胡杨的特点来。7.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8.那么,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9.教师小结:今后在向人介绍一种事物的特点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10.作者在介绍胡杨的特点时还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定小组读。2.自主学习这个段落。出示学习提纲:A “孕育”是什么意思?B 哪句话写出了胡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C 胡杨为什么哭泣?D 作者担心什么?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担心?3.学生自主学习后,反馈学习情况。4.你知道在西域这些地方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吗?它原先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5.你知道胡杨哭泣的原因是什么吗?你从胡杨的哭泣中体会到什么?6.你是怎么理解这里的“奋勇杀敌”的?7.你从这句中体会到了胡杨的什
6、么精神?8.这样的精神你们感动吗?我们一起用这种感情朗读这一段。学习课文第四段1默读课文。2你感受到了什么?3全班朗读重点语句。 总结全文1胡杨具有哪些精神?2胡杨的什么精神最令你感动?作业板书设计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
7、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