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7海上日出_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6907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7海上日出_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7海上日出_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海上日出 同步练习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

2、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读拼音,写词语。“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3、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ch n jin( )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f tn( )。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阳光透

4、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fn bin( )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 二、多音字组词。ch( ) zhun( )刹 转sh( ) zhun( )三、按要求写句子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2、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改成感叹句)_四、阅读理解红树林(节选)我乘着小船,慢慢划进红树林深处。这简直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园 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树干低的二、三米高的十来米东扯西拉联织成一张海上的绿色之网树枝上(盛 胜)开着红的白的花朵微风中逸出淡淡的幽香我被这幽静而神奇

5、的仙境陶醉了,好像在梦中走进了神(化 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我爱这片海上森林,红树林和北国沙漠中的红柳一样,在植物世界里是一个具有奉(献 现)精神的卫士,它既不要肥沃的土质,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只是默默地把根顺扎进贫瘠不毛的海岸,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支柱根。依靠这庞大的根系去吸取大地的营养,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连成一个整体去抵御狂风恶浪,减少海啸所带来的自然灾害。 1、用“/”划去短文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在文中的“”里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3、仿照例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1) 我被这幽静而神奇的仙境陶醉了,好像在梦中走进了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 (2) 它既不要肥沃的土质,也不要温室般的环境。4、在文中用“_ ”画出“我爱这片海上森林”原因的句子。 7海上日出课时练答案一、1.刹那 发痛 2.分辨二、刹那 刹车 转达 转椅三、1.小狗像得了病似的,老实地趴在窝里一动不动。 2.这真是伟大的奇观啊!四、1、不正确的字:园、胜、化、现2、标点: : , , , 、 。 , ,。 、 。 。3、略4、文章开头两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